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美,郭久丞,郭江
(河北省遷安市林業局 064400)
磨盤柿喜光、耐寒,年平均氣溫10~21.5℃的地區均可栽培,以13~19℃最佳。磨盤柿根系發達、吸收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果實具有較高的營養和藥用價值。
磨盤柿用君遷子(俗稱黑棗)做砧木。
1.1 種子的采集貯存及播前處理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集充分成熟的君遷子果實,搓去果肉,用清水將種子淘洗干凈后陰干,放在通風干燥處貯存。播種前15d將種子用60℃的溫水浸泡24h,然后沙藏。沙藏時注意檢查溫濕度,待種子破殼發芽時即可播種。
1.2 苗圃地選擇及播種 苗圃地要求地勢平坦、能灌能排,以壤土最佳。4月上旬播種,采用地膜覆蓋法,以增加地溫培育壯苗。每幅地膜播種2行,行距30cm,穴距15cm,每穴播2~3粒種子,播種深度3 cm。苗期要做好肥水管理、間苗、中耕除草等工作。每667m2育苗7000株。
2.1 園地選擇 冀東地區年平均氣溫約為11.5℃,恰好位于磨盤柿栽培的北部分界線的南側,因此磨盤柿栽培園地的選擇必須慎重。唐山市2010年1月普降大雪,當年的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6日,為–23.6℃,致使冀東地區的平原磨盤柿樹幾乎全部死亡,只有在小氣候適宜的山區生長的磨盤柿樹才幸免于難。因此筆者認為,在冀東地區不宜大面積發展平原磨盤柿生產,背風向陽、坡度25°以下、pH值6~7的山地才是磨盤柿理想的栽培園地,而且為了提高其抗寒性,要先栽植君遷子實生苗然后再進行優種嫁接。
2.2 整地 雨季土質松軟,墑情好,是整地的最佳時機。先用水平儀按栽植行距測出等高線,然后挖寬深各1m的環山水平溝。溝挖好后,按5000kg/667m2的標準,將有機肥與表土混合施入水平溝中,最后回填。
2.3 苗木栽植 一般栽植密度為3~4m×5~6m。清明節前后苗木芽體膨大時為最佳栽植期。苗木栽植時要使用抗旱保水劑,使用量為10~20g/株,栽植后在樹盤上覆蓋黑色地膜,以增溫保墑促進苗木生根和成活。在苗木高度40~50cm的春梢飽滿芽處截干后,套白色塑料袋,上下口扎緊,以減少苗木水份流失、防止害蟲咬食芽體。
在苗木栽植的第2年進行優種嫁接。嫁接方法有劈接、切接、插皮接、腹接等,嫁接高度距地面50cm以上,以提高樹體的抗寒性。
4.1 基肥 成齡樹每株施入有機肥80~100kg、磷肥3~4kg、硫酸鉀0.3~0.5kg,環狀溝或放射狀溝均可,施肥時期在果實采收前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4.2 追肥 幼樹一般每年萌芽后追施一次全素肥料即可,施肥量為尿素0.05~0.1 kg,少量加入磷鉀肥;成齡樹每年追肥三次,第一次在新梢停止生長后至開花前,第二次在生理落果高潮過后,第三次在花芽分化期,年施肥總量為尿素1.5~3kg,磷酸二銨0.3~0.5kg,磷酸二氫鉀0.1~0.15kg,第一次以氮肥為主,第二次以磷肥為主加少量氮肥,第三次以鉀肥為主,雨季壓一次綠肥。從5月中旬至7月中旬,每隔15d噴0.3~0.5%尿素溶液一次,7月下旬以后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以減少落果,促進花芽分化,增加產量。
4.3 澆水 根據土壤和降雨情況,全年澆水5次,萌芽前、開花前后、花芽分化期各一次,9月下旬結合施基肥澆一次水,冬前澆一次封凍水。雨季要排水防澇。
樹形采用小冠疏層形。
5.1 冬季修剪
5.1.1 幼樹 嫁接后第一年定干高度80cm。磨盤柿極性生長較強,幼樹期應輕剪緩放,對中心領導枝及主枝輕打頭,疏除競爭枝、細弱枝。第二年選留直立向上的枝條作中心主干,下部選留3個分布均勻的枝條作第一層主枝并短截。如果一年選不出3個主枝時,可分兩年進行。中心干達到第二層的高度時短截,使其萌發第二層主枝,在選留第二層主枝時,要與第一層主枝交錯排列。中心干達到第三層的高度時短截,使其萌發第三層主枝。這樣經過5~6年培養的小冠疏層形的樹體結構為:樹高4~5m,干高80cm,第一層3個主枝,第二層2~3個主枝,第三層1~2個主枝,層間距60~100cm,層內距40~50cm,側枝間距60cm左右,側枝上著生結果枝組。
5.1.2 成齡樹 疏除病蟲枝、密生枝、重疊枝、交叉枝。對結果母枝要細致修剪,結果母枝如果強壯過多,可以適當疏除一部分,其余的當年結果,也可對部分結果母枝剪去頂部1~2芽,減少結果枝數量,以達到均衡營養、輪換結果的目的。對生長較弱的結果母枝,可在結果部位以下有飽滿芽處短截。小年要盡量多留結果母枝,大年少留。對結果枝進行短截,使之抽生新的結果母枝。對發育枝,無空間的疏除,有空間的短截培養成新的結果枝組。
5.1.3 衰老樹 首先要落頭,以減少生長點,改善光照條件,縮短營養的輸送距離。二是主枝頭一般不動,若實在不能用,可在直徑1.5~3cm處將主枝回縮,促生新枝。三是對生長過弱的多年生枝,在2~3年生處有分枝的地方回縮,重新培養健壯的結果枝組。四是要多留結果母枝,若無結果母枝,可在有萌發力處短截,對新萌發的枝條在夏季摘心,使其轉化為結果母枝,達到延長結果年限的目的。
5.2 夏季修剪 幼樹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進行拉枝,拉枝角度為主枝50~70°,輔養枝70~80°。7月花芽分化時,對輔養枝進行環剝,寬度2mm,促進提早成花。成齡樹對樹冠內膛或剪鋸口附近萌發的新枝,無空間的疏除,使樹體通風透光,有空間的夏季摘心,防止徒長,促使其萌發二次枝并形成新的結果母枝。
6.1 花期噴肥或激素 花期噴施0.3%的尿素或0.5g/L的赤霉素溶液,可提高坐果率。
6.2 花期環剝 對生長過旺只開花不結果的成齡柿樹,可于初花至盛花期進行環剝,以提高坐果率,剝口寬度3~5mm。
6.3 疏花疏果 如果花量大結果過多,可在結果母枝抽生2~4個結果枝時,前端兩個結果枝予以保留,后面結果枝上的花蕾全部疏除,留作預備枝,能有效預防大小年的出現。
7、病蟲害防治
柿樹的病蟲害主要有角斑病、圓斑病、炭疽病、黑星病、白粉病、柿蒂蟲、柿綿蚧、柿血斑小夜蛾、柿毛蟲、黃刺蛾等,要適時防治。
7.1 休眠季節 主要做好清園、樹干涂白、刮除老樹皮和發芽前樹冠噴施3~5°石硫合劑等工作,以殺蟲、殺卵、殺菌,降低病蟲越冬基數。
7.2 生長季節 主要是做好病蟲測報工作,適時合理用藥,推廣應用生物制劑和礦物源農藥,少量使用低毒農藥,禁止使用劇毒農藥,將病蟲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角斑病、圓斑病、炭疽病,用多量式波爾多液或65%的代森鋅500~600倍液防治。
黑星病,用0.3~0.5°的石硫合劑防治。
白粉病,用0.2°的石硫合劑或多量式波爾多液防治。
柿蒂蟲、柿血斑小夜蛾,用2.5%滅掃利2500倍液或5%來福靈乳油2000倍液或25%滅幼脲三號懸浮劑1800~2000倍液防治。
柿綿蚧,發芽前噴施5%的柴油乳劑,消滅越冬若蟲。各代若蟲未形成蠟殼前,噴蚧殺特或蚧殼速殺乳油1000~1500倍液。蠟殼形成后噴800~1000倍液的蠟蚧靈溶液。
柿毛蟲,在葉片上群集時,人工摘除滅殺。蟲體較大時,用2.5%的敵殺死3000倍液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