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參加金華野夫、金逢孫二先生主持的中國東南木刻協會。
1939年——木刻《下場》發表在福建永安宋秉恒先生主持的《大眾木刻》月刊上,得到有生以來的第一次稿費。
1940-1941年——手印木刻集《烽火閩江》(25幅),王淮作序。
1942-1943年——執教福建長樂培青中學,從事木刻創作,自印木刻集《春山春水》。木刻《春天的樹》,《三·八那天》發表于福建仙游縣《閩中日報》(單復先生編輯)。
1944-1945年——在江西信豐為詩人野曼、彭燕郊、黎焚薰的詩歌刻插圖,為兒童文學作家賀宜《旋律的童話》作木刻插畫,作《失樂園》《拜倫像》《自刻像》《瑪耶訶夫斯基像》。在尋鄔縣舉辦個人風景畫展。在上猶縣刻《饑餓的銀河》《東北啊!》《小草》等。
1946年——在福建南安芙蓉村國光中學任教,刻芙蓉村風景11幅。
1947-1948年——經野夫、李樺、陳煙橋、章西涯先生介紹在上海參加中華全國木刻協會,從事木刻運動與創作活動,刻反饑餓、反內戰的木刻傳單及其他木刻。任教于上海閔行縣立中學。先后任中華全國木刻協會理事、常務理事。參加上海美術作家協會。隨畫家張正宇、陸志庠先生赴臺灣編輯創作《小食攤》、《按摩女》《牛車》石刻《杵歌》等。在香港參加“人間畫會”,從事木刻創作,作自由撰稿人,任電影編導(《海上故事》《兒女經》)。在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舉辦第一次個人畫展。
1949-1966年——第二次在香港思豪酒店舉辦個人畫展。第三次在香港思豪酒店舉辦個人畫展。參加港九慰問解放軍的《勞軍畫展》,創作木刻《勞軍圖》。經嚴慶樹、羅承勛先生介紹,任《大公報》臨時美術編輯。回北京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科,先后任講師,版畫系副教授、教授。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先后任理事、常務理事、副主席、顧問。創作木刻《齊白石像》(1954)、《雪峰寓言插圖》《葉圣陶童話》插圖、《森林組畫》及《阿詩瑪》 插圖(1956)等。創作森林建設組畫郵票四枚。在美協美術館舉辦西雙版納寫生展。
1966-1977年——參加《牛鬼蛇神畫展》,入選作品有木刻《勞軍圖》、油畫《魚》等。參加《墨畫展》。入選水墨畫《貓頭鷹》。
1977-1991年——在廣州舉辦個人水墨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創作設計金猴郵票。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在香港美麗華酒店舉辦個人畫展。在意大利羅馬舉辦個人畫展。獲意大利總統頒發的最高司令勛章。在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奧伯豪森舉辦個人畫展。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東方博物館舉辦個人畫展。在香港大會堂舉辦個人畫展。在香港三聯書店舉辦《永玉三記》畫展。在香港三聯書店舉辦《水滸》人物畫展。在臺北翰墨軒舉辦《水滸》人物畫展。
1992年——在香港大會堂舉辦個人畫展。1995年——在香港大會堂舉辦個人畫展。1999年——在香港大學博物館舉辦《流光五十年》個人畫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黃永玉》出版。
2006年——1月8日,創作了一組“老鼠圖”制成鼠年掛歷。每頁掛歷用宣紙畫作了一幅老鼠圖,可以裝裱后獨立成畫;創作“快樂鼠” 限量發行1000件。10月8日,在家鄉湘西,黃永玉無償捐贈的個人博物館在湖南省吉首大學落成,該館陳列了黃永玉近200件作品和收藏,并展示有黃永玉極具創作代表性的大型青銅雕作品《山鬼》。11月12日,在深圳大劇院音樂廳作演講。
2008年——8月24日,獲得“奧林匹克藝術獎”,以嘉獎其對推動人類藝術發展做出的貢獻。黃永玉是本屆奧運會主辦國(中國)唯一獲此殊榮的藝術家,也是現代奧林匹克史上唯一獲此獎項的中國人。
2009年自傳體長篇小說《無愁河的浪蕩漢子》 開始在《收獲》雜志連載。
出自藝術大師黃永玉之手的“酒鬼”包裝藝術設計,極具湘西地域文化特色。酒鬼酒陶瓶的設計立意孤絕,酒鬼酒瓶一舉創下國內包裝設計費之最。據黎福清先生在《中國酒器文化》一書中記載:“麻袋瓶在市場露面以后,大受集瓶愛好者的青睞。”
“酒鬼”酒文化和包裝文化相得益彰,2002年入選中國十大文化白酒。
《商約黃昏雨》
《商約黃昏雨》,黃永玉被稱為“荷癡”,不單是緣于他畫的荷花多,還在于他畫的荷花獨樹一幟,神韻盎然。國畫傳統講究“計白當黑”,他偏偏來個“以黑顯白”,這種反向繼承不但使畫面看上去主體突出,色彩斑斕,而且顯得非常厚重,有力度。有的人認為中國畫的精髓在于筆墨,一種很清雅的、表現文人出世的氣質,但黃永玉的畫卻大多數是濃墨重彩的,所以也曾經有人說他的國畫不正宗,黃永玉半開玩笑地說,誰再說我畫的是國畫,我就給他急!而后哈哈大笑。黃永玉畫的荷花,沒有給人那種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覺,而是一種很絢麗、很燦爛的氣質。黃永玉開玩笑說荷花從哪兒長的,從污泥里面長的,什么是污泥呢?就是土地摻了水的那個叫做污泥,是充滿養料的那種土。從土地母親那里長出來的,回頭再來罵它是污泥,這叫忘本。小時候到外婆家去,外婆那個城門外就是一個荷塘,小黃永玉出了什么事了、調皮了,外婆要找他算賬的時候,他就把一個高大的腳盆滾到荷塘,自己躲在里頭。小時候個兒不高,看著荷花像房頂那么高,一動不動地待兩三個鐘頭之后,青蛙過來了,水蛇過來了,他便仔細地觀察它們。荷花底下有很多的苔、草,那種光的反映、色彩的關系,非常豐富。后來他開始畫荷花,大部分都是從根底下這個角度來看荷花,畫的就是當年外婆家池塘里頭給他的那種感覺。此幅《商約黃昏雨》,排刷和毛筆的工具并用,色墨齊上,不拘法,既表現出了西洋繪畫的絢麗的色彩和明亮的光感,又體現出了中國畫的筆法概括簡練,意態生動,筆墨色韻味十足。巧妙構思,大膽揮灑,妙手天成,平樸里顯功力,隨意中見灑脫,古拙別致,大樸大雅。他的這種畫法,屬于中西結合的技巧,雖詮釋的還是中國文化思想理念,但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既不是中國畫,又不屬于西洋畫的范疇。只屬于畫壇鬼才——黃永玉的現代印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