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現麗
[摘要] 職業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擔負著為社會輸送初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務?,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關鍵詞] 職業學校學生語文課
眾所周知,職業學校所招收的學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文化課基礎薄弱,整體素質相對低一些。學生來到職業學校后普遍喜歡上專業課,不喜歡文化課,如何上好文化課、讓學生會學文化課是職業學校面臨的一個共同難題。作為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在上好語文課的同時,如何指導學生學好語文課是我經常思考的問題,根據自己在職業學校從教多年的體會,簡單談一下教學心得。
首先, “親其師,信其道” —— 融洽師生關系
融洽的師生關系蘊藏巨大的親和力,學生熱愛一個老師 ,也連帶喜歡這個老師所教的課程,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親其師,信其道”。情感也有遷移的作用,教師對學生的情感可以遷移到學習上,從而產生不可估量的學習動力,可見師生感情在教學中發揮著多么大的作用。
每一次給新生上課,我總是不忘告訴學生“老師愛你們是應該的,更重要的是你們要想辦法喜歡教你的老師,要學會發現老師身上的閃光點。”學生討厭某一個老師,要學好他所教的科目很不容易。因為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學生選擇老師的機會有,但不多。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接納并喜歡上教自己學科的老師,“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學生會愛屋及烏的學好相關的學科,這一點不但在學語文中很實用,還可以推廣到諸多的學科中。
當然,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師德師風的修養,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顆進取的心,要熱愛學生,對學生有博愛之心,要以誠相待,要寬容和有強烈的責任感,提高業務能力,讓自己的課堂更受歡迎。由此可見,融洽的師生關系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其次,有全局意識,教綱牢記于心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于激勵、啟發、引導。教師的職責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導學生如何“學”。一冊教材拿在手中,我總是告誡學生不要急于看自己感興趣的篇章,要想學好這一冊課本,必須心里有個“大綱”。 課本中的文章往往按照類別或共同特點進行編排,因此在學習教材之前,先明確整冊課本的學習目標,然后了解每個單元的學習目標,大概閱讀每個單元的所有內容,有利于掌握規律、形成知識體系。為此我讓學生先看目錄,看一下目錄部分有幾個單元,幾課內容,現代文有幾篇,文言文有幾篇,詩詞有多少,這樣做是讓學生對整冊教材“心中有數”。同時,我要求學生知道一個單元里邊有哪幾篇課文是必學篇、選學篇、自學篇,做到這一點是幫助學生把握所學內容的重難點,要求學生掌握這個“綱”的范圍由大到小,最終達到把整冊教材的“綱”牢記于心的目的。學會從總體上把握教材,不但能學好語文課,這種學習方法對他們以后走上社會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也很有幫助,這讓他們有全局意識。
再次,由面到點,由點到面——深入細致的學好每一課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這一學科。因此語文老師要指導學生把握語文課堂學習的一般流程:課前預習、課堂聽課、課后復習、知識反饋這幾個環節。
課前預習?,感知教材。預習是掌握學習主動權的一個重要手段,是衡量會不會學習的一個標志。預習的過程和方法用三個字概括就是“查”、“讀”、“思”:1、查本課相關的寫作背景,了解作者的身份、作品及創作風格。查工具書,掃除文字障礙,這不僅可使泛讀達到順暢程度,還可增加識字量,豐富詞匯,對于基礎薄弱的中職生而言這一點很重要。例如:在學習《安塞腰鼓》一課時,有同學事先對安塞這個地方和對腰鼓的特色進行查閱,還沒等我講,他已經滔滔不絕了,這極大激發了學生進一步了解的興趣。2、泛讀課文,全面把握課文。這是從整體上初步感知課文的階段,讀通句子,讀出思路,掌握大意。要完成閱讀任務并不是讀一遍課文就應付了事,必須多讀、反復讀,做到“書讀百遍,其義自見”。3、思考問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依據課前閱讀提示和課后練習題確定學習目標,提出需要思考的問題,在課文中初步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由面到點”。對課文提出更具體的問題,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課文的中心內容是什么;課文的基本思路是什么;作者是怎樣組織材料結構文章的;課文學習的重點、難點是什么;課文的表現手法有哪些等。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預習課文,針對性強,目的明確,更能增強閱讀的興趣和思考的能力。
課堂聽課,理解教材。?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學生在校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上好課、聽好課是學習各門功課的重要途徑。課堂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只有講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課堂學習策略主要是抓住老師的思路;抓住課堂關鍵內容;積極思維,學思結合;珍惜課堂學習時間,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注意課堂小結。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耳到是指聽老師講,聽同學發言、提問,不漏聽、不錯聽。眼到是指看課本、看老師的表情、看板書、看優秀同學的反應。口到是指口說,包括復述、朗讀、回答問題。手到是指做筆記、圈重點、批感想、做練習。心到是指動腦筋,心力集中、積極思維。“五到聽課法”要求聽課者全神貫注,靈活地根據課堂情境和老師要求,適時調整聽課方法。這種聽課方法,是效率最高的聽課方法之一。只有在課堂上掌握老師所講的內容,才有可能為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和學習打好基礎。
課后復習,做好反饋。先要整理課堂筆記,系統小結,對所學的內容要進行分析、歸類,分清主次。同時,復習要做到主動及時,定期重復鞏固,在復習過程中,特別要關注難點及容易造成誤解的問題,應分析其關鍵點和易錯點,找出原因,必要時還可以把這類問題進行梳理,記錄在一個專題本上,做一個重難點“集中營”,以便隨時查閱。通過多練檢測復習的效果,做好知識反饋。這里的“練”指的是平時練習。“練”的內容主要是做一些語文基礎知識方面的題目。因為語文基礎知識內容龐雜、細碎,只有通過練習,才能鞏固提高,才可查漏補缺。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老師布置的作業一般都是有針對性的、有計劃的、有目的的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教學效果,是對課堂知識的鞏固和反饋,因此,學生要認真對待,獨立完成。??
對于一節的學習,我通過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課后練習,讓學生由面到點,然后再由點到面的去把握教材的主旨,掌握其中的知識點,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最后,體驗成功,激發興趣——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要引導學生向社會學習語文,向生活學習語文,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學習語文,注重積累,做個有“心”人。除了課堂教學,我總是鼓勵學生多看一些“閑書”,像《精美散文》、《小小說》、《讀者》、《青年文摘》等,擴大他們的閱讀面,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語感”, 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我們定期舉辦一些小型的交流會,讓學生把自己認為好的文章讀給大家聽,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膽量,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讓他們在寫作文時“有話可說”,這種形式達到了“一箭多雕”的目的,學生在小小的肯定與成功中得到激勵,這大大的激發了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針對中職生的現狀,作為老師有責任、有義務在教育學生學習上下功夫、做文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讓基礎薄弱的中職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不但會學,能學,更樂于學,要在培養“和諧發展的人才”的教育理念下,深入開展教學改革,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教師要以全新的教育思想武裝自己,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敢于創新、敢于探索的新世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