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文化體制改革

訪談嘉賓:劉宇一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名譽會長
北京師范大學
宇一藝術研究院院長
本刊記者:丁敦明 吳浪
“文化是人類的精神家園,優秀文化傳承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脈。要提供優質豐富的文化產品,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提高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當代中華兒女一定要肩負起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重任。”溫家寶總理3月5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闡述,使得作為文藝界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名譽會長、宇一畫院名譽院長、北京師范大學宇一藝術研究院院長的劉宇一非常激動。
劉宇一認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的一個結果。我國經濟綜合實力已位居全世界第二,從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中央及時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認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其核心在于人才和價值觀。因此,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首先要強調核心價值觀的問題,導向一定要正確,而且要充分理解它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為了整個文化事業更加發展,更加適應時代和人民的需要,更加有利于國家的強大和民族的振興。其次是要擺好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辯證關系,需要尋找到一個平衡點,太偏重于哪一方都不對。總體來說,現在已經明確提出文化產業的問題,這個是必要的,改革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復雜的問題,需要在實踐中探索解決的辦法,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然后找到良好的發展模式。
對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劉宇一也深感需求迫切。他在今年兩會上帶來了一個關于振興年畫的提案。他認為,年畫是在我國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深受勞動人民喜愛的獨有畫種,它通俗養眼、喜慶吉祥,是民間過年時大眾的必需品。近年來,我國的藝術市場活躍,中高檔的美術出版物層出不窮,而傳統年畫卻呈現日漸式微的跡象。藝術的宗旨歸根結底是為人民服務,因此,他建議重振年畫:由文化部藝術司牽頭、落實,加強對原有年畫四大基地的宏觀指導,落實專人負責對原年畫的挖掘及保護性發展的工作;加大對年畫的財政支持力度,建議設置“年畫發展基金”,用于加強對傳統年畫的研究、整理、傳承,并組織新年畫的創作,爭取幾年內有一批體現核心價值觀、具有時代精神、深為普通大眾喜愛的新年畫;在適當時間,由文聯、美協舉辦一次新年畫為主題的全國性美展,并評出一批優秀作品,引領新年畫的創作方向。
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夕,劉宇一與其女兒一起創作了一幅全長112米的《劉宇一奧林匹克頌長卷》獻禮奧運。“這幅長卷的完成,現代科技可幫了我大忙。”談及繪畫藝術與現代科技的關系,劉宇一表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繪畫創作的不斷創新,兩者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我們既要與時俱進運用科學技術提高創作效率和水平,但同時也要注意不過分依賴科技而放棄傳統文化。
劉宇一希望站在他們肩膀上的新一代畫家能夠超越自己這一代,并提出四字的贈言:煉藝、鑄魂。藝術不僅要練習,還要提煉、錘煉。鑄魂則是表達精神,需要付出巨大的勞動。
book=47,ebook=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