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偉
黑龍江省醫院南崗分院心內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
王東偉
黑龍江省醫院南崗分院心內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00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隨機分為兩組,49例采用常規護理的患者為對照組,49例采用護理干預的患者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臨床療效。 結果 觀察組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癥狀等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均明顯好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病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和患者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其生活質量,緩解患者的病情復發,提高治愈率,患者住院時間短且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護理干預;老年;心力衰竭;影響
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臟器質性病變發展到終末不可避免的綜合征,是老年人較為常見的一種嚴重的心臟病,5年病死率高達50%[1]。由于老年患者身體狀況及恢復能力均較弱,加之心臟功能逐漸惡化,嚴重影響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其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極大負擔[2]。為了探討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本院選取98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配合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98 例,年齡 50~72 歲,平均(57.4±13.8)歲,其中,男性62例,女性36例。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的診斷標準,分級為心功能Ⅱ級患者34例,心功能Ⅲ級患者51例,心功能Ⅳ級患者13例。合并高血壓患者17例,合并糖尿病患者21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采用常規護理患者49例為對照組,采用護理干預的患者49例為觀察組。兩組患者間性別、年齡、心功能分級等一般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內容為:(1)吸氧護理。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給予糾正吸氧,盡量緩解心臟負荷。(2)用藥護理。監測患者心率和心律的同時,給予其藥物治療,嚴密關注患者的尿量變化。(3)飲食護理。告知患者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緩解病情。(4)日常護理。解答患者的提問,醫院常規進行知識宣傳教育,住院期間限制患者活動,以減輕患者心臟負荷等。
觀察組采用護理干預。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還包括:(1)排便護理。老年患者往往由于長期臥床不起或精神錯亂導致大小便失禁,為患者留置尿管并定期沖洗,關注尿量變化,謹防其泌尿系統感染。(2)休息護理。指導老年患者采用準確舒適的臥位休息,以半臥位最佳,可以大幅減輕患者心臟的負擔,減少靜脈回流;定期為患者翻身和按摩,可以防止壓瘡的發生。(3)心理護理。醫護人員要對患者進行病情評估,多與其進行心理溝通,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疏導,盡量消除其不良心理狀況,增強其耐心和信心,使其進行有效的自我心理調節,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4)健康生活方式指導。醫護人員要指導患者養成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每天保持良好情緒生活的好習慣。平時運動要適時適量,堅持有恒,有序有度。叮囑患者一定要戒煙戒酒。(5)出院指導。由于患者的病情受多因素的影響,容易發生反復,醫護人員要指導患者根據自身病情的變化進行自我調整,避免病情惡化。
生活質量評估:采用MHL評分進行評估,分為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癥狀 4個方面,分為 0(最好)~5(最差)個維度,計算每個維度的分數總和,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差[3]。
療效判定標準:(1)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各生命體征恢復正常。(2)有效,患者臨床癥狀和各生命體征有所改善,心功能進步1級而未達Ⅰ級。(3)無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心功能無變化,甚至加重、惡化[4]。
所有數據資料均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癥狀等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均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s,分)
組別 例數(n) 體力限制 社會限制 情緒 癥狀對照組觀察組49 49 t值 P值13.1±7.2 10.3±6.4 5.257 0.030 5.2±1.1 4.3±0.9 4.501 0.040 9.6±3.2 6.5±2.4 6.283 0.021 9.7±3.1 6.3±1.8 6.176 0.023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病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和患者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比較[n(%)]
慢性心力衰竭已經發展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之一,近年來我國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我國慢性心力衰竭發病率大約為0.9%,而65歲以上的老年人竟高達10%[5]。隨著人口老齡化的發展和生理環境的改變,老年人器官功能出現了嚴重的衰退,適應能力逐漸變差,一旦出現呼吸困難等病癥,其身心將會極度痛苦,更加加重了心臟的負擔,使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更加惡化,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
在對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其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除患者的痛苦,使其有受重視的感覺,增加了患者對病癥的自控能力,改善其緊張焦慮的情緒,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配合治療,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6]。護理過程中,醫護人員還要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良好的住院環境,多與其進行思想溝通,給予其必需的鼓勵和支持,生活上更加體貼,幫助其保持舒適的良好體位,放松心情,謹遵醫囑并合理用藥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患者的不適感覺,可以避免部分并發癥的發生。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體力限制、社會限制、情緒、癥狀等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均明顯好于對照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病情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總有效率和患者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有效的護理干預確實取得了獨特的臨床效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了大幅緩解,其生活質量也得到了相應改善。綜上所述,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改善其生活質量,緩解患者病情復發,提高治愈率,患者住院時間短且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錢俊峰,姜紅,葛均波.我國慢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學和治療現狀[J].中國臨床醫學,2009,16(5):700-703.
[2]樊君娜,李文靜,王靜.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0,31(17):2738-2739.
[3]尹紅.綜合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0,16(17):18-20.
[4]梅霞云.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中外醫療,2011,29(1):147.
[5]雷小紅,苗麗,鄧萬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藥物治療的研究現狀[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22):2995-2999.
[6]王曉梅.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療效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9,16(12):104-105.
R473.5
A
1674-4721(2012)06(a)-0126-02
2012-03-19 本文編輯:趙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