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曉亮
外科感染中的創面及創口感染,是外科領域中較普遍且較棘手的病癥。換藥術是治療這類病癥的常用手段。2009年2月以來,我們在傳統換藥法的基礎上,加用術爾泰換藥治療這類患者,效果明顯,達到了縮短病程及治愈之目的。現將我們應用術爾泰治療并與同類病例相比較的32例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整理總結: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齡38.7歲。其中褥瘡3例,臀部、髂窩及四肢膿腫切開術后8例,燒傷后創面3例,術后切口感染15例,壞死性筋膜炎2例,會陰區氣性壞疽1例。全部病例應用術爾泰前均經常規換藥法處理創面及創口。
1.2 材料來源 采用山西皮爾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生產的術爾泰產品,其成分為羧氨基葡聚多糖鈉生物膠體液,屬于殼聚糖類衍生物。
1.3 方法
1.3.1 分組與對照 選取同類型、創面面積大致相當的病例相比較。3例褥瘡創面與2% 氯乳擦劑(氯霉素粉2 g與乳白魚肝油100 ml混合配制而成)對比[1];8例膿腫切開術后與2%慶大霉素液對比;3例燒傷創面與0.5%碘伏紗布對比;15例術后切口感染及2例壞死性筋膜炎、1例會陰區氣性壞組與甲硝唑液對比。
1.3.2 使用方法 應用術爾泰前先行常規換藥,換藥時嚴格無菌操作。創面周圍正常皮膚以0.5%碘伏按有菌傷口從周圍向中間消毒兩遍,內層敷料用無菌鑷取下,若有粘連應以鹽水滲濕后再揭去。若有壞死組織給以徹底清除,分泌物較多時以無菌干棉球輕沾吸去。然后用雙氧水沖洗,再用生理鹽水洗干凈后以術爾泰液沖洗。最后以術爾泰液濕紗布4~6層覆蓋,對照組以2%慶大霉素液濕紗布或甲硝唑液濕紗布4~6層覆蓋,褥瘡對照組消毒沖洗后以2% 氯乳擦劑輕涂于創面表面,外層再覆多層無菌紗布包扎。
1.4 對比指標
1.4.1 創面滲出情況:反應創面組織炎癥程度。用+~+++表示。滲出在2層紗布以內者為“+”;滲出大于2層小于4層者為“++”;超過4層者為“+++”。
1.4.2 肉芽生長及創面愈合修復情況 反應創面愈合的質量。用干燥及潤澤和上皮擴展快慢表示。
1.4.3 病程長短 指同等面積及深度創面表面完全愈合情況。以10 d痊愈%數表示。
1.5 本臨床指標為質反應指標,故采用等級序值法檢驗分析。
治療組患者因不同病情而在6~15 d膿腔閉合、創面干燥而獲得痊愈,平均療程10 d。其中15例切口感染患者中有6例應用術爾泰換藥3~4次有肉芽生長后,給以二次縫合。其具體愈合情況見表1。

表1
另外,使用術爾泰后患者普遍反映疼痛減輕,臨床觀察未顯示有毒性、刺激性、過敏及致熱反應,應用方便,安全可靠。
感染性大創面由于面積大、局部循環差,創面缺乏皮膚保護。所以愈合慢,病程長,治療起來較困難。為促進感染性大創面愈合,我們曾試用慶大霉素、甲硝唑、碘伏及氯乳擦劑等抗炎消毒藥物外用,但效果均不太理想。
創面的愈合取決于創面區組織細胞自身分化的規律所決定的再生能力與局部生物活性物質的保護、調節與營養代謝。而組織修復的基礎是修復細胞,主要是成纖維細胞和上皮細胞[2]。術爾泰的作用一是作用于創面組織減少滲出;二是保護組織及t-PA活性;三是阻礙微生物侵襲。因而它具有增強修復細胞功能,調節與維持生物因子活性,抗炎、抗滲出、抗感染,促進上皮組織完全性修復和恢復間皮細胞的連續性與完整性的作用。從本組32例感染創面治療的對比觀察結果可以看出,術爾泰對促進感染創面的愈合、減少創面滲出、減輕局部感染及組織水腫具有明顯的效果。而且它具有減輕局部疼痛、無菌、無熱源、無細胞毒、無致敏和無刺激性的特性,是外科感染創面換藥的較為理想的藥品。
[1]井曉亮,井風云.氯乳擦劑換藥治療感染創面71例.臨床藥學理論與實踐 第1卷.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5-56.
[2]王民.創傷修復結構重建與術爾泰.術爾泰臨床應用與實驗研究,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