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志鵬,任佳靜,魏 強,侯宏波,黃輔亮
(陜西理工學院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我國是一個煤炭消耗大國。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資源消耗量也在同步增加。其中,煤炭燃燒后的煤灰不僅會占用大量的土地,而且其中含有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如重金屬)易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和大氣環境的污染,危害人體健康和破壞生態平衡[1]。因此,必須采取必要的措施,變廢為寶,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文通過對燒盡的粉煤灰進行一系列的處理,浸取出其中的Al、Fe用于制備無機高分子絮凝劑聚合氯化鋁鐵,并對制備的絮凝劑的適用范圍進行研究,旨在為粉煤灰的綜合利用提供參考。
原料為粉煤灰,產自銅川,過60目篩密封備用,經分析,其中所含的元素成分如表1所示。

表1 銅川煤灰的元素分析
主要儀器為Cary-5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美國瓦里安公司)、722-N型分光光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ZR4-6混凝試驗攪拌機(深圳市中潤水工業技術發展有限公司)、PHS—3C型精密酸度計(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MH-1000調溫型電熱套(北京科偉永興儀器有限公司)、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森信實驗儀器有限公司)、馬弗爐、溫度計、冷凝管等。
主要試劑為鹽酸溶液(1∶1)、氫氧化鈉溶液(0.5mol·L-1)、二苯胺磺酸鈉、硫酸銅(5g·L-1)、重鉻酸鉀(0.02mol·L-1)、酚酞、硫酸溶液(1∶1)、磷酸溶液(15∶85)、硝酸溶液(1∶12)、氨水(1∶1)、乙二胺四乙酸二鈉(EDTA)、乙酸、乙酸鈉、氟化鉀(500 g·L-1)、氯化鋅(0.5mol·L-1)、百里酚藍、二甲酚橙、三氯化鈦溶液、鎢酸鈉等均為分析純。
2.2.1 粉煤灰的活化
準確稱取6.00g粉煤灰置于坩堝中,在馬弗爐溫度為800℃下,加熱2h,即得活化粉煤灰。
2.2.2 液態聚合氯化鋁鐵的制備
將活化后的粉煤灰置于150mL磨口燒瓶中,加入17mL鹽酸(1∶1)、0.5g四氧化三鐵、1mL NaClO,加熱、攪拌2h后取出。靜置熟化24h,過濾,即得液態聚合氯化鋁鐵絮凝劑,待測。
2.2.3 聚合氯化鋁鐵的指標檢測方法
(1)氧化鋁。稱取 3.2g液體試樣,精確至0.0002g,用蒸餾水溶解,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若稀釋液渾濁,用中速濾紙過濾,此試液為A。用移液管移取10.00mL稀釋液或干過濾溶液,置于250mL錐形瓶中,加入10mL硝酸溶液,煮沸1min。冷卻至室溫后加入20.00mL乙二胺四乙酸二鈉溶液,加百里酚藍溶液3~4滴,用氨水溶液中和至試液從紅色到黃色,煮沸 2min。冷卻后加入10mL乙酸—乙酸鈉緩沖溶液和2~4滴二甲酚橙指示溶液,用氯化鋅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淡黃色變為微紅色即為終點,同時做空白試驗,氧化鋁含量的計算式如下。

公式中,v0為空白試驗消耗的氯化鋅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v為測定試樣消耗的氯化鋅標準滴定溶液的體積,mL;c為氯化鋅標準滴定溶液的實際濃度,mol·L;m為試料的質量,g;M為氧化鋁的摩爾質量的數字,單位為 g·mol-1(M=101.96)。
(2)全鐵。準確移取25.00mL試液A,置于錐形瓶中,加入鹽酸(1∶1)溶液、硫酸(1∶1)溶液各10mL和鎢酸鈉指示液1mL。在不斷搖動下逐滴加入三氯化鈦溶液直至溶液剛好出現藍色為止。用水沖洗錐形瓶內壁,并稀釋至約150mL,加入2滴硫酸銅溶液,充分搖動,待溶液的藍色消失后,加入磷酸溶液10mL和2滴二苯胺磺酸鈉指示液,立即用重鉻酸鉀標準溶液滴定至紫色(30s不褪色)即為終點。全鐵含量的計算式如下。

公式中,W鐵為試樣中全鐵的質量百分含量,%;c為重鉻酸鉀標準溶液之物質的量濃度,mol·L-1;V為重鉻酸鉀標準溶液消耗之體積,mL;m為稱取試樣之質量,g;0.05585為與 1.00mL重鉻酸鉀標準溶液[C(1/6K2Cr2O7)=1.000mol·L-1]相當的,以克表示的鐵的質量。
(3)鹽基度。移取25.00mL試液A,置于250mL磨口瓶中,加20mL鹽酸標準溶液,接上磨口瓶冷凝管,煮沸回流2min,冷卻至室溫。轉移至聚乙烯杯中,加入20mL氟化鉀溶液,搖勻。加入5滴酚酞指示液,立即用氫氧化鈉標準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現微紅色即為終點。同時用不含二氧化碳的蒸餾水作空白試驗。鹽基度的計算式如(3)式。

允許差:取平行測定結果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測定結果,平行測定結果的絕對差值不大于2.0%[2]。
3.1.1 加熱溫度對聚合氯化鋁鐵制備的影響
固定反應時間為 2h,料液比(g·mL-1)為 6∶17,改變加熱溫度分別為 75℃、80℃、85℃、90℃、95℃,用上述的方法制備絮凝劑,觀察不同加熱溫度對聚合氯化鋁鐵制備的影響,對其中的指標進行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加熱溫度對聚合氯化鋁鐵制備的影響
通過表2以看出,對于加熱溫度的變量,溫度的升高對鋁的溶出率有明顯提高,對鐵的溶出率則影響不大,主要是因為粉煤灰中的Si-Al鍵在酸的處理下斷裂,溶出Al,而大量的Al溶出,必定消耗較多的H+,使鐵的溶出相較于鐵的溶出微弱。基于“Al/Fe=9∶1,B=2.0 和 Al/Fe=5∶5,B=1.5 兩種參數條件下制備的絮凝劑絮凝效果最好[3]”的絮凝劑最優指標的思想,確定聚合氯化鋁鐵的最佳反應溫度為90℃。
3.1.2 料液比對聚合氯化鋁鐵制備的影響
固定加熱溫度為85℃,反應時間為2h,改變料液比分別為 5∶16、6∶16、5∶17、6∶17、7∶17,制備絮凝劑,并觀察不同料液比對聚合氯化鋁鐵制備的影響,對其中的指標進行檢測,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料液比對聚合氯化鋁鐵制備的影響
通過表3 可以看出,在5∶16、6∶16 兩試樣中,鋁、鐵的溶出率隨著物料的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在5∶17、6∶17、7∶17中,鋁、鐵的溶出率隨著物料的投加量的增加而減小。基于絮凝劑最優指標的思想,確定聚合氯化鋁鐵的最佳料液比為5∶17。
固定加熱溫度為85℃,料液比(g·mL-1)為5∶17,改變反應時間分別為 0.5h、1.0h、1.5h、2.0h、2.5h,制備絮凝劑,并觀察不同反應時間對聚合氯化鋁鐵制備的影響,對其中的指標進行檢測,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反應時間對聚合氯化鋁鐵制備的影響
通過表4可以看出,在固定其它兩個變量為最佳條件的前提下,反應時間的變化對聚合氯化鋁鐵的鹽基度有明顯的影響,堿基度越高,表明化合物中的羥基比例越高。Al3+和Fe3+水解形成的聚合物聚合度就越高,其有效成分的電中和能力和粘結架橋能力就越強,故而絮凝性能就越好。但是,堿基度又不宜過高,否則就會使聚合物中的羥基趨于飽和,生成難溶的氫氧化物膠粒,產品難以穩定存在[4]。所以基于絮凝劑最優指標的思想綜合考慮,確定出聚合氯化鋁鐵的最佳反應時間為1.5h。
以粉煤灰為原料以鹽酸為提取劑,通過上述的實驗研究,可以得出制備聚合氯化鋁鐵的較適宜條件為:反應溫度為90℃,料液比為5∶17,反應時間為1.5h。
對于制備的聚合氯化鋁鐵,不僅要保證有好的鋁鐵溶出率,同時要注意鹽基度的控制,因為堿基度越高,表明化合物中的羥基比例越高,其有效成分的電中和能力和粘結架橋能力就越強,故而絮凝性能就越好。但是,堿基度過高,又會使聚合物中的羥基趨于飽和,生成難溶的氫氧化物膠粒,使產品不穩定,且在反應溫度、料液比、反應時間3個變量中,反應時間對鹽基度的影響最為強烈,必須謹慎控制。
[1]陳祥榮,王明智.粉煤灰的資源化利用與循環經濟[J].再生資源,2009(11):34~38.
[2]張占梅.聚合氯化鋁鐵絮凝劑的制備及絮凝性能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6.
[3]胡勇有,寧尋安.羥基聚合氯化鋁鐵混凝劑制備參數的確定[J].水處理技術,2001,27(2):87 ~88.
[4]胡弘鯤.聚合氯化鋁鐵的制備及其應用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