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靜
[摘要]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日益凸顯的道德問題越來越被世人所重視,中等職業學生是一個很特殊的群體,如何更好地在中等職業學校推行德育教育,是我們作好中等職業教育必須要認真對待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我們中等職業院校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 中職學生德育教育以人為本
在我國多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過程中,各種文化理念相互撞擊,社會普遍存在功利心理,這些負面現象使得中職教育也只看重實在的利益。一些錯誤的思想、言論、觀點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職業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尤其是當今的中職院校,招收的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僅學習成績不佳,而且或多或少地存在怕學習、怕吃苦、好玩樂、好爭斗、不自信、不禮貌、不文明、不誠實、無組織、無紀律的情況。所以,促使學生的思想品德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狀態,是當前中職學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中職院校的學生為了能夠在將來的社會中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除了具備最基本的職業技能外,更需要注意在思想教育、政治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和人文素質等方面具備優勢。因此,中職院校必須有一套科學合理的育人機制,在傳道授業的同時,將做人做事的道德理念滲透到學生的思想精髓里。通過有效的培養機制所鍛煉出來的學生,無論將來在任何崗位上工作,其專業技能都能夠得到有效發揮。基于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中職教育才是最成功的,也是最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
中等職業學校學生這個教育受眾是很特殊的一個群體,他們相對于普通高中的學生而言是比較“弱勢”的一個群體,他們普遍學習基礎薄,存在著一定的自卑心理。所以對于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很艱巨的,在這個過程我們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這個原則,把學生的感受放在第一位,這樣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有所成效,才能真正地對職業教育工作服務。在這個國家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社會中,對于學生的教育首先要擺脫以老師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應該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新教育模式,在我們推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對待學生要互換立場,以學生的立場去思考問題,這樣才能收到更為理想的效果。德育教育之所以要推行“以人為本”,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現代德育觀的體現,也是解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難題的關鍵所在。那么怎樣把“以人為本”這個概念和中等職業學校德育教育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呢?這是我們每一個中職學校德育工作者都應該深思的問題。社會的快速發展像一把雙刃劍一樣,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經濟的全球化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深化,使得青少年的社會意識形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代青年人即接受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影響,同時也受到了西方社會思想文化的激蕩,這兩種文化的相融合和相排斥都使得這代青年人的主流意識被削弱,自身的道德觀念也搖擺不清,對青少年的影響極為嚴重。在外界環境不利的情況下,怎樣讓中職學校的學生禁得住不好道德觀念的影響呢?這就需要我們在廣大的中職學校學生中推廣德育教育。中職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職業道德和職業指導教育、創業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陣地。德育課教學應貼近學生、貼近職業、貼近社會,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充分發揮德育課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綜合職業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中職學校的學生在外界強烈的思想沖擊中,不能很好的辨別事物的好壞,也不能形成一個比較成熟的思維方式、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其次,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之所以選擇就讀中職學校,是想在畢業的時候得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職業,想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學習技術,在全球經濟形勢不好的環境下,就業壓力也增加了,怎樣才能穩定學生的情緒,讓他們擺脫復雜的思想觀念,不讓不好的思潮擾亂他們的思緒,這都是需要向其普及德育教育。可見,推行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同時也是十分必要的。國家所推行的“以人為本”這個概念,是十分能體現德育教育這一鮮明的特征的。作為中職學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多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細微處走進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生們的心靈,從一點一滴開始,來抓德育教育,不能盲從的說教,也不能堆砌一些生硬的大道理。在我們推行德育教育的同時,也要與當今時代相結合,不能脫離時代特征,也不能特意回避一些當今社會所存在的問題,要設身處地的感受他們的心理。在社會實際生活這個大背景下,教育他們要正確認識我們所處的社會,讓他們懂得社會的善惡美丑、學會抉擇、學會怎樣保護自己的心靈不受侵蝕。我們的德育教育應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不能把德育教育從我們的教學中抽離出來,應該很好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把德育教育落到實處。不能把形式主義帶到德育教育工作中來,要做到踏實與循序漸進。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教育我們在推行教育的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所以我們的德育教育也應該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要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從低到高、由淺及深、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一個流動的過程,要根據學生不同時期的變化,掌握各個時期教育程度,根據學生們的接受能力和行為能力,搭配不同的德育教育方法。
對待中職學生的教育是以就業為主導方向的,我們所推行的德育教育首先要結合他們的就業實際情況,時刻圍繞中職教育的教學特點來開展。要真正的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基礎,為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觸發,為學生的就業服務。中國“以人為本”體現了人文關懷和道德情感,因此,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應做到“以人為本”,在德育工作中充分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體現個人價值、發掘其創造潛質。具體實施方略如下:1、注重關愛教育。中職學校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多半是學習基礎差,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但這些學生又處于青春期,自尊心極強,有著強烈的自我獨立意識。因此,對待這些學生,作為教育者更應該用愛心關愛學生,把他們作為獨立的個體生命去看待,尊重和愛護他們,培養其獨立的人格,發展其個性,最終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2、引導其正視社會現實。21世紀是商品經濟時代,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觀都受到了極大沖擊,教師應引導學生正視社會現實,引導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能夠對社會現實去偽存真,形成正確的判斷力。3、注重實效。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實際效能,通過組織創新活動,在學生中引入競爭意識,與學生就業相結合,將德育教育落入實處,使德育教育真正的有利于學生健康的走向社會。4、實現形式互補。不管采用哪種形式,都要做到搭配相得益彰,擺脫空洞無趣、實效低下的情況,讓德育教育真正的實現作用,從而使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時真正實現競爭力。
綜上所述,只有這樣,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工作才能真正實現其基本任務,培養的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具有社會公德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公民,才能具有報效祖國、積極進取、誠實守信、敬業樂群的品質,才能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創業精神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