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建宇
為爭奪國際原油市場定價權,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我國正加快推進原油期貨市場建設。
3月29日,中國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要牢牢把握期貨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根本要求,從國家經濟戰略的高度,抓緊建設原油期貨市場,逐步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定價能力。原油期貨市場建設由此邁入新階段。
當前,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超55%,國際油價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為爭奪國際原油市場的定價權,我國應以戰略眼光看待原油期貨市場的建立與發展。
目前國際原油期貨市場主要以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和西得克薩斯中質油(WTI)期貨價格為基準價,由于亞洲地區缺乏權威性的定價基準,銷往亞洲的原油大多參照迪拜和阿曼原油的現貨評估價格。這種基于現貨市場的價格體系受北美地區市場的影響越來越大,從而不能很好地反映亞太地區市場現狀。亞太地區迫切需要一個新的基準油價,以便更好地反映這一地區的市場供需狀況。

□ 國際油價一路飆升。 CFP 供圖
事實上,圍繞這一地區基準油價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但縱觀英、美兩國成功發展原油期貨市場的經驗和亞洲未能推出有影響力的石油期貨合約的教訓,要想建立具有國際權威性的定價基準,除了具備完善的金融體系、健全的監管體制外,還須擁有相對完整的石油產業鏈和龐大的消費市場。
我國目前是全球第五大石油生產國、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石油進口國,而且中央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定位的確立,均為在我國推出具有區域性國際影響力的原油期貨提供了難得的戰略機遇。因此,我們應抓住時機,完善石油市場體系,推進金融制度創新,加快原油期貨市場建設,在亞太地區逐步形成一個具有影響力的基準價格,提升國家能源安全的保障程度。
原油期貨市場籌備工作已緊鑼密鼓地展開。目前除上期所牽頭負責原油期貨的籌備工作外,中國期貨業協會也成立了石油期貨工作領導小組。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政府部門以及三大石油公司也已經高度關注并參與此事。
國內較大的石油公司早已對原油期貨進行研究。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家祥建議,建設原油期貨市場就要建立一種全新的原油計價體系,并先要找到一個能與之相匹配的油種作為交易產品。國內一家大型油企也已經向上級部門遞交了報告文件。在上報文件中,該油企認為,首先要探討清楚推出原油期貨對于我國取得國際市場話語權有多大作用。
當前各家期貨公司的“備戰”狀況可謂熱火朝天。“我們在積極了解相關品種的上市準備情況,以便公司方面把握工作進度。”銀河期貨副總經理佟強表示。“期貨公司目前在應對行業創新方面做了大量準備工作。”國元海勤期貨研發中心總經理姜興春也表示。各期貨公司在相關新品種研發、事業部設置以及渠道拓展方面下了很大工夫。
3月16日,美國洲際交易所歐洲期貨所市場開發總監MikeDavis飛赴上海,為眾多與石油勘探、石油貿易相關的企業人士、期貨業人士以及上海期貨交易所的人士講授原油期貨交割清算、市場設計、衍生品開發等知識。這樣的培訓其實只是最近上期所緊鑼密鼓籌備原油期貨工作的一個部分。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助理、原油期貨工作組組長禇玦海表示,一旦迪拜、俄羅斯等地的石油市場完善起來,我國原油期貨市場的建設成本將大大增加,因此我國應積極推進原油期貨市場建設。
隨著國內原油期貨上市進程的加快,兩套合約設計方案浮出水面。但在合約標的和計價方式等環節,市場各方存有爭議。

□ 國際油價攻勢或將延續 機構看高聲不斷。 東方IC 供圖
據報道,相關單位擬訂的兩套原油期貨合約方案日前已上報監管部門。兩套方案均延續了大合約思路,但在合約標的、計價方式及交割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其中,一種方案是以美元計價,合約標的為中質低硫原油,另一種方案則以人民幣計價,合約標的為國內油種。
合約標的的爭議集中在選用高硫原油還是中質低硫原油。
“選擇合適的交易標的物,對于發展國內原油期貨市場意義重大。”一位石油行業研究人士表示,國內原油期貨標的物的選擇應符合本國市場的特點,可與國際其他原油期貨合約有所差異。“目前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標的都是輕質低硫原油,我國可以考慮使用高硫原油。”這位人士說。
“我國原油期貨市場應為高硫原油定價。”摩科瑞能源貿易(北京)有限公司交易員李立忠表示,目前全球輕質低硫原油產量日趨下降,市場對高硫原油的需求在增加,包括我國在內的不少亞洲國家越來越多地購買重質高硫原油。我國應抓住機會,推出為高硫原油定價的期貨合約,逐漸形成亞太地區的新的基準油價。
廣發期貨總經理肖成和金瑞期貨研究部王曉偉都認為,即將上市的原油期貨標的物也可以是中質含硫迪拜原油,它有別于WTI和布倫特的交易品種,也能反映亞太區的進口情況。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馮連勇則認為,我國原油期貨合約也可以考慮用自產原油作為標的物,比如將大慶油作為基準油。目前中俄輸油管線已經通至國內,也可考慮增加俄羅斯原油作為標的物,這樣有助于吸引韓國、日本等方面參與中國的原油期貨市場。
“在標的物選擇上,市場對中質低硫原油可能比較容易接受。”上海中期期貨總裁助理吳君認為,目前國內原油期貨市場尚處起步階段,更多的是在扮演模仿者和追隨者的角色,設置與國際主流市場相近的標的物,便于商品跨市場流動,有助于提升市場參與度。
BP的一位人士接受采訪時認為,最好選用有國際代表性的油種作為交易標的。
采用人民幣還是美元作為計價貨幣也有不同聲音。在國內石油開采量大的中國石油更傾向于以人民幣計價。而BP等一些外資石油公司則不傾向于采用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
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王震也認為,原油期貨用人民幣計價等于讓市場參與者多了一層風險。因我國資本項目下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利率也尚未市場化,參與期貨交易交割的人尤其是境外投資者,除要承擔價格波動風險外,還要承擔利率和匯率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