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玲
大慶油田總醫院集團腦血管醫院,黑龍江大慶 1631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老年人較為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疾病,發病時間較長,且病情極易反復[1-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引發肺源性心臟病的發生,致使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明顯提高,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效的護理干預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高齡患者的臨床癥狀和心肺功能方面具有獨特功效[4-5]。本次研究選取了2009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6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衰高齡患者進行分析研究,現報道如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高齡患者67例,均為本院2009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年齡67~81歲,平均(73.6±5.4)歲,其中,男46例,女21例。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學會COPD學組制定的COPD臨床診斷標準,同時也符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制定的心力衰竭臨床診斷標準[6]。參照心功能分級(NYHA)后,患者可分為29例心功能Ⅱ級患者、38例心功能Ⅲ級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存在合并癥:23例患者合并高血壓,19例患者合并糖尿病。將此次研究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33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作為對照組,34例患者采用護理干預作為觀察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相同常規治療基礎上,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1)給予患者有效的吸氧與護理,可以明顯緩解其過多的心臟負荷,有助于改善臨床指征。(2)監督患者的用藥,對治療中出現的心率或心律異常可以給予有效的對癥治療,對于患者的尿量變化可進行準確指導。(3)指導患者的飲食,勸導其多吃清淡、易消化、高營養的食物,可緩解消化系統負荷,進而改善心功能。(4)協助進行日常護理,對患者提出的各種問題要給予及時準確的回答,對其進行一定知識的宣傳教育,保持其住院環境的安全有效和可靠性,盡量較少其體力活動,可減輕心臟的負荷。
在以上基礎上,觀察組采用護理干預:(1)對患者進行排便干預,及時清洗留置尿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泌尿系統感染的發生。(2)指導患者的休息,使其掌握正確的臥位休息方位,并及時翻身和按摩,可減少壓瘡發生,還能減輕對心臟的負荷。(3)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干預,了解患者的詳細情況后,通過有效的心理溝通,多給予其鼓勵和支持,最大程度的減輕其不良的心理因素,可從主觀上積極主動配合治療。(4)對患者進行運動指導,通過心功能分級,為患者制定良好的運動方案,有針對性的恢復性鍛煉可改善心肌功能和肺部氧合功能,例如呼吸訓練幫助其掌握縮唇呼吸和腹式呼吸,體能訓練指上肢的肌力訓練和有氧耐力訓練。(5)對患者進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指導,使其勞逸結合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心功能指標與評定[5]:心臟彩超的測定采用飛利浦Sonos7500型超聲診斷儀,檢查的心功能指標為心率、左室舒張末徑、左室射血分數、BNP、E/A比值。肺功能測定儀器采用北京產AS.507型肺量計。肺功能指標為FVC、FEV1.0/FVC。生活質量的評分標準[5]:評分方法為MHL評分法,分為體力限制評分、社會限制評分、情緒評分、癥狀評分,分值為0~5分,分別代表最好~最差,然后計算分數總和,患者的評分越高,表明其生活質量越差。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并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生活質量評分情況顯示,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在體力限制評分、社會限制評分、情緒評分、癥狀評分等幾個方面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
表1 生活質量評分情況(±s)
組別 例數(n)體力限制評分(分)社會限制評分(分)情緒評分(分)癥狀評分(分)住院時間(d)對照組觀察組33 34 t值 P值13.4±6.7 10.5±6.2 5.183 0.036 5.3±1.0 4.2±0.8 4.386 0.045 9.7±3.5 6.4±2.9 6.184 0.027 9.5±3.2 6.8±1.4 5.796 0.030 18.4±3.6 12.3±2.7 6.908 0.019
心功能情況顯示,經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率、左室舒張末徑與BNP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與E/A比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見表 2。
表2 心功能情況(±s)
表2 心功能情況(±s)
組別 例數(n)心率(/min)左室舒張末徑(mm)左室射血分數(%)BNP(pg/mL) E/A比值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33 34 78.3±8.6 70.4±7.5 5.372 0.038 55.8±4.9 53.0±4.6 3.904 0.049 48.1±4.3 54.3±4.5 6.572 0.019 121.6±17.4 102.3±18.2 5.957 0.028 0.61±0.14 0.68±0.17 5.503 0.036
肺功能情況顯示,觀察組患者的FVC與FEV1.0/FVC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肺功能情況(±s)
表3 肺功能情況(±s)
組別 例數(n) FVC(L) FEV1.0/FVC(%)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33 34 1.8±0.3 2.0±0.4 4.291 0.047 36.9±4.7 40.1±5.8 4.806 0.04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對高齡患者的影響是全身性的,常伴有進行性呼吸困難和運動功能減退發生,加之老人患者的身體功能已經減弱,適應能力變差,一旦出現呼吸困難等病癥,患者的胸廓及肺功能順應性將大幅減弱,肺活量減少而殘氣量增加,將使得病情更加惡化。目前治療以綜合治療為主,護理干預為輔。由于個別患者不能長期準確用藥和規范用藥,使得感染和壓瘡等并發癥時常發生。
目前,緩解患者痛苦的有效方法為藥物治療,該方法會提高患者的受重視感,明顯改善患者的自控能力,降低了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通過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使其可以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心理上,多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生活上,對其對進行關注和幫助,為其提供治療階段的良好環境,治療上,對患者的病情認真細致對待,從多個方面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大幅改善患者的情緒,減少各種不適感。護理中,通過有效的呼吸訓練、耐力訓練、肌力訓練、健康教育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標,緩解臨床病癥。
此次研究表明,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在體力限制評分、社會限制評分、情緒評分、癥狀評分等幾個方面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大幅改善。觀察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說明有效的護理干預縮短了治療時間。觀察組患者的心率、左室舒張末徑、腦利鈉肽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左室射血分數、E/A比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心功能指標得到了明顯改善。觀察組FVC、FEV1.0/FVC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肺功能指標也得到了有效改善。綜上所述,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高齡患者的治療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1]趙霞.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人性化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3):73-100.
[2]黃改萍,錢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綜合護理效果[J].全科護理,2011,9(12B):3226-3228.
[3]陳寶珍.充血性心力衰竭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BNP水平的比較[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7,16(33):5008-5009.
[4]周潔蘭,盧慧英.對老年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的療效觀察[J].廣州醫藥,2012,43(1):68-70.
[5]牛家蘭.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4(1A):83-84.
[6]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治療建議[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2,3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