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杜鵑、千年牡丹,成片的西溪薰衣草海,還有歌里的魯冰花……人間最美四月天,杭州最美還得數西溪。隨著氣溫的節節攀升,西溪濕地綠堤上的各種花兒爭相怒放,呈現出一片幸福的花海。
清代詩人蔡云曾用“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描述昔日杭城百姓心中最美的節日——花朝節。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起源于唐朝,興于南宋,盛于明清,流行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農歷二月初二舉行。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姑娘們剪五色彩紙粘在花枝上,稱為“賞紅”。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



舊時江南一帶以農歷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這一天,家家都會祭花神,閨中女人剪了五色彩箋,取了紅繩,把彩箋結在花樹上,謂之賞紅,還要到花神廟去燒香,以祈求花神降福,保佑花木茂盛。正月的花神是柳夢梅,二月的是楊貴妃。
關于花朝節的記載,南宋楊萬里的《誠齋詩話》謂“東京二月十二日為花朝”。陶朱公書亦載:“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無雨百花熟。”其風俗多是郊游雅宴,盛唐即有此風,參加者多是些騷人墨客,有時也有親朋好友,在觀景賞花中飲酒賦詩,歡聲笑語,持續不斷。在宋代以前,過花朝節的一些高雅習俗只限于一些士大夫和知識分子之中,在民間并不普及。自北宋開始,其活動又有了新內容,增加了種花、載樹、挑菜(采摘野菜)祭神等,并逐漸擴大到民間的各個階層。
《武林舊事》記載,杭人有四時賞花的習俗,官巷口還有花市呢。杭州城西一帶,史稱西馬塍,曾是十里花城。而杭州城內外,還有兩座花神廟,就在現在的竹素園和花園崗村。
由于氣候的變化,現在農歷二月很難再見到百花盛開的景象了。傳統的花朝節如今已流變為更加絢麗奪目的時令性民俗節日,文化與產業發展的融入,更讓人們在以花傳情的同時感受著濃濃的傳統與時代的氣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