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愛國主義是一個永不過時的話題,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是每個國家、每個民族能夠在世界上屹立不倒的重要精神支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設和對外宣傳的重要基地和窗口,肩負著弘揚民族文化,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任。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最生動、最直觀的教育場所,各類博物館、紀念館、烈士紀念碑、革命遺址等歷史遺跡最能激發青少年的愛國熱情,特別能使青少年學生汲取豐富的精神食糧,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逐步成長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之才。
愛國主義教育是全民教育,重點是青少年,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場所,每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示的都是一段豐富的歷史,每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都像一部生動的教科書。我們弘揚愛國主義,就是要讓人們從歷史的財富中尋找源頭,從社會的進步中汲取力量,從一代又一代人的奮斗中獲得啟示。青少年是中國未來的中流砥柱,他們的思想素質直接影響到未來中國的素質,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覺悟,有利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個人利益與國家的前途、命運聯系在一起,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為國家和民族而刻苦學習。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一件件歷史文物,一個個真實故事,昭示著中華兒女的崇高理想和價值追求,詮釋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革命道德,闡發著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基本道理,是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課堂。做好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工作,能夠幫助未成年人從重大歷史事件和優秀文化遺產中,從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浴血奮斗歷程中,從民族英雄、革命領袖、先進人物的成長中,增強愛國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確立遠大志向,規范行為習慣,提高基本素質,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近現代社會發展的特定文化載體,在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中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近代革命的歷史見證和重要標志,華北軍區烈士陵園1995年1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5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9月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解放軍總政治部確定為全國中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11日,中宣部將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確定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紅色旅游”景點,其文化內涵是其他任何旅游點所不可代替的。在這里,可以緬懷老一輩革命家輝煌的革命歷程和高尚的人格情操。可以追憶革命先烈的壯麗人生,來這里能感覺到英雄董存瑞的英雄人生,也讓我們看到了,國家不會忘記英雄們,讓我們學習到那種為了人民可以犧牲一切甚至犧牲生命的偉大理想和志向。這些都會對青少年的幼小心靈產生巨大的震撼,在其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過程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前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的游客中年輕人占很大比重。以華北軍區烈士陵園為例:每年清明前后,來自各市縣的中小學生到這里舉行紀念活動。許多學校和單位在這里舉行人隊、入團、入黨等儀式,甚至還有一些青年在這里舉行婚禮。因此,許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觀眾定位于青少年是非常準確和具有戰略眼光的決策。
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要跟得上時代的發展,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在,增強愛國精神和發展祖國的責任感,要做到反對民族分裂和國家分裂,維護各民族的聯合、團結和國家的統一;在外敵入侵面前,團結對外,英勇抵抗,維護國家的主權和獨立;同一切阻礙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反動階級、反動社會勢力和反動制度進行斗爭,為祖國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