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書林 孔慶新
(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淮安 223001)
“四段遞進-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袁書林 孔慶新
(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淮安 223001)
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對高職藥學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究,創新實踐了具有行業特色的高職藥學類專業“四段遞進-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表明,這種人才培養模式既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學習模式,可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取得招生、就業和社會評價的“三高”。在實踐中,組建了專兼結合、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形成了顯著的專業建設成效和穩定的校企合作機制,取得了豐碩的教科研成果。
高職;藥學類專業;四段遞進-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
《高職藥學類專業“四段遞進-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項目的提出、調研、實踐和驗證歷時三年多,從“教學做”一體探求教學新方法,構建了和諧的教學模式,獲得了較為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成果,該項目在相關院校相應專業中推廣與應用,取得了滿意的人才培養效果,得到了高職院校同行的廣泛認同。該項目是國家骨干高職院校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的重點項目之一,并于2010年獲得“第一期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GYA-28)”立項,同年被評為學院優秀教學成果獎。
“四段遞進-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是通過四階段式、層層遞進的“教中學、學中做、做中學,邊做邊學、教學做一體”而形成的一種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該模式將知識和技能內化為實際職業崗位的職業能力,培養適應我國藥學事業發展的應用型、技能型和創新型人才。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強調四階段層層遞進的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有機結合,實現教與學的統一;作為一種學習模式,強調知識技能與職業素質的有機結合,提倡教中學、學中做、做中學,邊做邊學、教學做一體,實現教、學、做的統一。該模式的實現主要依靠學生、企業和學校三者的協作,學生是實踐的核心和受益者,企業是實踐的場所和生產收益者,學校是學生與企業之間的聯絡員和教學組織者。
培養模式的漸進性 根據高職應用型技能人才的形成、發展、提高具有漸進性的特征,“四段遞進-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也具有漸進性。培養模式整體分成層層遞進的四個階段,即教中學、學中做、做中學,邊做邊學、教學做一體。另外,應用型技能的培養也具有漸進性,如實踐環節從校內向校外過渡,實踐環境由模擬向真實情境過渡,實習階段由跟崗向頂崗過渡。
學生角色的多重性 高職學生要接受學校的教育教學與管理;到企業頂崗實習后,需要遵守企業的規章制度,掌握企業的崗位技能;同時,作為一名社會人,無論在學校還是在企業,都需要遵紀守法,能與人和睦相處并團結協作。經過“四段遞進-教學做一體”培養模式的培養,逐漸實現學生——職業人——社會人的角色轉變。
培養過程的實踐性 “四段遞進-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是實踐,實踐活動貫穿于培養模式的全過程。我們構建了融知識、能力、素質訓練于一體的開放式“創新實踐中心”,構建了應用型人才的新型教學實踐平臺,并建立了 “認識實習→專業課程實驗→綜合實訓→考工→頂崗實習”階梯式實踐教學模式。
高職藥學類專業是實踐性極強的綜合性專業,培養能滿足醫藥企業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八亩芜f進-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在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及兄弟高職院校多個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進行了實施和推廣應用(2007~2010年)。
“四段遞進-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示意圖
第一階段(教中學) 高職新生入學后的第一學期,基礎知識的學習(文本學習)在教中學。文本學習與實踐學習的關系是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的關系,是后續階段的重要基礎。在本階段,一方面,教師在教的過程中通過明確的目標教學法、合理的課堂教學結構、靈活的課堂教學方法實現“教”的目標;另一方面,學生通過教師的學法指導,不僅能“學會”,還能“愛學”、“會學”,實現“學”的目標。例如,在“栓劑”教學模塊中,教師以“講解和演示栓劑制備技能”為導向展開主導教學活動,學生學有方向,做有目標。在師生間“教”與“學”的互動下,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生就享受到了親自制備出栓劑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第二階段(學中做) 第二學期,專業基礎課程學習階段在學中做。我們在學生“愛學”、“會學”專業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將學生所學、所想付諸于實踐(實驗、實訓、短期實習等)中。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實踐運用,體現了實踐出真知的教育理念,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接受,實現了“學”與“做”的統一。例如,在《藥物制劑技術》課程中,“基本操作技能模塊”包括稱量、粉碎、混合、制粒、干燥、壓片、拋光、膠囊填充、提取、過濾、蒸餾等程序,在學習過理論知識后,立即合理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現“學”與“做”的統一。
第三階段(做中學) 第三、第四學期,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學習階段在做中學。做中學的核心是把間接的經驗和知識還原為鮮活的、有實用價值的知識。我們通過創新型的綜合性實踐活動(綜合實驗、校內實訓、興趣實驗班等),讓學生自己動手“做”,通過在實踐中的觀察和思考悟得新知。在實踐中,學生會遇到錯綜復雜的實際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促進學生不斷地“學”,最終實現“做”與“學”的統一。例如,我們創造性地建立了“特色班”教育模式,以制藥專業二年級學生為主,建立了三個特色班,學生自主參與,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大量的創新性實驗和實訓項目,注重學生的主體性、體驗性和創新性。我們將有關課題的不同方案告訴學生,然后圍繞這一問題讓學生分組展開研究,共同探討解決“做”的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實現在“做”中“學”。
第四階段(邊學邊做、學做一體) 第五、第六學期,在“實踐專項”模塊中(考工考級、創新實踐、認識實習、頂崗實習、畢業項目等),實現邊學邊做、學做一體?!斑厡W邊做、學做一體”的精髓在于一方面,把間接的經驗和知識還原為鮮活的、有實用價值的知識;另一方面,在于動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動手做一做,比單純的紙上談兵要來得更具體、更全面,也更直觀。例如,我們在校內構建了融知識、能力、素質訓練于一體的開放式“創新實踐中心”,根據培養目標,依托“創新實踐中心”,建立了 “認識實習→專業課程實驗→綜合實訓→考工→頂崗實習”階梯式實踐教學模式。第五、第六學期,安排學生到校外基地頂崗實習,教師跟班管理,同時將拓展課程開設到企業,由校企雙方教師共同指導,學生“邊學邊做”,最終達到“學做一體”。
增強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近三年,通過“四段遞進-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我院生物制藥技術等專業職業技能鑒定通過率均達到98%以上。在國家、省、市舉辦的各類技能比賽(科技競賽)中,共有78人次獲獎。如2008年11月,我院的一名學生榮獲首屆全國高職高專生物技術技能大賽(國家級)二等獎,團體榮獲二等獎;2009年11月,我院的一名學生榮獲第二屆全國高職高專生物技術技能大賽 (國家級)二等獎,團體榮獲二等獎;2010年11月,我院的兩名學生榮獲“齊都藥業杯”第三屆全國高職高專生物技術技能大賽 (國家級)一等獎,團體榮獲一等獎。
獲得了招生、就業、社會評價“三高” 我院2008~2010屆畢業生協議就業率保持在96%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達95%以上,許多畢業生已成為大中型企業的技術和管理骨干,較好地服務于地方經濟,受到了同行和社會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我院在2008~2010年連續三年被評為“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俺隹跁场币l“進口旺”,由高就業率、高社會評價的良性循環,帶動了招生計劃年年創新高,生源質量明顯提高。
建成了專兼結合、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在實踐該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我們邀請來自行業、企業的專家擔任兼職教師,讓企業的能人走上講壇,以豐富的實踐和管理經驗成為學院校企合作教育的中堅力量,提高了學院人才培養工作的水平。同時鼓勵青年教師到企業學習,參與企業的產品開發,大大鍛煉和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逐步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學骨干為中心,年齡、知識、技能、學緣結構比較合理,專兼結合、整體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
取得了顯著的專業建設成效 “四段遞進-教學做一體”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進一步推進了專業建設與改革,使專業設置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藥學類專業緊密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圍繞江蘇省及淮安經濟發展的特色,明確專業建設定位,深化與行業企業的合作,緊密結合生產實際,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加強專業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形成了穩定的校企合作機制 在實踐該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我院與江蘇天士力帝益藥業有限公司、江蘇誠意藥業有限公司、江蘇正大清江藥業有限公司等企業長期合作,形成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校企互惠共贏”的校企合作辦學機制,為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面實施提供了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如圖2所示。

圖2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圖
得到了豐碩的教科研成果 近三年來,我院生物制藥技術專業團隊承擔了國家“星火計劃”項目“飼用超級益生素產業化開發”、省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資金項目“飼用超級益生素生產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開發”、江蘇高校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抗乳炎奶牛飼料添加劑的研究開發”、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高職藥學類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等國家、省、市級課題32項,申請發明專利8個,在國內外科技期刊上發表各類論文50余篇。
[1]陶紅林.高職土建類專業“校企合作、工學交替、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31(12):69-72.
[2]胡章鴻,劉小中.基于“前店后院”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校教育研究,2009,23(9):281-282,284.
[3]黃玉芬,段宏毅.高職速錄專業“三個一”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8):95-97.
[4]俞位增.基于“四個結合”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J].教育與職業,2008(3):43-45.
[5]鄧蓓,周世學.“一二四三”軟件技能雙語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0,(26):80-82.
[6]許敏.高職“崗位主導、任務驅動”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22(6):11-13.
[7]王芳,周毅生,陳求芳,等.中藥藥劑學開放性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現代醫藥衛生,2008,24(7):1103-1104.
[8]孔慶新.高職藥學教育與執業藥師資格制度接軌[J].職業教育研究,2007(11):27-28.
[9]孔慶新.高職藥物制劑技術階梯式實踐教學模式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0(10):117-118.
G712
A
1672-5727(2012)07-0036-02
袁書林(1977—),男,博士,江蘇食品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食品與營養工程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高職教學和科研。
江蘇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高職藥學類專業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GYA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