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臣
錦赤鐵路跨205省道特大橋位于遼寧省朝陽市下店村,主跨設計為(32+48+32)m連續箱梁,邊墩高度分別為35 m和39 m。邊跨現澆段梁長為7.6 m,梁高為2.5 m,梁底寬度為3.4 m,頂板寬度為 6.5 m,混凝土為 45.8 m3。
由于墩身較高,采用落地支架的方法,施工難度大,費用高,因此采用了墩頂預埋安裝托架的方案。托架施工斷面圖見圖1,圖2。
托架由預埋件、主桁架、分配梁組成。墩身施工時在墩頂以下95 cm安裝預留孔和預埋鋼板,用來固定主桁架;主桁架共4榀,三角形,桿件由雙拼[32a槽鋼構成,主桁架上部端頭插入預留孔中,并用2根φ32精軋螺紋鋼張拉與墩身錨固,主桁架下部與墩身預埋鋼板焊接;主桁架上部鋪設分配梁,分配梁采用Ⅰ25a工字鋼,間距50 cm。分配梁以上鋪設梁底模板,進行直線段混凝土施工。
圖1 托架施工縱斷面圖
圖2 托架施工橫斷面圖
使用MIDAS軟件計算,鋼筋混凝土26 kN/m3,荷載分項系數1.35,模板及支架2.0 kN/m2,重力加速度為 10 m/s2。人員機具及混凝土沖擊荷載4.0 kN/m2。
先按連續梁計算分配梁,然后根據所得支反力計算托架。分配梁彎曲應力83 MPa<215 MPa,滿足要求。
托架最大應力為103 MPa<215 MPa,滿足要求(見圖3)。
托架頂部最大拉力為561.1 kN,托架墩身的錨固采用2根φ32精軋螺紋鋼張拉錨固,單根預張拉40 t,抗傾覆安全系數為800/(561/1.35)=1.92,滿足要求。剪力為 455.6 kN,對頂部2[32a型鋼進行加強,增加2塊20 mm鋼板后滿足要求。
墩身受力計算,混凝土澆筑后連續梁合龍前,墩身受到最大偏心彎矩為45.8 ×26 ×7.6/2=4 525.04 kN·m。
墩身最弱截面面積9.378 8 m2,順橋向慣性矩為15.988 6 m4,順橋向墩身寬度為3.72 m。
截面軸力為(70.9+45.8)×2.6 ×10=3 034.2 kN。
混凝土抗拉為0.207 MPa,小于C30混凝土抗拉強度,滿足要求。
在墩身施工時安裝預埋件,預埋于墩身實體部分,把預埋件點焊固定于墩身鋼筋上,保證高程和相對位置準確。
托架提前按照圖紙進行下料加工,安裝前檢查托架各部位的尺寸,檢查焊縫質量。合格后開始托架拼裝,拼裝使用固定塔吊。安裝完畢及時穿精軋螺紋鋼并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張拉。
托架安裝完成后,將分配梁同桁架焊接,橫向連成整體。
托架安裝完成后利用沙袋進行預壓,預壓的重量按照梁體自重的 120% ,總壓重 98.6 t。
托架預壓過程中,按照預壓的重量50%,80%,100%,120%分級預壓,檢驗托架和墩身受力。通過觀測,計算托架的彈性變形和非彈性變形,指導模板安裝和調整底模高程。
使用水準儀和全站儀對托架和墩身進行精確測量,托架主要進行沉降量觀測,測點布置在托架端部,水準儀布置在主墩0號塊上。
墩身主要進行位移觀測,測點布置在墩頂。全站儀布置在墩身一側地面固定點。
12號墩直線段托架預壓數據匯總見表1。
表1 12號墩直線段托架預壓數據匯總表
托架預壓結束后,在托架上安裝直線段模板,綁扎鋼筋,安裝預應力管道,進行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對托架沉降和墩身位移進行動態監控,對測量數據進行分析,觀察墩身混凝土有無異常開裂,托架鋼結構及焊縫有無異常變形等。
托架混凝土澆筑完畢后及時進行連續梁合龍,形成穩定結構,避免墩身及托架長時間受力,合龍前定期對托架進行測量檢查。
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測量數據同預壓結果基本符合,墩身混凝土無異常變化,直線段混凝土澆筑20 d后,連續梁合龍。
支架在全橋合龍張拉完成后拆除,利用箱梁底部預留孔,用鋼絲繩吊住托架外側,先松開對拉精軋螺紋鋼,逐步拆除模板及分配梁,最后利用卷揚機配合塔吊拆除托架。
205省道特大橋高墩連續梁直線段采用托架法施工,通過理論計算、預壓試驗、施工監控等措施,保證了施工的安全質量,目前全橋已順利合龍。
[1]楊文淵.路橋施工常用數據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周水興.路橋施工計算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