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文
[摘要]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眾化,各高校都面臨著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直接影響到民辦高校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因此民辦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已成為了探究重點。
[關鍵詞] 民辦高校學生就業
伴隨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高等教育演變進程,高校擴招促使畢業生基數加大,加之持續未退的金融海嘯后果,必然出現高校畢業生雪上加霜的就業形勢。民辦高校,作為一種新的辦學嘗試,突破目前高等教育窘境面臨著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因其體制的特殊性、辦學定位以及缺乏社會認可度等因素,民辦畢業生壓力和挑戰更大;而另一方面,就業率作為評估民辦高校的整體質量的重要指標,也直接影響到民辦高校的生存和發展。故此,做好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已迫在眉睫。
一、民辦高校就業面對的壓力
1.用人單位的偏見。民辦高校由于辦學時間較短,部分用人單位不認可民辦高校畢業生。對民辦高校學生,用人單位有著一些“偏見”:他們成績不如一本、二本學生,而且大部分學生的家庭條件優越,在相對優厚的“順境”下成長起來,嬌生慣養,不能吃苦……。
2.用人需求提升。公司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專科生崗位用本科生去做,本科生崗位用研究生,而且很多用人單位要求畢業生有工作經驗。
3.綜合素質偏低。畢業生本身綜合素質不過硬,缺乏就業自信心。許多學生入校時分數低,底子薄,社會適應能力差,使其更加難以滿足當今社會對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的要求。
4.就業期望過高。好高騖遠,盲目趨眾,“高不成低不就”,到頭來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只考慮自己的主觀意愿,不考慮實際就業環境,造成自身就業期望值與實際就業狀況的巨大差異,直接影響就業。
5.脫離市場需求。堅持“以系統知識傳授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強調知識的系統學習和以教師為中心,輕智能發展,都限制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與人才市場需求脫節,直接影響學生就業。
二、民辦高校辦學要以特色為根本
1.特色優勢專業。該專業要比其他高校更有競爭力,能夠使本專業的學生具有更好的就業前景和成才預期。
2.專業布局合理。設置的專業應該廣泛分布于社會各個領域,因為我們不知道哪個專業是未來的熱點,哪個專業現在是以后依然是。
3.強化教學水平。教師是保證民辦高校長遠發展的堅實后盾和保障,要培養特色的人才,首先應該從強化師資做起,良好的師資是培養優秀學生的先決條件。
4.提高學生綜合能力與素質。鼓勵學生參加多項學生團體及社會活動,培養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人文素質。引導特長生參加各類競賽,給予榮譽和獎勵,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社會參與度和積極性。
5.高效就業指導服務。民辦高校更應注重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建立專門化的就業指導隊伍;同時,建立就業咨詢與服務中心;召開專場校園招聘會,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就業信息。
6.培養完整就業理念。將“完整就業理念”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始終,有計劃、分階段且有針對性地步步導入。新生期間適應環境并認識專業特點和擇業方向,之后依據學生能力和特點指導完善自我,培養和發展創業意識;最后,在專業課程上逐步引導他們更好地了解本專業的狀況和社會需求,不斷調整就業期望,最終符合客觀現實,實現滿意就業。
三、民辦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重點
1.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知名度。民辦高校要做到高水平、有特色、立品牌。同時,加大對外宣傳力度,要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學校品牌,全方位讓社會了解學校辦學成績。
2.端正就業觀。民辦高校應構建一個“全程化”的就業指導模式,針對不同年級,把就業指導工作進行分解,正確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并找準就業定位。
3.全員參與共促就業。實施“一手抓體系”,由學院院長,黨總支書記和分管就業的院領導主抓就業工作,各系學工辦主任、團支部書記、就業專干、畢業生輔導員為就業工作主要成員,學院其他專業教師及學生家長協助工作,真正做到“全員參與”,為畢業生順利就業提供保障。
4.開拓就業空間。民辦高校要建立以學院區為主的就業市場,與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相互貫通以便共享本校的畢業生資源,形成學院自身的“無形市場”。同時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考研、考證、考公務員的隊伍當中去,從而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5.激活招生源頭
招生是發展的源頭。制定招生計劃時,要充分考慮就業市場的需求,使招生計劃的制定更具科學性、合理性。要結合地方實際,優化生源地結構,擴大招生范圍。對市場緊缺的專業,爭取在最短時間內開辦,對部分已經飽和專業,則靈活地逐步壓縮招生規模,直至停辦。
6.校企聯合
實習不僅僅是進人用人單位進行實際操作,還要結合實際工作環境定期與學校導師聯系,以求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對于不符合用人單位需求的部分畢業生,學校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召回實施“回爐”,經過再加工后再進入用人單位。相信經過反復的加工,最終使畢業生在畢業前應該能找到一份完全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
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好壞已成為衡量民辦高校辦學質量一項重要指標,是一個學校生源質量、教學水平、教學培養、學習風氣的綜合反映,關系到民辦高校的生存與發展,只有高度重視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才能實現學院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