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賀
鄭州人民醫院護理部,河南鄭州 45000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內科常見的急危癥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增加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中青年AMI患者日漸增多。AMI臨床表現一般以持續性心前區壓榨性疼痛為主,患者病情重,變化快,極易出現致命性并發癥[1]。能否及時、正確的治療和護理對提高該病治愈率、好轉率、降低死亡率、減少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2]。
選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62例,按1979年WHO標準,根據臨床表現、心電圖(ECG)、心肌酶譜學或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AMI。其中,男59例,女3例,20~30歲 10例,31~40歲 33例,41~50歲 19例, 平均年齡(38.7±3.3)歲。
1.2.1 基礎護理 患者住院后首先讓其保持安靜平臥,不隨意搬動,囑患者3~5 d內絕對臥床休息。具體措施如下:(1)患者入院后立即給予連續心電監護,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備好搶救用藥及器械等,作好隨時搶救的準備。(2)迅速建立靜脈通道,便于搶救用藥實施,并維持血壓穩定,補充血容量、調節水電解質平衡。(3)接診后立即給予2~4 L/min吸氧,病情嚴重者4~6 L/min。心臟對缺氧十分敏感,一旦缺氧隨即會發生心肌損傷,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氧,減輕心臟負擔,控制心肌梗死范圍的擴大[3]。
1.2.2 心理護理 AMI患者的心理反應及應對過程與疾病的預后和遠期生活質量密切相關。對于AMI患者來說,由于發病急,患者自身容易產生焦慮、抑郁、恐懼和緊張等不良情緒[4],特別是中青年患者,其情緒波動更大,對醫護人員及家屬的舉動也異常敏感。所以在護理中首先要向患者解釋疾病發生的原因以及相關并發癥,盡可能多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擔憂和焦慮的原因,然后根據患者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給予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恐懼和焦慮,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這樣有助于臨床實施治療,同時也避免患者情緒的劇烈波動,提高臨床治療效果。
1.2.3 疼痛護理 AMI患者發病突然,且多有心前區疼痛、壓榨感等,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護理人員要多觀察患者疼痛的特點、性質、持續時間等因素。通過持續吸氧、給予有效的鎮痛藥等措施減輕患者疼痛。必要時采用肌內注射哌替啶50~100 mg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 mg,使患者的疼痛盡快得到控制。因為疼痛加上患者的焦慮情緒等因素,可增加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臟負荷,加重患者病情。
1.2.4 溶栓護理 在AMI早期治療中,溶栓治療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在溶栓后常出現相關的并發癥,所以患者溶栓治療后要加強溶栓護理。心電監護時注意患者心電圖ST段以及T波的變化,判斷是否有異常發生;嚴密觀察患者的皮膚黏膜是否有出血點、大便是否黑色、嘔吐物的顏色等,判斷是否有出血;通過觀察患者意識改變、瞳孔改變判斷患者是否有顱內出血。一旦出現異常癥狀,及時向醫生報告,并協助醫生做出相應處理。
1.2.5 并發癥的預防及護理 AMI病情變化迅速,隨時可能出現嚴重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肺動脈栓塞、心力衰竭。嚴重者可出現心臟驟停,甚至發生死亡。因此,醫護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面色、心率、血壓、尿量及四肢皮膚的溫度,并觀察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的變化,同時做好各種急救準備。
1.2.6 康復護理 AMI患者要臥床休息,患者的食欲減退,便秘發生率較高。在護理中要防止患者便秘的出現,如果患者出現便秘可給予麻仁丸等緩瀉劑,囑患者在排便時不要用力過度,不要屏氣,預防由此而導致猝死。同時教會患者如何在臥床時做康復鍛煉,這樣有利于減少或者防止誘發因素所導致的心肌梗死。
1.2.7 出院指導 有研究表明,中青年AMI主要危險因素為吸煙與過度勞累、暴飲暴食等,而吸煙居各種危險因素首位[5]。因此,一定要告誡患者出院后應做好各項預防工作,(1)生活指導:注意休息,防止精神和體力過度勞累;改變非健康行為,糾正吸煙、過量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2)飲食指導:合理調節飲食,多食蔬菜、水果、粗纖維食物,要低脂、低鹽飲食,避免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切勿暴飲暴食;(3)用藥指導:由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長期口服藥物,不可隨意增減或停用,按醫囑規定給藥。掌握在家中心絞痛發作時的正確用藥方法,傳授患者應急處理知識;囑患者隨身攜帶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出現胸悶及心前區不適時,立即舌下含服,緩解癥狀,減少再梗的發生率。
62例中青年AMI患者中,痊愈42例,占67.74%;好轉18例,占29.03%;總有效率96.77%;死亡2例,占3.23%,見表1。在對本組62例患者治療護理過程中,我們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重點做好控制活動,緩解疼痛,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積極配合治療,給予合理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做好并發癥預防及護理等多個環節,明顯提高治愈率、好轉率,降低死亡率,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表1 62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療效分析
近年來研究發現,我國冠心病發病呈現出年輕化趨勢,有資料報道,45歲以下中青年AMI的發病率為1.5%~6.8%[6]。中青年AMI發病急,既往多無冠心病史,男性發病率遠遠大于女性,且超過半數患者發病前均有明確的誘因。AMI起病突然,特別由于持續劇烈的疼痛、窒息感,使患者恐懼、焦慮、情緒緊張。一方面AMI導致焦慮,另一方面焦慮又加重病情。在護理中要給予心理護理,及時疏導患者的情緒,使其平靜客觀的對待疾病,積極配合治療。加強疼痛護理,使患者的疼痛盡快得到控制。對于溶栓治療的患者,作好溶栓護理。嚴密觀察患者體征等方面的變化,注意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及時發現和處理并發癥。給予康復護理,使患者盡快康復。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酗酒、過度勞累是中青年AMI的危險因素[7]。對患者給予出院指導,告訴患者糾正不良習慣,進行合理的飲食,按醫囑用藥,減少或者防止誘發因素所導致的心肌梗死的再發生。
[1]王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臨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4):374-375.
[2]黃平.以異位疼痛為首發表現的急性心肌梗死25例誤診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1,24(12):53-54.
[3]周海蓉.急性心肌梗死臨床治療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08,(22):41.
[4]Hanssen TA,Nordrehaug JE.Anxiety and depression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n 18-month follow-up study with repeated measures and comparison with a reference population[J].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09,16(6):651-659.
[5]袁永生,王錫田.52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特點與危險因素分析[J].浙江實用醫學,2007,12(03):164-166.
[6]Morillas PJ,Cabades A.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patients under 45 years[J].Revista espanola de cardiologia,2002,55(11):1124-1131.
[7]李芳.青年急性心肌梗死20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0):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