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盛華 黃若華 吳豪杰 劉志軍
老年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現象,該類人群在遭受到外力的沖擊后,很容易引發老年移位股骨頸骨折,因此,該病為老年骨科臨床的常見病[1]。隨著中國老齡化社會的加劇,該類疾病的發生率明顯上升[2-3]。我院針對該類病例,分別采取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與非骨水泥型半髖置換術兩種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現將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進行回顧性分析的資料來自于2008年7月至2012年4月期間進入我院治療的老年移位股骨頸骨折患者共計69例,其中包括男41例,女28例,年齡范圍為62~87歲,平均年齡為(76.76±8.46)歲,受傷原因:交通致傷者24例,跌傷者26例,高空墜落致傷者19例。合并內科疾病:合并高血壓者19例,合并糖尿病者31例,合并冠心病者21例,其中包括合并多種內科疾病者。納入標準:年齡大于60歲,X線影像確診為股骨頸骨折者,患者傷前具有獨立活動能力。排除標準:嚴重其他類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精神異常或者有類風濕性關節炎者。根據患者自主選擇的治療方法進行分組:人工全髖關節置換組(治療組)40例,非骨水泥型半髖置換術組(對照組)29例。兩組在性別比例,年齡差異等一般資料方面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兩組的治療結果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術前對所有患者常規性術前檢查,以確保所有患者均符合手術和麻醉的要求,使用抗凝藥物;手術時預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側臥位,全麻,取后外側切口,依次逐層切開,切斷外旋肌群,切除髖關節囊及滑膜,顯露股骨頸,將髖關節外旋、內收,使股骨頭脫位,取出股骨頭后,在股距上方2 cm處進行股骨頸的截斷處理,并擴大髓腔。處理后,對照組直接置入股骨柄假體,治療組應在除去髖臼軟骨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擇大小合適的人工髖臼,調正和寶石人工髖臼于外傾45°和前傾10°~15°位,兩組手術后試驗性活動髖關節,活動中無脫位傾向,放置負壓引流后,逐層縫合傷口。
1.3 觀察指標 堅持對患者進行術后兩年隨訪統計,統計資料包括患者術后并發癥,疼痛狀況,翻修率,對髖關節功能的評分(Harris評分),評價兩組手術方法的臨床安全性和臨床有效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有效率的比較用t檢驗,以P<0.05作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的標志。
手術2年后對患者進行隨訪統計,對患者術后并發癥, 疼痛狀況,翻修率的統計資料的情況如下表所示:

表1 統計資料結果表
由以上對兩組患者的隨訪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治療組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翻修率與對照組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但是治療組的疼痛狀況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疼痛狀況發生率,二者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對髖關節功能評價的評分根據Harris評分的評分標準:治療組平均得分為(94.12±5.88)分,對照組的得分為(88.42±7.66)分,二者的得分情況t檢驗結果為t=3.478,二組的髖關節功能的恢復情況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
由本文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老年移位股骨頸骨折比非骨水泥型半髖置換術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手術的操作方法可以看出,非骨水泥型半髖置換術雖然操作簡單,但是其對手術的預后性并不如人工全髖關節置換的方法治療老年移位股骨頸骨。所以,在患者經濟條件和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應首先選擇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法治療老年移位股骨頸骨。
[1]莊志敏,嚴世貴.老年移位型股骨頸骨折與人工關節置換.國際骨科學雜志,2008,29(3):167-169.
[2]蔣政,李靜,呂玉江,等.老年移位性股骨頸骨折的術式選擇與療效比較.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9):172-177.
[3]盧波,唐林俊,崔太安,等.老年股骨頸骨折全髖關節置換術的療效分析.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06,2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