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曉棟陳娟
正確認識企業經營困境
□文/沈曉棟陳娟
下階段,應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加大結構性政策扶持力度
去年以來,企業經營困難一直是各界熱議的焦點。相比2008-2009年經濟“速凍”下企業困難“來得快,去得也快”的局面,現下企業面臨的則是“溫水煮青蛙”式的“煎熬”。前三季度杭州市新設民營企業戶數和注冊資本同比減少15.68%、34.99%,而注銷民營企業戶數和注冊資本同比增長19.01%和18.52%,對比兩組數據,筆者認為應正確認識,積極應對。
之所以說要“正確認識”,一是市場并未出現趨勢性停產,微觀市場主體依然向好。當前停產注銷的企業中有相當部分屬于“主動歇業”性質,也有部分小企業由于受到行業周期及生產成本上漲等影響,主動選擇了歇產,這部分企業還具有產能,因此對當前部分企業停產倒閉現象現階段不宜過分擴大。前三季度,全省在冊企業、個體工商戶、企業集團分別增長6.7%、8%和14.2%。
二是部分企業停產是國際國內環境綜合影響的必然結果。當前外部發展環境嚴峻發展,世界經濟仍處于深度結構調整當中,外需萎縮的局面在較長時間內難以扭轉。從國內看,增速持續10個季度回落,有效需求不足沒有明顯改善,去產能化任務艱巨。在這一背景下,部分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出現停產也屬正常。
三是部分企業停產是轉型升級、主動調整必需經歷的階段。近年來,全省各地掀起了騰籠換鳥、畝產論英雄、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發展環境等熱潮,部分低層次、低附加值企業優勝劣汰符合政策導向和預期。從調研走訪情況看,當前浙江大部分中小企業轉型意愿強烈,紛紛通過技術改造、市場拓展、品牌打造,進一步增強了市場地位。

同時,監測顯示,三季度認為下階段本行業內部分企業將面臨關停和歇業的企業占比為22.6%,較上半年提高3.2個百分點,對此仍需高度關注。下階段,應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加大結構性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要給予有發展潛力、但遭遇暫時困難的企業給予及時、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要堅持騰籠換鳥、淘汰落后產能、“機器換人”的決心不動搖,發揮好政策、環境的倒逼機制,力促經濟轉型升級。
一是大力推進“個轉企”。對企業而言,“個轉企”可以有效提升在商業信用,經營領域、品牌效應、競爭能力等方面的比較優勢,進一步拓展市場主體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對政府而言,“個轉企”既能對經濟增長形成有效支撐,也有利于拓展稅源,更好地保障經濟轉型升級和改善民生。建議盡快成立“個轉企”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優惠措施、實施財政獎勵、暢通準入渠道等措施。
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幫扶小型微型企業9條措施和省政府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促進小微企業再創新優勢的有關政策。大力推廣“年審制”、“無還本續貸”、供應鏈金融等信貸模式創新。完善地方政府對銀行機構考核辦法,建立體現金融服務地方經濟、履行社會責任等的綜合考核激勵機制。
三是“減”輕企業負擔。推進企業減負“陽光行動”。加快實施中央和省減輕企業稅負的一攬子政策,適時減緩征中小微工業企業社會養老保險金,繼續清理行政審批前置有關服務收費等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落實外貿企業免收出入境檢驗檢疫費、減半征收地方水利建設基金等政策。
四是“乘”勢而上。推動企業把握全國第二次較大規模支持企業技改的機遇,抓好“四減兩提高”技改專項行動。支持企業研發機構建設,落實對設立研發總部、建立研究院企業的獎勵政策。大力實施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計劃,支持企業創品牌、產品更新。支持鼓勵龍頭骨干企業到境外購并品牌、營銷渠道,引進技術和人才。
五是“除”去落后產能。利用當前有利的機會,加大淘汰落后產能、騰籠換鳥工作推進力度,加快提升“浙江制造”。鼓勵行業優勢龍頭企業對中小企業、經營困難企業的兼并重組;支持企業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勞動力富裕區進行梯度轉系,形成頭雁在本土的“雁陣拓展、梯度轉系、總部回歸”的發展格局。扎實推進節能減排工作,落實能源“雙控”目標責任。
(供稿: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預測處/浙江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