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文權
四川省瀘州市中醫醫院,四川瀘州 646000
老年性皮膚瘙癢癥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以瘙癢為主的老年性皮膚病。現代醫學研究本病多由年老皮膚退行性改變,其皮脂腺,汗腺機能低下而皮膚長期干燥所致。中醫認為本病病因復雜,病程長,治療棘手,往往纏綿難愈。筆者近年來自擬純中藥祛風止癢潤膚湯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癥52例,收到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觀察病例98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皮膚性病學》診斷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齡60~76歲,平均(67.3±8.5)歲,病程 6個月~ 15年,平均(3.95±0.68)年;對照組46例,男21例,女25例,年齡61~78歲,平均(68.2±8.1)歲,病程8個月~14年,平均(3.97±0.69)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治療組 自擬祛風止癢潤膚湯,藥物組成:當歸12 g,生地 18 g,赤芍 12 g,川芎 12 g,玉竹 15 g,白蒺藜 15 g,白鮮皮15 g,地膚子 15 g,防風 12 g,何首烏 12 g,蟬衣 10 g,烏梢蛇 15 g,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400 mL,早中晚3次分服。若頑固不愈者加全蝎6 g,桃仁、紅花各6 g,心煩不寐者加酸棗仁12 g,琥珀3 g;大便秘結者加枳殼10 g,火麻仁18 g。
1.2.2 對照組 氯雷他定10 mg,口服,每日1次。維生素E 0.1 g,口服,每日2次。維生素C 0.1g,口服,每日3次。
兩組患者均治療2周為1個療程,治療期間,均忌食海鮮、魚蝦、辛燥等刺激性食物,忌熱水浴,忌用堿性肥皂,以免加重病情。
治愈:皮膚瘙癢癥狀消失,無新的抓痕,睡眠正常。停藥6個月無復發;顯效:瘙癢癥狀明顯減輕,只是偶作瘙癢,但對生活和睡眠無影響,且停藥后半年內癥狀未見加重;有效:皮膚瘙癢癥狀減輕,皮膚抓痕較前減少,對生活和睡眠有輕度影響,需持續藥物治療;無效:治療后皮膚瘙癢癥狀無變化或加重。
數據處理采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處理,治療前后各年齡段的療效分析采用x2檢驗。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有明顯差異性,治療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患者,張某,男,69歲,退休干部。2011年2月30日就診。患者因反復全身瘙癢2年余,加重1個月,來筆者所在醫院皮膚科門診就診。曾在多家市縣級醫院及社區醫院服中西醫藥治療,中藥用方不詳,西藥氯苯那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賽庚啶、維生素C、維生素E等,外用了皮炎平、皮康王、無極膏、復方吲哚美辛酊等重藥物,內服外用治療,效果不佳。就診時見軀干、四肢泛發瘙癢,遍布抓痕,無風團、紅斑及明顯丘疹,伴見心煩不安,形體消瘦,夜間瘙癢加劇,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質紅,苔薄黃少津,脈細數。辨證為陰血不足,血虛風燥,治以滋陰潤燥,養血活血,祛風止癢。方用祛風止癢潤膚湯治療,藥物組成:當歸 12 g,生地 18 g,赤芍 12 g,川芎 12 g,玉竹 15 g,白蒺藜 15 g,白鮮皮 15 g,地膚子 15 g,防風 12 g,何首烏 12 g,蟬衣10 g,烏梢蛇15 g,甘草 6 g。每日1劑,水煎400 mL,早中晚3次分服。上方服3劑后,自覺癥狀明顯減輕,來復診,仍守方治療,上方連續服用2周后,皮膚瘙癢等癥狀消失,抓痕消退,心煩便秘等癥狀明顯改善。后患者離開本地,外出6個月,訴病情未復發。
老年性皮膚瘙癢癥臨床常見,病程長,病因復雜,病情頑固,常規治療效果差,嚴重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本病屬中醫學“瘙癢”范疇,古代文獻早有記載,《諸病源候論》稱之為“風瘙癢”“癢風”。《外科證治全書》稱本病“癢風”,指出其特點“遍身瘙癢,并見疥瘡,搔之不止”。《病機十九條》曰“諸痛癢瘡,皆屬于風”。由于本病多發于6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其發病原因主要由于肝腎虧虛,陰血不足,虛熱內生,肌膚失卻濡養所致。陰血不足,則血虛風燥,皮膚失濡養則干燥脫屑瘙癢,搔之過甚則遍體抓痕,血痕。外因則由風、燥、濕熱等外邪乘隙侵襲,阻于皮膚經絡,導致陰陽失和,營衛不調,病久則化燥傷陰,故“血虛風燥”乃本病反復發作之病機關鍵。故治療上,自擬祛風止癢潤膚湯方,集中體現了養血活血、通絡潤燥、搜風止癢之功效。
方中當歸養血活血、潤腸通便,生地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為君,赤芍祛瘀通絡、清熱涼血,川芎活血行氣,玉竹滋陰生津,首烏補肝腎、解毒益精血,白蒺藜疏風止癢,蟬衣祛風解痙,透疹止癢,烏梢蛇搜風、通絡解毒,防風祛風止痙,白鮮皮清熱解毒、祛風除濕,地膚子清熱利尿止癢,甘草解毒清熱,緩急調和諸藥。綜觀全方,滋而不膩,補而不滯,全方調配適度,充分體現了“滋陰潤燥,養血活血、祛風止癢”之功效,此亦切中了老年性皮膚瘙癢“血虛風燥,皮膚失養”之病機,若臨床再隨癥加減,就更能有的放矢,收獲良效。
使用本方治療的同時,還應注重飲食,衣著四時調養,即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二便通暢,穿衣戴帽以棉質、天然蠶絲為佳,洗澡避免堿性皂,適當身體鍛煉,提高機體抵御外邪能力,此亦為消除病根之重要保障。
[1]張學軍.皮膚性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35.
[2]駱偉雄.潤燥止癢膠囊治療不同年齡段皮膚瘙癢癥療效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11,10(2):116-117.
[3]陳可兒.老年性皮膚瘙癢癥中醫治療進展[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19(9):592.
[4]李德梅、李敬會.中藥內服加熏洗治療老年皮膚瘙癢癥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0,17(1):55.
[5]謝靜、劉麗芳.潤膚止癢乳劑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血虛風燥證)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科技雜志,2009,16(6):489.
[6]李瑞蘭.中西醫結合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癥42例臨床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1,17(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