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老齡委辦公室副主任、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吳玉韶稱,應對老齡化要充分發揮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和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各個方面的積極性。當前既要強調政府在建立制度、完善體系、提供公共服務等方面應當承擔的責任,又要警惕政府責任放大。中國是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現在我國老齡人口總量世界第一,老齡化發展速度世界第一,應對老齡化的特殊性也是獨一無二的。他表示,由于人口結構變化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應對人口老齡化不能靠應急,不能靠摸著石頭過河,必須總體規劃,超前設計,戰略應對。
針對過度福利化,他解釋,就是一說到養老,就說“這是政府的責任”。這話也對也不對。“對”是指養老問題上,政府要承擔一定責任,但不能承擔全部責任?,F在媒體和社會的輿論給老年人一種誤導,就是養老的很多責任推給政府。養老問題上政府的責任包括提供養老金,構建養老服務體系,但具體的養老服務不能說是政府責任。比如老人空巢了孤獨了,找政府也是沒有辦法。
評論員(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孫興全)觀點:坦率地講,這位吳主任的高論著實令人不悅。這主要不是因為觀點分歧,而是因為他制造偽問題,回避真問題,自己樹個靶子來批評?!梆B老問題上,政府要承擔一定責任,但不能承擔全部責任。”這話太對了,問題是他哪里找來“養老責任全靠政府”這種“媒體和社會輿論給老年人的誤導”?老人何時被誤導得要政府承擔全部養老責任?要說有這種誤導,恐怕也不能歸罪于媒體和社會輿論,真正可能提供這種誤導的恰恰是現行養老制度。
人們一般將現行養老制度稱之為雙軌制,其實,應該稱為多軌制,有不交養老保險而其養老金由財政全額撥付者,有企業和個人分擔養老保險者,還有新形成的新農保和城鎮(非就業)居民養老保險,迄今還有部分居民仍未納入社保體系,這樣算來養老制度有“五軌”。由于“體制內”成員獨享“養老全靠政府”的超國民待遇,飽受輿論詬病,也可能存在其他社會成員的攀比,這才是老年人受誤導的根源:同是共和國的公民,他們能享受的待遇為什么我們不能享受?
養老待遇不公,社會保障負福利化,這才是真問題之一。“養老不能全靠政府”該向誰講?理應向那些不交養老保險費獨享全額財政養老的群體講,該追問現行“五軌”式養老制度,該倡導公平的國民待遇。向媒體講,向社會輿論講,向非國民待遇的老年人講,缺乏起碼的良知。
養老方面政府責任到位了沒有,這應該是真問題之二。那些交養老保險費的退休職工只有不交養老費的“體制內”成員幾分之一的養老待遇,最近媒體報道有的農民養老金一月只有1元或三毛錢,還有一些公民還沒有參保。此時我們哪有資格談“過度福利化”?最應該做的是問責。這位吳主任用偽問題掩蓋真問題,得到輿論的炮轟,并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