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楊雪峰
找尋路徑 縮短差距
——赴浙掛職的幾點體會和感受
文Ⅰ楊雪峰
思南與上虞的差距不僅僅存在于物質、區位和發展基礎等“硬”差距,還存在發展思路、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和工作舉措等“軟”差距。
根據組織安排,我于今年3月從銅仁市思南縣赴浙江省紹興上虞市人民政府掛職任副市長,協助常務副市長抓交通工作。短短幾個月,上虞市高度發達的經濟、完善的基礎設施、幸福富裕的人民生活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感受到了我們與東部發達地區的巨大差距和前所未有的發展壓力,更加堅定了投身加速發展、實現后發趕超的信念。仔細比較,我們與東部的差距不僅僅存在于物質、區位和發展基礎等“硬”差距,還存在發展思路、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和工作舉措等“軟”差距。“硬”差距在客觀上一時難以克服,但“軟”差距卻可以迎頭趕上,為盡快縮短“硬”差距提供路徑和保障。
上虞地處浙江省杭州灣南岸,位于杭州與寧波之間,總面積1403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5公里,總人口77.94萬人,轄18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201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520.7億元,財政總收入65.1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833元,在全國百強縣中名列42位。
思南縣地處烏江中下游,位于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部,總面積2230.5平方公里,總人口67.66萬人,轄13個鎮、14個少數民族鄉。全縣地區生產總值49.3億元,財政總收入4.0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83元。從經濟發展指標看,經濟總量、財政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上虞分別是12個、16個、4個思南。
發展的基礎條件方面,以交通為例,上虞交通發達便捷,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內河航運等線路密布、四通八達,杭甬高鐵、杭甬高速、杭甬運河、上三高速穿境而過,擁有杭州灣南岸出海港口。而思南的兩條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之中,暫時為零,烏江航運也因梯級電站開發未恢復通航,水利等基礎設施薄弱。
除了經濟發展指標、基礎設施、區位條件等硬差距外,上虞市在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工作方式方法上也有很大的不同。
重點突破與整體提升。上虞市善于找準自身優勢,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搞大而全,發展思路上,他們突出重點突破,突出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爭創全省乃至全國多個第一,以一點突破帶動整體躍升。如:上虞市從建設全國建筑強市入手,提出爭創全省“六個第一”,加快把上虞建成全省經濟強縣(市)、全國建筑強市、浙東交通樞紐,率先實現現代化的發展目標。現在的上虞,建筑產業十分發達,共有建筑企業157家,其中特級企業7家、一級企業25家,連續位列全國縣級市首位,成為全國著名的“建筑之鄉”。
“為什么做”與“怎樣做”。上虞市在強調決策重要性、必要性上不做太多論述,而是側重于怎樣優化地做、科學地干、精確地操作,重在如何使行動方案更科學、更精準、更有效率,所以在各種會議中往往主要是討論行動方案,在“統一思想、形成共識”上并不占很多時間,所以會議的時間結構都很優化,短會占多數。管理更趨于精細化、精準化,市委、市政府定期組織對各單位、各部門績效考評,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通報督查情況,督促工作落實。做到工作方式精細化,每一項工作都有細而又細的方案,各執行部門都嚴格按方案規范化實施,克服空談、漂浮和隨意性。有方案必須行動,行動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滿意結果。
虛與實。我們通常對看似抽象、系統和戰略性的工作,缺乏具體的方案、載體、措施和手段使其變成為一項項看得見、摸得著、有實效的工作,往往以虛對虛,空提口號或空談理論,甚至以虛對實、實事虛做,如生態文明建設、文化產業發展等。但上虞市尤其注重化虛為實,虛功實做,使一些看似抽象的工作有抓手、有載體、有實效。如上虞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出臺了《2012年度上虞市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計劃》,分解為生態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生態文明宣傳等幾項具體可抓的工作,具體落實到環保科研人員引進多少、省級綠色企業數、萬元GDP主要污染物下降率、工業用水重復率、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餐廚垃圾處理率等細化指標的達標中。
“無微不至”與“無為不至”。上虞市有1萬多家企業,黨委、政府對企業服務無微不至,既重宏觀調控,又重微觀解困,政府可以為一個企業(民企)的債務化解召開專題會甚至常務會,但對需轉型升級、淘汰型企業又毫不手軟,采取硬措施,強制升級,不升級就撤除廠房、收回占有土地。建立為企業排憂解難長效機制,由企業服務局每月定期收集企業亟需政府和部門領導解決的難題,市人民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明確解難的部門負責人、解難目標、解難時限。與此同時對企業實行嚴格保護,做到“無為不至”,即無事不要干擾企業的正常生產。服務企業又不干擾企業生產秩序,給企業發展留足自由空間。
令行禁止與非禁即入。不折不扣忠實執行上級的政策方針,同時又善打政策擦邊球、善挖政策、體制空間,只要政策法律法規沒有禁止的,大膽超前地做、試,拋出去,有問題再完善、再糾正或在試驗過程中邊做邊糾正和完善。在干部管理方面,對中層干部大膽試行縱向與橫向大交流,促進干部跨部門、跨鄉鎮多崗位鍛煉。實行部門與部門、部門與鄉鎮、鄉鎮(街道)與村(社區),以及鄉鎮之間相互交流中層干部。僅今年通過筆試、面試、考核,就交流了29名干部。
既要對外開放,又要對內改革。堅持對外開放,就是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發展、促進我們的發展,用我們的資源優勢、政策優勢、勞動力優勢吸引外界投資,進行合作發展。引進一些帶動力強、發展前景好的企業帶動發展。此外,還要加強急需優秀人才引進,既要招商引資,更要招商引“智”。對內改革就是要破除發展障礙,改革一些不利于加快發展的體制機制,立足我們的資源優勢,立足于借助外力發展,在土地供給、財稅支持、公共服務等領域,研究出臺一些政策。
既要令行禁止,又要敢闖敢試。令行禁止,就是對于國家明令禁止的項目、做法予以堅決杜絕,做到不闖“紅線”、不碰“高壓線”。比如,體現在招商引資方面,要堅持招商選商,堅決不走發達地區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算好可持續發展“賬”,算好“民生賬”,堅決不引進高污染企業。敢闖敢試,就是要堅持非禁即允,對國家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的領域一律進行對外開放,大膽探索,先行先試,盡最大努力為加快發展爭取發展“空間”。要從老套路、老經驗中走出來,堅決打破“條條框框”,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要充分利用《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和《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12)》中鼓勵先行先試的政策導向,看準了的就大膽試。
既要提升能力,又要突出執行。通過學習,我感到我們在駕馭市場經濟、引導市場主體、發揮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主導”作用上做得不夠,在市場經濟與政府職能方面角色扮演不好,關鍵在于干部素質、理念等方面的差距,因此,要采取多種方式提升干部素質。不僅要注重縣級層面的干部開闊視野,提升能力,還要更加注重鄉科級等基層一線干部的能力素質提升,要更加突出執行力。俗話說,三分決策,七分執行。要提高工作的科學性、實效性、精準性,在工作方案的論證、優化、細化上多下功夫,多些“反復”。一旦決策就要創造性地執行,要實行嚴格的績效管理制,將工作職責、任務和目標科學明確地落實到每個崗位,使每項任務、每個環節的責任都具體落實到人,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實行嚴格的督查督辦制,對重點部門、重點崗位、重點工作及群眾反映強烈的環節進行明查暗訪,積極推行聯合督查、專項督查與群眾監督、媒體監督相結合的工作機制,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實行嚴格的問責制,大力推行“問效、問績、問廉”的問責模式,運用組織的、行政的、經濟的手段,從嚴問責不執行、不落實的行為。(作者系中共思南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張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