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間借貸“陽光化”

訪談嘉賓:王永正
全國政協委員
永正制衣(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長
本刊記者:王圣媛 時意晴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近年來經濟領域的一大熱點問題,也成為今年兩會熱議的話題。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優化信貸結構,加強對符合產業政策、有市場需求的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切實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此前,年初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也強調,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要著力解決小型微型企業融資困難。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需要推動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金融機構改革創新和規范發展。鼓勵各類金融機構在遵循市場原則的前提下,積極開展適合小型微型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和信貸模式創新。
對于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社會各界特別是經濟界人士紛紛獻言,給出自己的建議和觀點。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商會副會長、永正制衣(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正也對這一問題十分關注,他在兩會期間提出的提案就包括了《關于促進民間借貸陽光化的提案》,《關于扶持生產型中小實體企業的提案》,《關于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提案》等。
“中小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所起到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已是社會共識了,然而中小企業融資難卻一直是個老問題。面對融資難的窘況,很多中小企業的老板都講,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的融資可能,都會做百分之百的努力”。王永正對記者說,我國目前絕大多數中小企業確實資本規模小,生產技術水平落后,產品結構單一,財務制度不健全,內部控制不完善,信息不透明,抵御風險能力較差等等,這些都是銀行不敢、不能貸款的“警戒線”。“問題是如果什么標準都達到了大企業的指標,那它們就不是中小企業了”。在中小企業看來,銀行貸款門檻高,審批程序復雜,很多要求和指標并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狀況。“銀企雙方都有道理,也都有苦衷,都不能從自身來很好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王永正認為,破解銀企困局,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必須是政府站在國家利益和社會穩定的高度采取重大舉措,必須在政策領域進行金融創新。他建議在現有的銀行框架下,確定有力的政策導向,通過中小企業專項信貸額度、中小企業審批環節區別對待、對中小企業貸款進行稅收貼息等較為寬松的政策,確保銀行向中小企業的貸款落到實處;再者,建議設立專門針對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銀行;第三,降低銀行門檻,并逐步放開對民間資本的金融管制。
融資難的問題導致民間借貸盛行,這也是近幾年出現的熱門現象。王永正大膽建議,應促進民間借貸陽光化。我國民間借貸之所以愈演愈烈,主要原因還是中小企業發展迅猛,資金缺口增大,在向銀行貸款出現困難的情況下,轉而向民間籌措資金。而資金相對比較富裕的個體和中小企業主,在暫時沒有新的資金投向的情況下,為了給閑置資金尋求新的“出路”,向一些資金匱乏且又急需資金的企業及個人提供高息借貸。因此,他認為,如何規范民間借貸行為,讓以“灰色”形式存在的民間借貸陽光化,破除不和諧的金融二元格局已勢在必行。對此,除了要求現有金融部門積極籌措資金,提高服務水平,支持合理資金需求之外,必須在規范和引導民間借貸行為方面下真功夫。
“無論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都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支柱,在創造社會財富、解決就業方面更是顯示了巨大作用。所以,我國要解決好前進中的問題,避免可能遇到的各種風險,就更要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尤其要高度重視中小實體企業的培育和發展。”王永正語重心長地對記者說。
book=382012,ebook=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