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歡
懷孕分娩被視為女性的特殊生理時期,與其他專科患者相比,住院初產婦心理狀態和健康知識需求有其特殊性。我國于1979年全面推行獨生子女政策,因此,1980年后出生的初產婦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她們有生活獨立能力差、依賴性強、更有畏懼痛苦、獨自戰勝困難信心缺乏的特點[1],并且有了“80后”這個稱謂,目前這一群體已經進入婚育年齡,為了探索這部分住院產婦的心理、健康知識需求特點,以做到因人施護,筆者調查了232例初產婦住院不同時期的健康知識需求及產前、產后的心理狀態,并對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分析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產科門診進行產前檢查并住院分娩的232例產婦。入組標準:①1980年以后出生的初產婦;②既往無焦慮,抑郁等癥狀;③既往精神病史;④愿意配合調查者。
1.2 方法 測量工具采用《一般人口學調查表》、《住院初產婦需求調查表》及《焦慮自評量表》(SAS)[2]。《一般人口學調查表》的調查內容包括年齡、產次、有無合并癥、是否獨生子女及文化程度。《焦慮自評量表》含有20個反映焦慮主觀感受的項目,20個項目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數部分,就得標準分,標準分小于50分為非焦慮,大于或等于50分為焦慮。《住院初產婦需求調查表》是在參考有關文獻基礎上,結合產科護理特點自行設計。該表包括入院時需求、產時需求、產后需求和出院后的保健需求共20個條目。該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數為0.91,重測信度為0.88,內容效度CVI系數為0.90,主成份分析有較好的效度,專家建議對個別條目進行修改、刪減,最終保留17個條目。
臨產前對初產婦的調查采用《一般人口學調查表》及《焦慮自評量表》。產婦即將出院前采用《住院初產婦需求調查表》,并再次發放《焦慮自評量表》。調查員共發放調查表232份,回收228份,有效問卷228份,有效率為98.28%。
1.3 統計方法 所用數據錄入SPSS 11.5軟件進行統計處理,計數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2檢驗,統計描述采用百分比構成法。
2.1 一般情況 研究對象均為1980年以后出生的初產婦,年齡在21~2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7.04±1.90)歲。研究對象既往無精神病史及家族精神病史,獨生子女176人(占77.19%),有合并癥60人(占26.32%)。文化程度: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140人(占61.40%),大專以下學歷88人(占38.60%)。
2.2 研究對象產前、產后的焦慮出現情況 在228名被調查者中分娩前評估出有焦慮癥狀者41名,占調查人數的18.00%;分娩后評估出存在焦慮癥狀者33名,占調查人數的14.47%。產后的焦慮出現率低于產前,經χ2檢驗后,兩者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同調查群體間焦慮狀態的比較 詳細見表1。

表1 不同調查群體間焦慮狀態的比較
2.4 住院初產婦住院不同時期健康知識需求,見表2。

表2 住院初產婦住院不同時期健康知識需求(例,%)
本調查顯示,1980年以后出生的初產婦在應對分娩時,仍然存在焦慮。據文獻報道,在正常人群中焦慮的發生率為5.00%。本資料顯示產前、產后焦慮發生率分別18.00%,14.47%,與正常人群比較發生率明顯增高,結果與國內陳彩霞等的文獻報道基本一致[2,4,5]。產前、產后的 SAS 總分均高于中國常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產前、產后的SAS總分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這一代初產婦普遍存在焦慮。不同調查群體間焦慮測試結果表明:是否為獨生子女,有無合并癥,文化程度是初產婦心理狀態的影響因素。非獨生子女組產前、產后的焦慮出現率明顯高于獨生子女組,與李霞的研究結果一致[6]。合并癥組產前、產后的焦慮出現率明顯高于無合并癥組,這可能與存在合并癥的初產婦擔心疾病的存在會影響自身及胎兒的健康狀況有關,有研究表明,分娩前有焦慮或抑郁情緒者,其產科合并癥的發生率較高[7]。受教育程度高(大專及以上)的初產婦焦慮出現率明顯低于受教育程度低(大專以下)的初產婦,這可能是受教育程度高的初產婦,接受的妊娠、分娩的生理知識相對較多,對由此而來的擔心相對減少有關。教育程度較低,則恰好相反[7]。因此,針對這部分焦慮程度較高的初產婦,如果不采取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可不同程度地影響妊娠和分娩結局,甚至發展為抑郁癥[8]。
總之,1980年以后出生的初產婦,圍生期仍然存在焦慮,同時因為本身受教育程度較高,對圍生期的保健需求更為強烈,因此需要醫護人員加大圍生期保健知識的宣教力度,最大限度的調動其積極性,做到醫患互動,以增進分娩婦女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出生人口的質量。
[1]栗文敏.獨生子女心理問題研究綜述.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7,S1:14-16.
[2]陳小荷,黃小林,李茹紅,等.陪伴分娩對不同心理狀態孕婦產后抑郁影響的研究.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9):1055-1057.
[3]董玉貞,鄭莉彥,劉勁松,等.沈陽地區孕婦產前情緒狀態的調查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4):444-446.
[4]周昔紅,李樂之.產前焦慮及其對母兒研究的進展.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1):1353-1355.
[5]陳彩霞,李國蕓,顧欣,等.80例初產婦分娩前后焦慮抑郁狀況調查.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5,11(3):251-252.
[6]李霞.獨生子女孕婦孕期心理狀態調查及心理健康指導.中國婦幼保健,2007,22:3716-3717.
[7]黃友瓊,李文珊,林曉琪,等.孕產婦焦慮抑郁心理狀態調查分析 .河北醫學,2007,13(5):535-537.
[8]徐秀蓮,趙俞,張玲,等.“80后”獨生女孕產期的心理問題及對策.護理學報,2008,15(3):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