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珍(河北省清河縣水務局)
自古以來,我國農民一直延續著靠天吃飯的生活習慣,整個社會的農業發展完全依天而定,農業種植旱澇不保收,這在極大程度上造成了農民及國家利益的損失,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成為國家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比較棘手的任務。
我國農業發展由于受到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氣候條件的影響,一直遭受著旱災或是澇災的威脅,農民的生活經常會遇見災荒年月,改善農業發展靠天吃飯的局面,是我國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便是應對這種局面的最好的一種措施。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作為改善三農狀況的至關重要的一項保障措施,在農業發展中發揮著防洪、灌溉、發電、養殖,以及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其建設完善在最大程度上為農村提供著便利。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我國逐漸加大了對于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投入力度,農村發展局面得到極大的改善,整個農業的發展狀況在一定狀況上擺脫了靠天吃飯的局面。但是,整個大環境下的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還存在著一定的管理問題,加強對于農村水利水電工程的管理及完善,推動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發展,對于三農問題而言是極其必要的。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我國一直非常重視農業發展的問題,隨著新時期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我國對于農業建設地投入更是不斷地加大著力度。但是,目前我國農村最為重要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依然存在著諸多的管理問題,正確解決這些問題對于保障農民的權益是極其重要的,下面簡單分析農村水利水電工程管理中存在著的一些問題。
自建國以來,我國逐漸建成了2000 多萬處小型農村水利工程,這些工程設施大致涵蓋了堤防、水庫、機井、水電站、水土保持工程以及飲水工程等各個方面的水利需求,它在農業發展中起著極大的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我國農業發展中的問題。但是,縱觀我國已經建成的農村水利水電工程,這些工程主要都是建成于上個世紀的50、60、70年代,多數是由國家政府給予農民一定的補助及建設資金,發動農民的力量來建設的,在性質所屬上看,大都是公益性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單純依靠農民的力量建設而成,必定缺乏技術性以及專業性的保障,大多數的水利水電工程工程的質量并不過關,這就給現代農業的使用帶來了一定的隱患,也會對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極大的損害。
其次,我國的水利水電工程工程建設完成以后,一直都是由國家與集體來負責管理的,一些大中型的水利設施建設由國家專門實施管理,并由群眾配合維護,那些小型的工程也主要是由鄉鎮政府來進行統一的管理,只有極少數的工程建設屬于個人承包管理。這些水利水電工程在建設過程中由國家進行投資,而建成之后則由鄉鎮政府來負責維護。整個鄉鎮政府或者是缺乏管理資金,或者是沒有專門的管理人才,或者是管理的技術設備不足,這些問題都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工程管理的失妥,極大地降低了工程的使用壽命。農村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還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良性的運行制度,農民的權益以及農業的健康發展不能完全的受惠于這些工程設施建設。
除此之外,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深入,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逐漸地發展完善,整個社會的各項企事業都開始與市場建立其必然的聯系。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許多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國有企業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的轉變,這就在企業施工管理方面對于工程的建設造成了極大地破壞。施工管理企業管理手段滯后、管理人員膨脹,致使整個工程管理出現了項目組織以及機械配置等不合理現象的出現,造成了勞務管理費用的增加以及建設材料的浪費。同時,施工企業的施工技術人員與經濟管理還存在著脫節的現象,懂技術與懂經濟的人員彼此獨立,不能有效地融合在一個人身上,這就導致了工程設施建設中工程質量與工程效益的分離。這些問題的存在都使得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管理嚴重地落后于時代需求,對于我國的農業經濟的發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礙。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關系著我國農業農村的健康發展,同時也與農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在新形勢下,隨著社會現代化以及信息化程度的加快,國際農業設施建設的水平不斷提升,我國的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再加上近年來氣候環境的多變,我國農業旱澇問題頻發,這也為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改變我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管理狀況,推動現代農業設施的信息化水平以及健康快速的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農業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部門必須著力解決的一個問題。接下來就著重分析一下對我國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實施有效管理的相關對策:
目前我國農村水利水電的建設管理仍然留存于比較落后的狀況,對水利水電工程進行新的建設管理,已經成為我國當前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要保證達到對于水利水電工程設施建設的有效管理,首先應當在工程設施建設的全過程對其進行嚴格的監管。建設單位在進行施工建設前一定要明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建設程序,然后再進行施工建設;還要嚴格地落實招投標的問題,保證這項工作的公平、公正、公開;還應當發揮好監理人員的作用,管理好工程的質量。除此之外,工程建設人員必須加強員工的安全管理意識,通過安全培訓等方式使施工人員達到施工建設的安全進行,保證建成之后問題出現的幾率降低到最小。同時,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完成之后的管理也是極為重要的。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完成之后,國家必須組織專門人員在農村建立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定期對水利水電工程的使用狀況進行檢查,及時解決已出現問題,避免重大水利水電工程問題的出現。
水利水電工程的管理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程,其工作的各個環節必須達到良好的配合,才能保證整個管理工作的順利運行。因此,水利工程管理部門必須優化管理的流程,將整個大的管理工作部門劃歸為一個系統,在這個系統下分設子系統,保證系統的每一個環境都有精確的工作任務,還要避免任務的重疊,使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能夠達到各司其職,又與其他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狀態,構成一個環環分明又連環鉤索的一個良好的管理系統。同時,管理部門還要在信息化的大環境下優化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形成以政府指令為指導,以投資方作為主體的管理模式。除此之外,在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中既要保持政企分開,使政府和企業權責分立,同時還要保持政府與企業良好的協調配合,充分發揮政府對于公益性設施的主導作用,使企業在遵循政府指令的前提下,針對市場做一些變革,這樣以來既能保證管理的公益性,又能保持管理與市場的鏈接。
保證水利水電工程的優化管理,還要對水利水電工程的管理技術進行創新,力爭達到信息化高水平的現代化管理。政府要加大管理技術創新的投資力度,針對水利水電工程的特點,利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對其進行管理;還要大力研發新型的管理信息技術,建立專門的水利技術管理中心,使管理人員運用新知識達到對于技術的優化,達到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的模擬運行,實現實時管理,提高水利水電工程工程設施管理的效率。這樣以來,整個管理工作中呈現的問題能夠及時地被發現并由相關管理人員予以解決。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高端的水利水電工程將不斷建立完善,整個農村的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管理問題每一天都面臨著新的挑戰。由于我國現行管理體制工作效率低下,再加上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不完備,水利水電工程管理工作更是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損害。但是,近年來我國政府對農村水利水電工程設施建設和管理問題重視程度日益加強,我國農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現代化和信息化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將來必將建成許多高科技的水利水電工程。通過這些工程的快速高效地運行,我國的農業問題一定能夠實現對于水利水電工程使用的有效建設和管理,從而保障農業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
[1]邢忠義,牛春艷.淺析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4).
[2]孫志紅,馬美蘭.關于水利工程建設現代化管理問題的探索[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09(08).
[3]李杰,李瑩瑩.淺談農村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