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需要培養創新型人才
訪談嘉賓:江林昌
全國人大代表
煙臺大學副校長
煙臺南山學院名譽校長
關注話題:教育
本刊記者:史文學 吳浪

培養創新型人才高校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責任。但目前的體制,對于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有影響,比如高校應該是“教授治校”,但是我們還不是。
江林昌
我們正在進行的現代化建設,說到底就是發揮科學技術在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只有全民族創新,建設創新型的國家,我們建設現代化國家的任務才能順利完成。因此,建設創新型國家首先要有創新型人才。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談到了要優先發展教育,要培養創新型人才;提出要保障學術自由,弘揚科學精神,鼓勵獨立思考,倡導學術誠信。總理的報告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通盤考慮。
培養創新型人才高校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責任。但目前的體制,對于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有影響,比如高校應該是“教授治校”,但是我們還不是。我們的管理體制還殘留著計劃經濟時代的模式,有待于高校通過進一步深化改革來逐步解決。再就是高校研究課題的確定、獎項的評選等等,都還存在問題,還不盡人意。尤其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高校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追逐經濟的影響,帶來很多社會性問題。社會問題也不同程度地影響到了高校的評價體系。現在社會批評我們學術界浮躁,不夠堅持科學精神等等。建議有關部門采取相應措施,真正從學術至上、學術公正、學術自由、學術誠信等等—按照溫總理報告的要求,規范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們的創新型人才培養工作才能夠實現中央提出的目標要求。
要實現這個目標,還需要整個社會形成合力,而不僅僅是高校的事情,不僅僅是有關部門的事情。因此,需要社會輿論、社會新聞宣傳的正確引導。目前我們面臨的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高校培養人才與社會對接的問題,都是如何培養創新人才的問題,歸根結底是教育體制的問題。我們高校也在探索創新模式。新生事物需要一個過程,在黨委的領導下,如何做到真正放開,做到教授治校、學術自由、科學精神,還需要我們不斷摸索。我個人甚至覺得,現在評獎太多了。科學、學術的東西,需要時間積累,需要實踐檢驗,需要冷靜地思考,我們的一些獎是一年一評,這很成問題,不利于我們的創新,也不利于我們的教授安心做學問。急功近利的做法有悖于科學精神,要靜下心來,才能拿出精品來。高校要解決一些應用性的問題,還需要進行一些基礎性的課題,要進行一些長遠性的研究,需要進行一些戰略性的思考。引伸到高校服務社會的問題,一個是社會現實發展的需要,另一個則是整個國家的長遠的戰略發展需要。
book=302012,ebook=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