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強 劉長城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也是我們黨領導和執政的重要基礎。客觀地、辯證地、科學地審視貧困山區現階段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從中找出規律指導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也是一個重大的課題。本文結合我縣貧困山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實踐,談一些看法。
一、基本情況
豐寧是農業大縣,總人口38萬,其中農村人口30萬。全縣建制村黨組織309個。農民黨員10877人,在農村黨員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3%,35歲以下占11%,并且這部分黨員60%以上在外務工經商,村支部書記具有高中及以上學歷且年齡在35歲以下占4%。
二、存在問題
與發達地區相比,貧困山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更為突出,既有客觀因素又有主觀因素。
一方面因自然環境的惡劣,發展潛力受限,導致基層組織建設缺乏有力的經濟支撐。一是自然條件惡劣。氣候異常,山高坡陡,土地分散,澆灌困難,部分地區半荒漠化現象嚴重,作為基本的生產資料給農村帶來的效益差。二是人口素質不高。農民整體素質不高,培養新型農民和推進扶貧開發的任務艱巨。三是基礎設施落后。農村公共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配套建設和維護利用,提高抵御自然災害和風險的能力。四是經濟發展潛力小。農民發展經濟條件落后,農民資金短缺,人才匱乏,集體經濟薄弱,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多。
另一方面受體制環境的影響,思想素質滯后,導致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發揮不明顯。首先黨員問題。一是部分農村黨員缺乏民主意識和民主觀念,維護黨員權利的意識不夠。據抽查統計,大約有28%的農村黨員不按時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二是個別黨員又過于追求絕對的平等與民主,調查中有13%的村支部中個別黨員的個人意識較重,產生負面影響。其次組織問題。一是定位不準,有的認為村委會的直選產生導致村黨支部權力空殼化,有的村支部習慣于包攬一切,村委會作用不明顯,村兩委的決策執行出現“兩張皮”現象;二是有些黨組織缺乏暢民主氛圍,負責人喜歡獨斷專行。有的亂辦事,思想守舊,民主意識薄弱,在生產和村務管理中,常常采用強迫命令和強制性行政手段;三是監督虛設,缺乏監督制約機制,黨務、村務不公開,辦事不公道。監督往往是以無權監督有權、以弱勢監督強勢,監督主體軟弱無力,黨內黨外監督各自為政。第三是干部問題。有的村干部表率作用差,工作作風有待改進,表現于:軟,工作中不敢碰硬,不敢堅持原則;空,工作中講大話空話,不抓實際工作,不注重實際內容和效果;浮,工作飄浮不踏實,甚至弄虛作假;懶,拖拖拉拉、安于現狀。
三、幾點思考
(一)找準自身定位,加快經濟發展,是貧困山區基層黨組織的首要任務。發展貧困山區經濟,要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政策只有變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才能真正發揮其威力;科技只有為愈來愈多的群眾所掌握,才能更廣泛地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投入也只有和群眾的創造性勞動相結合,才能獲得更好的效益。所有這一切都要靠農村基層黨組織,把廣大農民群眾緊緊團結起來,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需要農村黨員干部深入到群眾之中,發做好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該縣黑山嘴鎮八間房村黨員陳發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后,在認真分析當地的區位優勢、氣候優勢和水源優勢的基礎上,率先在村內謀劃建設了以蔬菜種子種苗區、優質瓜類示范區、無公害蔬菜生產區、優質果樹研究區、無土栽培區和休閑觀光區為主的有機農業園區500多畝,年產優質錯季水果20萬公斤,無公害蔬菜130萬公斤,花卉150萬株,年產值1750萬元。該園區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實現“管理現代化、生產工業化、產品標準化、農民職工化”,可以解決全村富余勞力100多人,每年農民可增收100多萬元,為貧困山區經濟發展趟出了一條可借鑒的新路子。
(二)各級黨委的堅強領導,是加強貧困山區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根本保障。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各級黨委負有重大責任,但關鍵在縣委,主角在鄉鎮黨委。縣委要深入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深入開展“鄉鎮黨委建設年”活動。各鄉鎮黨委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負有直接的領導責任,要用足夠的精力,堅持不懈地把村組織建設各項工作抓好。要及時深入傳達貫徹黨的方針政策,夯實黨在基層的理論基石,不折不扣落實好黨的政策。要關注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小團體主義、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在一部分黨員、干部中泛濫,努力防范治理違法亂紀、嚴重侵犯群眾利益、侵犯民主權利、壓制群眾批評甚至打擊報復的現象。該縣土城鎮黨委落實了黨委成員包村責任制,由領導干部帶頭,每年抽出一批干部,以各種形式駐村入戶,掌握實情,辦實事。從實際效果看,上級黨委派得力干部幫助基層黨組織開展工作,是當前整頓軟弱渙散黨支部的有效辦法。
(三)妥善處理“兩委”班子關系,是貧困山區基層組織建設的基本前提。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雖然性質不同,但根本目標一致,都是為了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帶領群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維護群眾根本利益。要進一步明確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村黨支部作為我們黨在農村的基層組織,是黨聯系廣大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者,發揮著“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加強村黨支部的地位作用,才能防止削弱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因此,要以堅持“一制三化”機制為出發點,使村民委員會自覺接受黨支部的領導,同時,村黨支部尤其是書記要支持村民委員會和村主任的工作,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的作用。在重大問題上,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應互相溝通,齊心協力。實際上作為群眾中先進分子的黨員,應當參加村委會選舉,并且將此作為評價一名黨員是否合格的標準。豐寧縣今年“兩委”換屆后的村書記、主任“一肩挑”的有46人,“兩委”交叉任職的分別達到73人和92人,這樣有利于精簡干部職數,減輕農民負擔,減少村“兩委”內耗,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高干部素質,是加強貧困山區基層組織建設的緊迫課題。干部執行政策的決定性因素,所以采取積極措施提高農村干部素質是當務之急。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農村黨員年齡結構偏高,學歷結構偏低,而村支書中35歲以下具有高中學歷的更是僅占到4%,提高農村干部黨員素質是當務之急。一是選任干部要具有競爭性。在基層干部的選拔上,要多層面、多渠道地拓寬選人用人的視野,通過采取組織推薦、群眾推選、個人自薦相結合的辦法,重點從黨性觀念強、思想進步、有一定組織領導能力、熱心村內事務的人中物色人選。加緊將更多的基層黨員培養成農村致富帶頭人,把更多的農村致富帶頭人培養成基層黨員,把優秀基層黨員培養成農村基層干部;積極推行“三推兩考”,注重改善鄉村兩級班子的整體結構;從應屆大中專畢業生、機關干部和事業單位中發現、選派優秀人才到基層施展才華;通過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和主動聯系外出務工青年的辦法,鼓勵優秀大中專畢業生到村里工作,有目的地引導回鄉知識青年、退伍軍人和長期在外務工回鄉的人創辦、領辦經濟實體,為村級干部儲備人才,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生機與活力。二是干部培訓要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為解決好農村基層干部“難當”的問題,面對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加大典型的培植力度,選一批素質高、能力強的村級干部典型,用身邊典型現身說法,發揮示范、輻射、教育、帶動作用。根據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農村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堅持對基層干部和黨員實行分類培訓,提高培訓效果。要結合具體情況積極組織開展正規化學歷教育,全面提高鄉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質、依法施政水平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要充分調動起干部的積極性。著重把“一定三有”落到實處。職責任務要明晰。上級黨委要明確村支部的領導地位,科學制訂目標管理責任制,加強和改進村支部建設的考核和評價制度,強化其抓經濟發展促農民增收的責任。政治待遇要提高。真正建立起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要把擔任過村干部作為培養鄉鎮干部的一條有效途徑,鼓勵鄉鎮干部到村級組織任職,加大從優秀村干部中招錄公務員或選拔鄉鎮領導干部的力度,以激勵村干部奮發上進。經濟待遇要加強。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從農村實際出發,不斷改善農村基層干部的經濟待遇。對村干部可以實行工資由縣財政統一發放的同時,建立健全在職村干部工資補貼最低基數保障制度、退職村干部養老金保障制度。
(五)健全工作機制,是加強貧困山區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舉措。一要努力形成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工作機制。認真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進一步疏通和拓寬黨內民主渠道,重視維護基層黨員的參與權、知情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二要大力引導村民積極參與基層自治。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保證群眾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依法管理自己事務,凡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都應當通過一定的形式予以公開,保證群眾的知情權,接受群眾的監督。三要逐步完善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在基層黨組織內部采取黨務公開、民主評議黨員、干部任期責任制等方式,強化黨內監督民主化制度;狠抓“民主議事、民主理財、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主要內容的村級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完善《村規民約》,在實行“一事一議”中做到“大家事、大家提、大家定、大家管”,不斷提高村民的民主政治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