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杰 李紅梅
中藥陰道沖洗配合西藥治療復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臨床觀察
孫曉杰 李紅梅
目的 觀察中藥陰道沖洗配合西藥治療復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RVVC)的療效和復發率。方法 將107例患者隨機分為A組(中藥陰道沖洗+西藥組)與B組(西藥組),兩組患者分別治療3個月經周期。觀察治療結束后1、2、3個月時的療效及復發率。結果 觀察組治愈50例,顯效3例,有效1例,治愈率92.6%,對照組治愈45例,顯效2例,有效2例,無效4例,治愈率84.9%;3個月總復發率觀察組2%,對照組20%,兩組療效及總復發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陰道沖洗配合西藥治療RVVC療效顯著,且復發率低。
復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 陰道沖洗; 療效; 復發率
復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RVVC)是指婦女患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VVC)后,經過治療,臨床癥狀和體征消失,真菌學檢查陰性后,又出現癥狀,且真菌學檢查陽性或1年內發作4次或以上者[1]。約有75%的婦女一生中至少患過1次VVC,其中有5% ~10%的患者發展為復發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2]。此病纏綿難愈,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
1.1 一般資料 107例病例選自2010年1月~2011年7月本院婦科門診RVVC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4例與對照組53例。觀察組年齡19~55歲,病程6個月~2年。對照組年齡18~53歲,病程4個月~2年。均為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史婦女。治療前兩組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觀察組 (1)中藥陰道沖洗:選用蒲公英、苦參、黃柏、黃連、蛇床子、地膚子、白鮮皮、土茯苓、土荊皮各30 g,加水武火濃煎,煎煮兩次,混勻,用2層紗布過濾,取汁500 ml,裝入沖洗器陰道沖洗,1~2次/d,6 d為1個療程,連用3個月經周期;(2)西藥:達克寧栓(西安楊森有限公司)400 mg,1粒/晚,放置陰道深部,6 d為1個療程,連用3個月經周期。
1.2.2 對照組 單用達克寧栓,用法、用量、療程同上。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結束后1、2、3個月時的真菌學檢測、臨床癥狀和體征等情況。
1.4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白帶鏡檢真菌陰性;顯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明顯減輕,白帶鏡檢真菌陰性;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減輕,白帶鏡檢真菌陽性;無效:臨床癥狀和體征無改善,白帶鏡檢真菌陽性。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PEMS 3.1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n(%)
觀察組治療均有效,治愈率加顯效率為98.1%;對照組治愈率加顯效率為88.7%。兩組治療效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愈患者3個月內復發率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治愈患者治療結束后1、2、3個月復發率比較n(%)
觀察組總復發率為2%,對照組總復發率為20%;對照組第1、2、3個月都有復發,觀察組第3個月復發1例。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RVVC是婦科疾病中難治且易反復發作的一種疾病,大約有5%的患者易反復。病因較為復雜,與長期濫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妊娠、口服避孕藥、糖尿病、穿不透氣化纖內衣等因素有關[3,4]。這些好發因素都會人為地改變陰道內環境,使機體免疫功能下降。中藥在治療此病方面有一定的療效和優勢。
此病屬中醫帶下病范疇,主要病因是濕邪,如《傅青主女科·上卷》云:“夫帶下俱是濕癥”。濕有內外之別。外濕指外感之濕邪,內濕的產生與臟腑氣血功能失調有密切的關系,其中又以脾虛為多見。病位主要在前陰、胞宮;任脈損傷、帶脈失約是帶下病的核心病機。其以濕邪為患,故其病纏綿,反復發作,不易速愈[5]。中藥陰道沖洗配合西藥外用可起到抑菌和殺菌的作用,尤其中藥可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方中蛇床子、土荊皮祛風燥濕、殺蟲止癢;蒲公英清熱解毒利濕;土茯苓解毒除濕、殺蟲止癢;苦參,白鮮皮清熱燥濕、解毒殺蟲;黃柏,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苦參、蒲公英黃柏、蛇床子等不僅具有明顯的抑菌作用,還能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
近些年來,由于假絲酵母菌對多種抗真菌藥物產生耐藥性,治療效果不理想,同時抗真菌藥胃腸道反應大,對肝腎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損害,使大多數患者不能堅持服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癥狀、體征都有改善,但后者改善情況不如前者明顯、持久。可見,中藥陰道沖洗配合西藥治療RVVC療效顯著,且復發率低,并無明顯毒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1]中華婦產科學分會感染性疾病協作組.外陰陰道念珠菌病診治規范(草案)[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39(6):430 -431.
[2]Paul L,Fidel JR.Immunity in vaginal candidiasis[J].Current Opinion in Infectious Disease,2005,18(2):107 -111.
[3]侯玉華.中西醫結合治療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100例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6):90.
[4]張雨華.復發性念珠菌外陰陰道炎易感因素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7(3):272-273.
[5]馬寶璋.中醫婦科學[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125-128.
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08
150040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孫曉杰
2011-12-22)
(本文編輯: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