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

阿里金融沖擊波
可怕的馬云,可怕的阿里金融
剛剛過去的金秋,在許多電商咬牙苦撐,感嘆日子不好過的時候,電商的鼻祖馬云來了個華麗轉身,準備對阿里巴巴進行“去電商化”的重新布局。或許,過去靠電商業務就能獨步青云的時代已然過去,現在是移動時代、社交時代、數據時代,競爭規則也將隨之發生變化。種種跡象表明,阿里到了一個需要改變的節點上。于是,馬云今年進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變革,先是年中實現B2B私有化,之后是阿里信貸業務向江浙地區普通會員放開,小貸崛起勢頭正旺,同時推進“三馬合作”,馬云與馬化騰、馬明哲謀劃成立一家合資公司探索互聯網新金融道路。這一切都指向互聯網金融領域。阿里金融帝國正在壯大。
怎樣實現“收入倍增”
實現“收入倍增”目標,不僅需要實施收入分配體制改革,亦需推進經濟體制本身的改革
分析顯示,如果中國經濟在未來的七八年內能夠基本保持過去20多年那樣速度穩定增長,且通脹控制在合理水平,“收入倍增”目標并不難實現。值得注意的是,該目標背后隱含的問題:即自新世紀初出現的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不斷下降的趨勢,這種趨勢需要扭轉。還有貧富分化問題,雖然不會影響居民收入的平均值,但卻會引發負面的社會心態。換句話說,即便未來中國經濟的增幅繼續保持在7%-8%以上,如果分配過程中不平衡的問題不解決,部分民眾的收入很可能達不到相同的增幅。實現“收入倍增”目標的一個關鍵在于制定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遏制過頭稅
“十個稅管員來收稅,會有十一種結果”
前三季度,全國稅收收入占財政收入比重為85.5%,比近幾年90%的比重明顯下降;非稅收入占同期財政收入的14.5%,所占比重明顯上升。“一降一升”,顯示政府行為的變化,即從征收過頭稅轉向強征過頭費。今年中央一再表示,要將結構性減稅作為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內容。但因實際減稅數額不多,市場已頗為失望,再征過頭稅易遭遇激烈反彈。納稅人法律和權利意識提高,也制約了過頭稅蔓延。另一制度性原因是,國稅總局在全國范圍啟動稅收征管改革,過頭稅即將失去制度土壤。首當其沖,自由裁量權大、尋租腐敗普遍、專業水平低、具濃厚人治色彩的稅收管理員制度將最先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