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光輝,孫 強,溫秋玲,方旭兵,高 瑩,戴 康
(中南民族大學藥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4)
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多發病,根據流行病學的調查,全世界每年大約有15% ~18%的女性和6%~9%的男性出現偏頭痛[1]。舒馬曲坦是首先用于治療偏頭痛的曲坦類藥物[2],阿莫曲坦與舒馬曲坦結構類似,是經結構修飾開發的新型第二代選擇性5-HT1B/1D受體激動劑,不僅克服了舒馬曲坦的許多不良反應,而且對人腦動脈的作用比舒馬曲坦強25倍,是對成人中重度急性發作偏頭痛的最新型、有效治療的藥物[3],同時它也是目前美國FDA批準的唯一可以應用于青少年的偏頭痛的藥物,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對氨基苯甲磺酰吡咯烷是選擇性5-HT1B/1D受體激動劑阿莫曲坦的關鍵中間體,但是其合成工藝[4,5]比較繁瑣,而且操作復雜,安全性不高。本文以氯芐為原料,經硝化、磺化、氯化、氨解、硝基還原等五步反應得到目標產物,并對其工藝路線進行了一定的優化和探索,合成路線如下:

旋轉蒸發器(RE-52,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熔點測定儀(天津創興電子設備制造有限公司),DF-101S集熱式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鞏義市英谷華予電器廠制造),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SHZ-III,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真空干燥箱(上海索譜儀器有限公司),BRUKER 400MHz核磁共振儀(瑞士BRUKER公司)。
對硝基氯芐(AR,阿拉丁試劑上海有限公司),濃硝酸(AR,信陽市化學試劑廠),濃硫酸(AR,信陽市化學試劑廠),甲苯(AR,天津市天力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五氯化磷(AR,徐州市建平化工有限公司),吡啶烷(AR,上海科達化工有限公司),濃鹽酸(AR,開封東大化工有限公司試劑廠)、鐵粉(AR,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甲醇(AR)、無水乙醇(AR)、亞硫酸鈉(AR)、二氯甲烷(AR)、氫氧化鈉(AR)均購自國藥集團。
在配有機械攪拌的250mL三口燒瓶中,加入30mL氯芐,用冰鹽浴冷保持溫度0℃左右,緩慢的向氯芐中滴加已經配置好的混酸(濃硫酸與濃硝酸的體積比為 1∶1)36mL,體系溫度控制在 -10~0℃,在40min內加完。滴加完成后,撤去冰鹽浴,緩慢加熱使體系溫度升至室溫,反應2h。反應停止后,向里面加入碎冰,待碎冰完全溶解后,抽濾、干燥,稱量得產物16.7g,產率為 37.2%。熔點:70 ~73℃,H -NMR(CDCl3,400MHz):δ =4.65(s ,2H),7.58(d,2H),8.22(d,2H)[1]。
向配有球型冷凝管的250mL三口燒瓶中加入33mL蒸餾水、8.0gNa2SO3固體,強烈攪拌使固體完全溶解,加入20mL甲醇,然后迅速加入10g對硝基氯芐,升溫至 60℃,反應 1.8h,冷卻到室溫后,靜置結晶,然后過濾得白色結晶12.4g,產率88.7%。
向配有球型冷凝管及干燥管的500mL三口燒瓶中加入100mL甲苯,在強烈攪拌下加入17g對硝基苯甲磺酸鈉,約5min后加入17gPCl5,然后緩慢升溫至110℃,回流反應2h。反應完成后,冷卻至室溫,然后抽濾、濃縮得棕黃色油狀物,冷卻后析出棕黃色固體12.5g,產率為 74.9%。熔點:91 ~93℃,H -NMR(CDCl3,400MHz):δ =4.97(s,2H),7.71(d,2H),8.33(d,2H)。
向250mL三口瓶中加入50mL二氯甲烷,在攪拌下,加入6g對硝基苯甲磺酰氯。待其溶解后,用恒壓滴液漏斗緩慢加入4.5g吡啶烷,室溫反應10h,得紅色清液,然后用大量水洗至中性,萃取、濃縮、干燥有機相后得白色固體5.5g,產率為80.3%。熔點:169~171℃,H - NMR(CDCl3,400MHz),δ =1.86(m,4H),3.22(t,4H),4.32(s,2H),7.59(d,2H),8.24(d,2H)。
向配有回流冷凝管和機械攪拌的的250mL三口瓶中,依次加入4.74g鐵粉和4.50g對硝基苯甲磺酰吡咯烷,然后加入由45mL水和45mL乙醇配制的混合液,加熱攪拌至沸騰,用恒壓滴液漏斗緩慢加入0.25mL濃鹽酸和5mL乙醇配制的混合液,30min內加完,滴加完畢后,回流反應2h。將反應產物趁熱抽濾,濾液用15%的NaOH溶液調pH=7,,減壓蒸餾去除溶劑,得淡黃色固體,干燥、稱重得3.41g固體,產率為85.3%。熔點:173~175℃,H -NMR(CDCl3,400MHz),δ =1.78(m,4H),3.14(t,4H),3.74(br,2H),4.14(s,2H),6.65(d,2H),7.15(d,2H)。

表1 硝化劑對反應I的影響
由表1可知,采用1∶1的濃硫酸和濃硝酸混合酸代替發煙混酸作為硝化劑,反應在-10~0℃反應,產率相對于文獻[6]中報道的硝化方法產率稍微有所偏低,但是操作安全,且重現性較好。

表2 溶劑配比對反應Ⅱ的影響
由表2可知,反應在 V(甲醇)∶V(水)=3∶2的溶劑中進行時產率最高,較文獻[7]報道的90%有所提高。同時還發現在反應中開始時,亞硫酸鈉應先充分溶解在水中,再加入甲醇和對硝基氯芐,以確保反應始終在均相中進行會縮短反應時間。
在對硝基苯甲磺酰氯的制備時,有文獻報道[8]是分批加入 PCl5,由于它極易吸潮,容易帶入水分而使副反應增加。本文改用一次性加入,不僅減少了副反應,而且省去了水洗一步,減少了產物的損失,操作也相對簡便。同時,探索用二氯亞砜代替五氯化磷作為氯化劑,但是發現實驗產率很低,而且副產物很多不利于分離,因此沒有采用此方法。

表3 反應時間對反應Ⅴ的影響
根據表3可知,反應時間在1h以后對反應收率影響不大,所以最佳反應時間為1h,但是加強攪拌強度會使產率明顯提高。另外探索了用甲酸銨-鈀碳還原體系,但是產率變化不大,而且出于經濟方面的考慮還是采用了Fe-HCl體系。
在已有的合成工藝上做了局部的改良和探索,反應I和Ⅱ改良降低了操作的復雜性和危險性,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但是反應Ⅲ中采用二氯亞砜代替五氯化磷作為氯化劑和反應V中應用甲酸銨-鈀碳還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還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1]Galland R W.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concentrated solutions of hydrazine hydrate[J].Hydrocarbon Process,1969(8):117 ~ 126.
[2]Glaxo Group Limited.An indole derivative[R].UKP:Glaxo Group Limited,1986.
[3]何 進,劉阜林.阿莫曲普坦對偏頭痛的治療作用[J].世界臨床藥物,2003(24):136~140.
[4]Joan B,Tomas R.Synthesis of 5-(sulfamoylmethy1)indole1[J].Tetrahedron ,2001(57):1041 ~1048.
[5]Fernardez Fomer D.New aniline derivatives as intermediates in synthesis of 5 - HT/1B/lD receptor agonists[J]. Research Disclosure,1998,412(8):1088.
[6]王 鵬,杜西瑩,辛 菲.p-硝基苯甲磺酰吡咯烷的制備[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4,24(6):532~534.
[7]Bristol Myers Squibb Company.Indolylalkyl derivatives of pyrimidinylpiperazine for treating vascular headache[R].US:Bristol Myers Syuibb Company,1994.
[8]林潤鋒,張 珩,楊藝虹,等.4-氯-2-(N-甲基 -N-苯基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的合成[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09,31(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