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亞欣
藁城市地處河北省中南部太行山東麓平原,省會石家莊市東側,是河北省會石家莊“1+4”組團城市之一。全市轄13個鎮,1個民族(回族)自治鄉,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239個行政村。市內地勢平坦,沃野連阡,素有“冀中明珠”、“河北糧倉”之美譽,作為農業大縣,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視察藁城農業。近年來,藁城市在農村公路建設中大力推行“七公開”活動,他們將工程項目建設計劃、資金補助、項目招投標、施工管理、質量監督、竣工驗收、建設資金使用七個方面的具體內容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全力打造優質工程、陽光工程,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全市農村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138.5公里,全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264.8公里,公路密度達到152.23公里/百平方公里,為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交通環境。
在推行“七公開”的工程中,該市把“七公開”工作當做建設“放心工程”、“滿意工程”、“廉政工程”的基礎。成立了以交通運輸局局長為組長的農村公路建設“七公開”領導小組,領導掛帥抓落實,為“七公開”的有效推進提供了保障。
為讓社會各界充分了解“七公開”,藁城市交通運輸局組織相關單位、施工技術人員以及80多名受聘村民監督員,就貫徹落實好“七公開”,進行了專題培訓。通過培訓,使大家熟悉了“七公開”內容,增強了公開透明辦事、規范優質施工一級反腐、防腐意識。同時,還多次組織有關技術人員走上街頭,宣傳交通法規、政策和“七公開”文件,印發宣傳單10000多份,接受社會咨詢500多人次,讓廣大群眾都了解“七公開”內容,都成為公路建設的監督者。
多措并舉打造“透明路”
在“七公開”活動中,力求做到形式多樣,注重實效,杜絕擺花架子、走過場的行為。為了讓老百姓清楚資金來源,錢花到了哪里,藁城市按照“七公開”規定,在重點公路建設中,通過文件、報告、公示墻等方式,將工程資金籌措、計量支付情況、支付周期和支付時限等內容向社會公開。并選擇在顯著位置設置公示墻,介紹工程概況。例如:在金五線滹沱河大橋施工中,施工單位進場后,在施工現場項目部和預制梁廠及滹沱河大橋南頭設置了公示牌,將項目工程概況向社會進行公示,使人民群眾都能清楚的了解工程有關情況,讓監督真正成為可能。
多方聯動打造“廉潔路”
公路工程招投標作為社會敏感工作,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藁城市嚴格按照《招投標法》進行招投標,通過招標投標代理公司公開招投標,并邀請紀檢監察部門參與,并對招標結果向全社會公開。嚴控工程變更手續,做到以事實為依據,杜絕隨意性。。真正從項目程序到內容都置于群眾監督、社會輿論監督以及交通部門的監督之下,堅決避免“暗箱操作”,徹底清除“吃、拿、卡、要”存在的土壤。同時,在施工過程中主動要求市財政、紀委、審計等部門不定期對公路建設項目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檢查,并將審計結果及時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督。通過把好招投標關、工程變更關和審計關,將防腐工作落到實處,將“廉潔路”變為現實。
多方監督打造“長壽路”
在公路建設中,通過七公開活動,進一步完善落實了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監理制四項制度和“政府監督、專業抽檢、群眾參與、施工自檢”的質量保證體系。同時落實“工程質量終身制”制度,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照設計文件和合同規定組織施工,明確質量責任人、負責人,制定質量保證措施,同時加強施工現場質量控制,配備必要的壓實、拌合、計量和試驗設備,做好自檢,確保工程重點部位及重點環節、重點工序質量管理無遺漏。同時大力推廣應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以科技創新提高農村公路的內在質量。使新建農村公路質量工程達到優良。
公路養護邁向“市場化”
在繼續完善農村公路建設“七公開”的基礎上,藁城市積極拓展“七公開”制度的外延,把“七公開”引入農村公路市場化養護工作當中。今年藁城市交通部門對直接列養的縣級公路開始探索市場養護道路,由養護公司承包進行專業的日常養護,交通部門進行養護質量檢查,并按檢查結果,以季度結算養護經費。鄉、村公路,鄉鎮是養護主體,交通部門負責技術指導和業務檢查,共同管養好縣、鄉、村公路,創造良好的公路環境。
農村經濟騰飛篇
農村公路的修建促進了農村經濟的長足發展。原來的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新建金五線一期工程全長19.1公里,涉及3個鄉鎮9個村,按平原二級公路標準建設,道路占地寬20米,打造了整齊、寬闊的農村公路,促進了花卉苗木、林果油料、蔬菜大棚等產品的出口外銷,加快了鄉鎮企業的發展,其中以西四公為中心的人造板制造業,日前已發展到72家,固定資產達4100萬元。
隨著一條條優質路、民心路、放心路、致富路的建成,豎起了藁城市的一個又一個里程碑,建立了承載農村發展的一個又一個優勢平臺,結出了農村公路建設一個又一個豐碩成果。藁城人民將沿著一條條康莊大道,發展經濟,美化家園,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