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 周明 王朋飛
外貿依存度是指一國(地區)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它是衡量一國(地區)對外貿易開放程度的指標,反映了一個國家(地區)對外貿易活動對該國家(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也反映了該國經濟發展對世界經濟的依賴程度。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外貿依存度持續上升,出口依存度便一直大于進口依存度,相對于美國、日本、印度、巴西等經濟大國,我國的外貿依存度表現較高。同時我國的貿易順差依存度過度依賴歐美量大市場,2009年,我國對美國和歐盟的貿易順差總額已經超過了我國所有貿易順差總額。
外貿依存度持續高企給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一定的經濟風險(國際貿易摩擦大幅增加、失業率大幅上升、通貨膨脹風險等)、主權風險(面臨國際重大政治和經濟事件的時候,國家獨立決策的能力受到影響)、公共風險(出口商品的形象惡化、企業技術進步停滯、國際貿易摩擦增多、貿易條件的惡化等)、財政風險(國家財政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增加)。
從出口產品的結構看,我國出口的高技術含量產品很少,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比重較大。我國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一直表現活躍,但這也是外貿依存度給我國帶來經濟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從整體上看,我國出口的產品較大程度地集中于勞動密集型工序的產品,就算是出口中高技術的產品,也主要是出口低端的技術產品,或是國際市場上有眾多供應商的標準型產品。出口的機械和電子產品中大部分都是來料和進料加工貿易,我國企業并沒有掌握核心技術,也并沒有自主的知識產權。由此可見,我國的外貿出口增長主要依賴于勞動力優勢。
我國外貿進口中,先進技術產品和關鍵設備所占比重較大,進口依賴程度高。雖然長期進口大量的先進技術產品和關鍵設備有利于提高我國企業的生產能力,但是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滯后的問題。長期從國外進口技術性產品和高新技術設備,會使我國企業對國外高新技術市場形成較為嚴重的依賴性,從而使企業缺乏自主創新的動力,從而致使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滯后。對一些決定國民經濟發展速度的關鍵技術的長期進口,會降低我國信息化發展水平,從而延緩我國的工業化進程。
從貿易方式的角度來看,我國的外貿出口對加工貿易方式依賴程度高,從圖1可見,2010年,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的商品總額占全部貿易方式進出口總額的39.22%,略低于一般貿易方式在總額的占比50.42%。對加工貿易的過度依賴會降低出口結構升級對國內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和我國的貿易福利水平。加工貿易方式停留在生產經營鏈條的勞動密集型環節,技術溢出效應弱小。并且在加工貿易過程中,中國主要從事低端的加工環節。中國并沒有從加工貿易背后龐大的貿易順差中得到相應的貿易利益。

圖1 2010年我國進出口商品貿易方式
第三產業具有可貿易程度低的特點,所以,GDP中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越大,外貿依存度就應該越低。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如此之高,可見我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后于第一和第二產業的發展。二戰后至今,美國的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從8%遞減到1%以下,第二產業占GDP的比重由30%以上下降到20%左右,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由不到60%上升到80%左右。而2009年,我國第三產業產值147642.09億元,在GDP中占比43.35%,相對美國等發達國家差距很遠,這說明我國的產業結構發展得不合理,應該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高新技術產業具有知識密集度高、技術密集度高、環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等優點。高新技術產業的水平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要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必須優先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具體而言,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第一,重視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為經濟增長培育新引擎。第二,加強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工作,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信息化建設的支撐作用。第三,積極推進體制創新,建立符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運行機制。第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大型跨國公司的高新技術交流活動。第五,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包括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原始創新能力和集成創新能力,深入開發具有戰略意義的高新技術,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第六,加快高新技術隊伍建設,為實現高新技術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2009年,我國貿易規模在全球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在我國的對外貿易中,加工貿易方式占據了40%左右的比例。所以,我國的出口企業應該加快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提升企業作為從事的價值鏈環節在全球生產體系中的地位,延長加工貿易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促使加工貿易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和能源資源使用的最小化。在全球生產體系中,領導廠商依靠自己控制的設備、技術、品牌等稀有資產占據著附加值較高的價值鏈環節。我國的加工貿易企業也只能擁有獲得設備、技術、品牌等稀有資產來提升自己在全球生產體系中的地位。
推動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首先要創新加工貿易模式,調整加工貿易結構,利用技術上的優勢,將加工貿易從以“加工裝配為主”的方式轉化為“生產、倉儲、轉運并重”的方式。其次,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的比重,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積極研發我國自己的先進設備、技術,創造中國自己的優勢品牌。再次,提高國產料件的質量,延長加工貿易的國內產業鏈。最后,在引進外資的時候,尤其重視引進跨國公司的高技術、高增值率的加工制造環節,從而推動我國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改變中國制造的不利地位。
第三產業包括交通運輸、郵電通訊、金融、保險、科學教育、醫療衛生等行業。所以相對第一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要復雜得多。目前,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相對于發達國家和我國的第一第二產業而言嚴重滯后,所以要積極推動我國第三產業發展。首先,要推進第三產業的改革和開放,加快服務行業高效發展。其次,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第三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的競爭。最后,逐步提高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目前,我國外貿發展的新領域就是服務貿易。就貨物貿易而言,我國已經是全世界名列第二的貨物貿易大國,具有持續規模巨大的貿易順差。但是我國的服務貿易發展相對滯后、貿易逆差龐大,對我國對外貿易的效益造成了嚴重的損害。為此,我國在積極推動第三產業發展的同時,應該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從而形成有競爭力的外貿產業格局。發展服務貿易,應該從促進文化產品出口、鼓勵發展服務外包、促進技術出口、積極開拓服務貿易市場等方面努力。
勞動密集型產業并不排斥高技術,所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應該注重用高技術改造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是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的最佳模式。在一些關鍵工序上,勞動密集型產業也可以采用現代化技術,實現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新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變有利于促進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實現這個轉變,應該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和技術含量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比如新興家電業這種勞動密集型組裝加工業、個性化服裝生產、電腦設計的工藝品生產等。同時,我們也應該積極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建立一個有利的政策和制度環境。
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工業化過程的實質是將傳統的農業勞動力轉移到非農業的過程,非農業包括工業和服務業,所以將農業勞動力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都有利于推動我國的工業化進程。目前,我國還沒有完成工業化進程,但是目前我國的工業化發展速度很快,進入了工業化發展的新階段。在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增加農業勞動力向服務業的轉移,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重視發展現代物流配送、家政服務業等新型業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速度很快,外貿依存度也飛速上升,近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呈現持續高企的狀態。并且我國的外貿順差依存度始終高于進口依存度,并且貿易順差較為依賴歐美大經濟體。這種外貿依存使得我國經濟面臨較大的風險。同時也折射出我國產業發展呈現較為嚴重的結構性問題,比如勞動密集型產業比重大、加工貿易方式依賴程度高、高新技術產業落后、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后等。為了降低外貿依存度的風險,解決我國產業結構問題,我國必須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積極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升級。
[1]張慧穎.從外貿依存度看中國外貿面臨的結構型風險[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6(06).
[2]王啟云.低消費政策:中國外貿依存度快速提升的根本原因[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8(03).
[3]許留芳.我國外貿依存度較高的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探討[J].特區經濟,2011(9).
[4]劉彤燁.從我國外貿結構看我國外貿依存度問題以及政策建議[J].中國外資,2011(07下).
[5]裴長洪,彭磊.對外貿易依存度與現階段我國貿易戰略調整[J].財貿經濟,2006(04).
[6]彭金榮,陳利.高外貿依存度下中國經濟面臨的風險與應對策略[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5(06).
[7]汪蒞軒.國際貿易地區生產率差異影響研究——基于分省分行業的面板數據分析[J].河南社會科學,2011(6).
[8]儲建芳.出口負貢獻時代來臨[J].今日中國論壇,2011(11).
[9]郭少坤.關于我國外貿依存度的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