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本濤
[摘 要] 文章基于對河南省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現狀的分析和訪談,采用文獻資料、田野訪問、數理統計、邏輯推理等方法,從留守兒童形成原因和基本狀況,然后在從社會、學校、個人、兒童心理等多角度地對河南省農民工留守兒童的體育教育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 留守兒童體育教育
1.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形成原因和基本狀況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 以農村勞動力為主的跨區域流動無論在流動速度和流動規模上都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伴隨著大批青壯年勞動力背土離鄉, 中國農村出現了一個特殊群體: 因父母雙親或單親外出務工, 一大批未成年子女被留守在家, 成為留守兒童 。
目前,我國農民外出務工人員有2億,農村留守兒童5800萬, 河南省14歲以下的留守兒童將近300萬。這些兒童因為父母不在身邊, 只能由隔代的長輩來撫養和管理,缺乏正常的家庭關愛監督,得不到父母的有效監管,只能有爺爺奶奶撫養,而爺爺奶奶一般年齡較大,隔代撫養,代溝嚴重,共同語言較少。對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形成了極大的威脅。父母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行為方式及學習成績有較明顯的影響。性格內向的留守兒童比例要明顯高于非留守兒童。一些教師認為,近一半的“留守孩子”存在性格缺陷,表現為內向、孤獨、自卑等,上課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很少與別人交往,上體育課不積極,時常出現逃課、輟學等現象。
2.留守兒童存在的體育教育問題
2.1農村小學體育課教學現狀分析
由于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實際開課率近年有所提高。但學校的體育課不受重視,上體育課大多數是學生自己玩,鍛煉效果差。學期教學計劃、課程教案執行力不足,教材使用率低。
小學的教學活動始終圍繞應試教育 , 由于學校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考試課程 ,所以僅有的一點體育經費無法確保能夠用于學校的體育教育 ,致使體育教學大綱及新體育課程標準沒有落實到位,體育教學活動和比賽較少。
2.2體育教師配備情況
以前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匱乏,主要和學校教育重視程度有關,時常出現一個學校沒有專業的體育老師,即使有體育老師,也是別的教其他科目的老師代替上體育課。其次些體育教師還存在著年齡結構不合理和年輕教師比例不足的問題。究其原因,是由于年輕教師不安心農村小學教育工作而導致大量流失的緣故。
最近兩年,由于國家大力設置特崗教師崗位,提高待遇,中小學體育教師資源得到補充,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提高,特崗教師大部分都是高校里面的師范類大專、本科畢業生,教學技能值得肯定。但是存在不少的問題,大多數剛來任教的特崗老師體育教師,由大城市大學本科或者專科畢業到農村教學,環境差,心理落差大,教學情緒不是很高。其次農村小學缺老師現象很嚴重,他們不僅任教體育課,有的老師還任教其他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導致不能專一的上好每一節體育課。
現在體育教師隊伍中仍有一小部分老師是非體育專業,科研能力較低。教師隊伍的落后也成為制約留守兒童體育教育的瓶頸問題。
2.3學校體育設施現狀調查與分析
據調查,留守兒童居多的農村學校體育經費緊張,經費來源渠道單一,全部依靠國家財政撥款來維持,有的學校學生人均體育經費不到 1 元。據調查,雖然有 200 米以上田徑場的學校比例為 35%,擁有足、籃、排球場地的學校比例達到 67%,但規格質量距標準場地相差很多。這說明場地、器材缺乏也制約著留守兒童的體育參與度。
2.4農村社區體育教育現狀
所謂農村社區,其實是指農村地區的行政村 ,而在本文中特指農村留守兒童生活區域。縣級農民體育協會、鎮鄉文化體育站、村級體育活動室、農村社區體育民間組織等沒有真正起到組織、領導、評價、協調的作用。有49.1的鄉鎮沒有體委、體協、或體育指導站、有的社區雖然設有組織,但機構不健全,多以村委會、團支部代管,職能作用發揮極為有限。 96.6%的農村社區體育管理干部是兼職的,大部分社區無專職的體育工作人員。多數縣文化體育局無專門的農民體育行政管理機構。
在被調查的農村社區人群中,有大部分的人認為當地每年幾乎不開展或者很少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大多數農村社區無專門的體育鍛煉場所 ,一個行政村只有小學有籃球架,一個村或幾個村沒有一個籃球架或者其他的體育設施的情況普遍存在,即使有的農村社區建有籃球場地盡管在農閑季節開展活動 ,但是既缺乏組織性又無法保證經常性。
傳統的體育活動主要也是在節假日,由農民自發組織 ,如端午節的龍舟賽和春節的舞龍、舞獅、秧歌、武術等。兒童能參加的項目很少,參與度很低。此等狀況,不能寄希望于農村社區會開展很好的群體活動,從而直接制約了農村留守兒童不能有效的參加體育鍛煉活動。
2.5留守兒童課外活動情況
據走訪調查了解一半以上的留守兒童放學回家要幫助家里做家務或做農活,然后空閑的時候,大多數都是寫作業、打游戲機、看電視、上網等,而參與體育活動的很少。由此可見,農村家庭的負擔普遍很重,學生課外參與體育活動情況很不樂觀。即使有空閑的時間,也沒有合適的體育項目引導留守兒童參與其中。普通閑暇時候大部分的農村留守兒童喜歡做一些彈琉璃珠、摔面包、捉迷藏、老鷹逮小雞、跳繩等益智游戲。
3.結論與建議
教育包括體育,體育教育是教育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體育教育能促進一個人正常的品德思想的形成,能培養兒童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生活態度。如何建立健全留守兒童的教育保護機制, 如何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已經成為本次兩會熱議的話題,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城鄉協調發展的重要任務。
3.1加大政府調控力度
政府要積極號召、宣傳,增加社會力量的介入,增加資金投入比例,建設體育場地設施,探索適合農村兒童特點的體育活動方式,調動留守兒童的積極性,加大留守兒童參與體育活動的比重,為留守兒童創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環境。
3.2、加強農村社區的作用
由于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提高,農村生活現代化水平普及,農村勞動人民的閑暇時間增多,從事體育活動的機會也隨之提高。但是目前的情況是農村社區的體育活動場所、設施的建設力度滿足不了農民群眾開展體育活動的需要。新時期農村社區體育設施建設要依靠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社會群眾的支持,結合農村集鎮建設,進一步有規劃、有目標地建設和改善場地設施條件。加快農村社區社會化進度,社會團體和個人修建體育場所,自辦小型競賽和業余訓練,培養社區體育骨干和積極分子。做好前提準備工作,才能更好的為留守兒童創造體育鍛煉的條件。
3.3發揮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學校是留守兒童接受體育教育的主要場所,農村小學的領導層應走出應試教育的陰影 ,轉變辦學思想、注重素質教育和強調“健康第一”理念的落實。體育教師可以讓學校之間,班級之間,班與班之間,安排不同形式的體育比賽,以此來激勵學生不斷地加強體育鍛煉,這樣既活躍學校學習氣氛,也加強了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
3.4大力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
為體育老師提供進修深造,脫產學習機會,繼續大力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 這是提高中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
3.5要特別關注女孩健康教育
家庭、社會、學校要加倍關注留守兒童中的女生,她們處于相對弱勢群體。她們性格一般較內向,不愛進行體育鍛煉,有什么事情不表達出來,教師要倍加關注她們,傾聽她們的想法和建議,進行心理輔導和教育。
參考文獻:
[1] 周林,青永紅,等.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M] .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 章國平 ,何建華.試論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J],2007 , (3).
[3] 唐紅明,農村留守兒童體育教育邊緣化現象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 5 .
[4] 王凱珍.趙力,社區體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陳桂生,教育原理(第二版)[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