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的基層單位, 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也是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農村各項事業的領導核心。因此,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新時期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基層黨的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目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由于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和艱苦奮斗,廣大農村基層黨組織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廣大農村呈現新氣象、新面貌。但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逐漸暴露出一些帶普遍性、較深層次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 領導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1. 隊伍結構失衡。從農村基層黨組織黨員結構狀況看,普遍存在“老、少、低”現象,即老年黨員多、青年黨員少,老黨員多、新黨員少,高學歷黨員少、低學歷黨員多,村黨支部活力不夠。
2.活動開展困難。農村黨員個性化發展日益明顯,過去“一刀切”的教育內容和“一鍋煮”的管理方式已無法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文化層次黨員的合理需求。尤其行政村合并以來,黨員人數劇增,黨員之間由于行業不同、層次不同、要求不一,黨組織活動在時間、內容和方式上很難求得一致。
(二) 制度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1、認識不清,理解不夠。對于村級工作制度出現兩種片面性認識:一是有些人片面強調村級自治,認為不再需要制定什么其他的制度。二是片面強調黨的領導,制定規章制度時未能充分尊重村委會的法律地位。
2、職責不清,分工不明。各項制度具體可操作性較差,細節不明確,不規范,難以有效地指導村級工作。
3、程序不清,協調不夠。已制定的各項制度之間互相矛盾,配合協調不夠,形成“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的混亂局面。
4、執行不嚴,約束不夠。目前一些地方的各項制度建設方面表現在重建設,輕管理,輕督察現象嚴重。對于制定出的制度,村級是否執行,如何執行,檢查督促不夠。
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提高農村基層干部整體素質。 加強農村基層隊伍建設。 重點要做好理論學習工作,以科學的理論武裝基層干部,使其掌握黨的方針政策, 特別是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 幫助農村基層干部強化政策觀念, 使他們真正理解好政策, 吃透精神,及時全面地把政策傳達到村民中去, 保證執行起來順暢、不走樣。
(二)堅持農村基層黨組織全面發展,在完善職能上下功夫。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經濟社會生活也隨之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過去的單一領導職能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與形勢的需要,亟須對自身職能重新定位,在全面發展中不斷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創新。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順應農村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城鄉互動日益加強、農村黨員從業方式日益多樣化以及黨員流動性增強的趨勢,按照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充分發揮黨組織作用、有利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和有利于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的原則, 創新和調整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建在行業協會中,建在流動黨員相對集中的地方, 建在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環節上,努力構建以村黨組織為主體、產業黨支部為骨干、專業黨小組為基礎的新型組織體系。切實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大力加強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
(三)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全面加強制度建設, 規范對基層組織的管理。村民自治制度的實行是一個政府還權于農民的過程, 不僅要把選舉權、決策權和監督權還給農民,更為重要的是,要把農村內部事務的管理權還給農民,實現民主管理: 一是通過村級干部規范化管理推進村級組織規范化管理; 二是通過村民代表會議, 讓村民就村里事務發表意見并直接參與管理; 三是依據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實際, 制定村規民約或村民自治章程, 讓村民和干部自我約束, 自我教育, 自我管理。與此同時,建立健全民主監督制度、加強民主監督。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項和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 都要實行加強民主監督, 村務公開, 建立村民舉報制度。
總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諸多挑戰,因此,更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思想理論和領導能力建設, 努力使農村基層黨組織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在領導農村建設中發揮應有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