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史文學 龐貝
加快中藥產業化 推進中藥標準化
本刊記者/史文學 龐貝

趙步長 全國人大代表
步長制藥創始人
《醫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要求“十二五”期間醫藥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0%,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
全國人大代表、步長制藥創始人趙步長提出,中國政府已將醫藥產業提升到戰略振興產業層面,中國醫藥產業面臨著大的發展機遇。中藥產業作為我國醫藥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維護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質的重要責任。作為新興產業的醫藥產業,中藥產業化,建立符合中藥自身發展規律的中藥研發、生產體系,開發出安全、高效、優質的中藥,不僅能夠促進中藥產業的發展,而且能夠提高中藥在國際醫藥市場的競爭能力,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就業。
那么,中藥如何在現有基礎上更快實現產業化?趙步長代表此次兩會上帶著一攬子建議而來:
一是加快推進中藥材種植標準化、規模化;二是加強中醫藥科研創新;三是加快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四是加快中藥企業的品牌建設,著力打造中藥制造“名廠”和中藥經營“名店”,培育中藥品牌“名藥”,擴大中藥產品市場占有份額,要進一步增強品牌意識,以新藥、好藥、百姓放心藥拓展中藥產業的市場空間,輻射和帶動中藥產業發展;五是在大力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同時,繼承和保護傳統醫藥文化,推廣中醫藥技術,挖掘整理中醫藥名典學術成果,做好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工作;六是提高中醫藥核心競爭力,將中藥推向際化;七是新醫改背景下,當前的中醫藥事業發展轉型與政策需求,需要根據新情況、新問題,不斷研究制定相關中醫藥政策,使之更加豐富和完善。
對于當前質疑中醫中藥的聲音和中藥難于走向國際的問題,趙步長代表指出,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為中國缺乏一個能同世界接軌的中藥質量標準和中藥出口標準。中藥產業雖然有經歷數千年時間的炮制經驗和使用歷史,但中藥要想實現國際化,必須使臨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按照西藥的規則進行量化。就此他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推行質量策略,制訂嚴格統一的質量控制標準和檢測方法。第二,中藥生產、種植規范化。第三,建立有效的質量評價體系。第四,加強中藥安全性控制,流通環節規范化。第五,大力扶持中藥企業自主創新;集中力量,加強中藥創新性研究,選擇一些能充分發揮中藥治療有優勢、療效突出、毒副作用小、有明確的活性成分、可定量控制的中成藥品種,進行創新開發。同時,政府應加大對創新研究的資金投入,鼓勵各企業吸納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促進中藥產業改革步伐,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以此為基礎,將中藥推向全球。
趙步長說,中藥走向國際舞臺是必然趨勢,中藥產業的國際化進程需要中藥企業提高自身技術水平,遵循國際運行規則,要適應這種變革,讓中藥國際化走得更快更穩。
book=942012,ebook=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