郭 磊 丁效國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兒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02
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ne,NRDS)多發生于早產兒中,有很高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是新生兒期危重癥之一,同時也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早產兒中發生率可達62.5%[1]。臨床對此病的治療通常采用機械通氣及肺表面活性物質,這種最基本的措施治療成本也很高,一般的家庭經濟狀況不能完全承擔,因此,尋求一種既經濟又有效地預防治療措施尤為重要。鹽酸氨溴索(ambroxol)作為一種快速促排痰藥,近年來各國研究人員的大量研究表明,鹽酸氨溴索不僅能促進呼吸道黏稠分泌物排出,也可促進并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質的合成與分泌,使卵磷脂/鞘磷脂比值增大,同時促胎肺成熟的作用也十分明顯,沒有明顯的的不良反應,本研究通過對128例早產兒使用氨溴索預防性治療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現報道如下。
128例患兒為筆者所在醫院新生兒科2010年1~4月入院治療的呼吸窘迫綜合征早產兒,其中男79例,女49例,應用隨機數字表分成治療組與對照組,兩組在胎齡、日齡、體重和Apgar評分方面均有可比性(P均>0.05)。見表1。為方便兩組患兒比較,需要在分組前排除以下幾種特殊情況,如孕母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糖尿病、嚴重貧血及嚴重心、肝、腎疾病,禁止在產前對孕婦給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療;排除有宮內窘迫史、窒息史的胎兒,有其他嚴重臟器或者先天畸形的患兒也不參與本次研究。治療組和對照組患兒基本情況比較見表1。
表 1 兩組患兒基本情況比較(± s)

表 1 兩組患兒基本情況比較(± s)
組別 n 男 女 日齡(d) 胎齡(周) 體重(kg) Apgar評分治療組 64 38 26 5.3±1.7 31.6±2.5 1.2±0.4 8.3±2.4對照組 64 41 23 4.9±1.5 31.2±2.1 1.3±0.3 8.1±2.7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兒均采用基礎治療,如在治療過程中發生NRDS則立即給予相應正規治療。用藥后密切觀察患兒皮膚顏色及經皮血氧飽和度(TcSO2)變化。治療開始后每天進行1次血氣分析和胸部X線檢查,每3天進行1次肝、腎功能檢查。治療組在基礎治療之外,給予鹽酸氨溴索注射液(沈陽新馬藥業有限公司,H20050242),18例患兒采用小劑量組治療:7.5 mg/(kg·d),每6小時一次靜脈滴注;46例患兒采用大劑量組治療:30 mg/(kg·d),每6小時一次靜脈滴注。
采用流行病學病例對照研究方法進行觀察和統計,NRDS診斷要點是根據《實用新生兒學》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診斷標準[2]:(1)新生兒生后6~12 h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的表現;(2)兩肺呼吸音減低,吸氣時可聽到細濕羅音;(3)X線早期兩肺野普遍性透亮度減低,支氣管有充氣征,毛玻璃樣改變。
如表2所示,用鹽酸氨溴索干預預防其發生率僅為34.4%,而對照則為59.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比數比為1.7,屬于中等聯系強度。

表 2 兩組預防早產兒RDS療效比較
用藥過程中未出現過敏反應及肝、腎功損害。
NRDS因其臨床治療上的復雜性及治療費用高在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兒疾病中尤為重要,對部分患兒家庭的經濟狀況有很大要求,所以臨床工作者尋求一種有效又經濟的的預防措施成為工作的中心任務之一。NRDS的預防通常按照時間及方式分為產前預防、產后預防及聯合預防。
目前認為早產兒肺發育不成熟是導致NRDS發病的主要原因,在產前預防方面,Ⅱ型肺泡上皮細胞不能合成足夠的肺表面活性物質(pulmonary surfactant,PS),導致肺泡表面張力增加,肺泡塌陷。1969年Liggin[3]在研究中首先發現靜脈滴入地塞米松可促早產羊肺成熟,試驗中其他動物的也出現相同的促肺成熟的結果,孕婦在實際研究應用中,效果也明顯有效[4]。Enhorning等[5]在1985年首先在產后預防NRDS通過應用PS而獲得成功,為預防NRDS的發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途徑。我國學者在對NRDS的產后預防方面研究成果也十分突出,周曉光等[6]通過對8例高危早產兒預防性給予Exosurf 67.5 mg/kg也顯示出良好的預防效果。
對于部分早產患兒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或沒有接受產前預防措施,如何防止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研究比較少,目前國內盧慶暉等[7]應用鹽酸氨溴索在治療NRDS方面已取得了明顯的臨床療效。鹽酸氨溴索是一種新型黏痰溶解劑,近年來在臨床上的應用頗受重視,其化學名為反式-4-[(2-氨基3,5-二溴芐基)氨基]環已醇鹽酸鹽,通過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細胞合成并分泌表面活性物質,使纖毛的擺動幅度增大從而痰液能夠順利排出,通過調節呼吸道分泌細胞使其成黏液性或漿液性分泌,也有利于痰液的排出[8]。本研究充分借鑒臨床上肺表面活性物質既能治療又能預防NRDS的成功經驗,結合NRDS發病的機制,并確定鹽酸氨溴索在人體的藥理作用特點,通過對128例早產兒使用氨溴索預防性治療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預防組與對照組相比NRDS的發生率分別為34.4%、59.4%,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雖然與對照組相比在病死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可明顯減少NRDS的發生,且無明顯毒副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董聲煥.呼吸衰竭的基礎與臨床[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2:249-250.
[2]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21-423.
[3]Liggin GC.Premature delivery of foetal lambs infused with glucocorticoids[J].J Endocrinol,1969,45(6):515.
[4]萬偉琳,王丹華,趙時敏,等.產前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對早產兒肺透明膜病的預防作用[J].中華兒科雜志,2000,38(3):137.
[5]Enhorning G,Shennan A,Possmayer F,et al.Prevention of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by tracheal instillaction of surfactant,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Pediatrics,1985,76(2):145.
[6]周曉光,羅先瓊.肺表面活性物質對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預防作用[J].中華圍產醫學雜志,1999,2(4):218.
[7]盧慶暉,彭愛霞.鹽酸氨溴索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療效觀察[J].小兒急救醫學雜志,2003,10(1):47.
[8]陳才,胡文福.基層醫院鹽酸氨溴索地塞米松聯合頭罩吸氧治療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J].基層醫學論壇,2010,14(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