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娟 董雁遜 楚秀杰
健康老齡化是人類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提出的戰略對策,其目標是實現老年人口群體的大多數人健康長壽,體現在健康的預期壽命延長,亦即不僅為壽命延長,更重要的是壽命質量的提高。認知障礙-老年癡呆,是由于腦功能障礙引起的獲得性、持續性、全面性的認知障礙綜合征,患病率隨年齡而增加[1]。患者主要表現為認知功能減退,同時伴有精神行為問題和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因此,有必要了解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會角色等方面的特點,做好社區老年人保健,認知功能障礙直影響老年人的壽命質量,社區護理干預對實現健康老齡化的目標是必要的[2]。
1.1 一般資料 在我社區衛生服務中民心所管轄的社區居民中,選取認知障礙者80人為干預對象,其中男42人,女38人,年齡在62~85歲之間,無重大疾病,均符合MMSE認知功能障礙篩查,經其家屬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將被干預者分為兩組,對照組40人,干預組40人,且年齡、性別、認知障礙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大于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正常護理,觀察組除了正常護理指導外,給予具體個性化的護理指導。用簡易智能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對受試者進行護理評估⑵。半年后,對兩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討論老年認知障礙社區個性化護理干預對健康老齡化的影響。
2.1 受試者個性化評估 受試者特點不同,所需不同。我們護理干預者應根據受試者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特點入手,為受試者實施服務。個性化評估是護理干預的前提,通過詢問受試者家屬進行收集資料,分析總結受試者以往的病例,認真觀察受試者,最后制定護理措施。
2.2 認知障礙的護理 首先,應與受試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這是護理干預的基礎。其次,加強對認知功能的訓練,鼓勵受試者把多用腦成為一種習慣,保持和增強記憶功能與智能,延緩認知障礙的進程。如:多看書、讀報、看電視、聽音樂、下棋與人交流、參加一些力所能及并感興趣的活動等。由于從多方面刺激感官,有利于認知功能的恢復。另外,通過健康教育,使受試者掌握更多健康知識,提高了治療效果也提高了生活質量。增加健康教育的次數,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宣教:圖片、文字、模型、實物等[3]。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指導健康生活方式。
2.3 心理護理 認知功能障礙者,雖然感覺,記憶力,思維,智力等功能下降,但仍然有許多心理需求。我們干預者要善于發現他們一些小的進步,并給予鼓勵與表揚,使他們增加治療的信心。另外,分散其注意力,轉移不愉快的心情對減緩認知功能障礙減退的進程很重要。指導家屬多帶參加活動,外出散步,接近大自然,保持情緒穩定。
2.4 精神行為護理 行為異常是老年認知功能障礙病程的不同階段,不管社區干預人員還是家人,盡量保持受試者情緒穩定避免一切刺激源,語言溫和,委婉,不用命令性的語句說服。為防止受試者異常行為的發生,應保持原有的生活環境及居家布置[4]。盡量播放其喜歡聽的音樂和喜歡看的電視節目,如受試者出現過激行為時,盡可能轉移注意力,轉移話題,使其心情平靜,身心放松。
2.5 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認知功能障礙的日常生活能力是逐漸衰退的。疾病早期盡可能的讓其獨立完成日常事務,隨著疾病的進展,指導家人在日常事務上給予不同的幫助,如協助穿衣、洗澡等[5]。加強受試者手腦功能的鍛煉,外出由家人陪同。
2組受試者護理干預前后各指標比較見下表。數據處理,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6]。所有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小于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2組受試者護理干預前后各指標比較(±s,分)

表1 2組受試者護理干預前后各指標比較(±s,分)
組別 干預前干預后認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精神行為 認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精神行為觀察組 40 15.13 ±1.17 50,15 ±1.44 11.01 ±1.21 16.93 ±1.84 45.64 ±3.47 10>0.05 >0.05 >0.05 <0.05 <0.05 <0.05.28 ±1.32對照組 40 15.28 ±2.71 50.51 ±2.44 11.26 ±2.23 15.43 ±3.83 49.64 ±3.71 10.31 ±1.86 t值 0.22 0.18 0.31 2.23 6.72 3.68 P值
人類的壽命延長,人口結構老齡化是當代世界性趨勢。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巨大,并且在今后一個很長時期內都保持著很高的遞增速度,屬于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列。因此老人保健是社區護理工作一項重要內容。然而老人認知功能障礙直接影響健康老齡化。通過實施社區護理干預,使老人在生理、心理上的健康問題都有改善。表1表明,受試者在護理干預之后,其認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為較干預前都有明顯提高,P小于0.05,且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意義,P小于0.05,而對照組受試者無明顯改善,P大于0.05。從而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利于健康老齡化。
[1]彭學花,段欣.老年性癡呆癥的特點及護理.中國基層醫藥,2004,11(4):505.
[2]趙攸文,薛繼芳,王旸.心理護理干預對改善老年癡呆患者家屬焦慮抑郁情緒的效果分析.精神病學雜志,2009,22(5):377-378.
[3]張娜,黃文勇.高血壓與認知功能關系的研究現狀.中國老年學雜志,2007,27(19):1944-1947.
[4]李燕玲,霍世英,程曉蓉.護理干預對部隊住院老年癡呆51例生存質量的影響分析.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17):4195-4160.
[5]譚曉雪,招麗溫,林春潔.家庭護理干預對晚期老年癡呆患者家居安全及并發癥的影響.護理學雜志,2010,25(5):75-77.
[6]高偉,楊敏.二型糖尿病患者認知功能的調查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