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大學管理學院 王釗
利益相關者理論來源于企業,著重強調企業經營管理者必須綜合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以滿足各利益方的基本利益訴求為目標而進行管理活動。,在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國外旅游研究引入了利益相關者理論,結合有關理論和我國生態旅游發展實踐,本文認為生態旅游利益相關者的含義為:能夠影響生態旅游開展或被生態旅游活動影響的,其利益如果不被充分滿足就會阻礙生態旅游發展的那一部分群體。在生態旅游的開發中,不同利益相關者具有不同的利益動機,并可能在各方面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對生態旅游利益相關因素進行研究與分析,有助于明確他們在生態旅游開發中的作用,促進各方面利益均衡,達到生態旅游和諧共贏的發展局面。
當前,國內學者對生態旅游利益相關者的研究很多,但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其對利益相關者結構的認定也有所差異。結合一般認為的旅游系統包括主體(旅游者)、客體(旅游資源)、媒介(旅游業)的觀點,本文認為生態旅游的主要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部門、旅游企業、景區管理機構、當地社區與居民及旅游者。生態旅游各利益相關者關系如圖1。

圖1 生態旅游利益相關者構成
開展生態旅游能擴大當地知名度,吸引更多資金,進而帶動當地和周邊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促進就業;開展生態旅游還有利于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和當地的自然生態環境。
生態旅游者將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思想,以其作為旅游行為的指導,在旅行中身體力行,積極投入,親身參與體驗人與自然和諧的文化氛圍;并在旅游過程中選擇對當地生態環境影響最小的旅游時間、交通工具、旅游方式甚至旅游目的地。
當地社區和居民首要的利益目標就是旅游開發不污染和破壞其生存環境。旅游地若能充分考慮居民的要求并使其在經濟上受益,當地居民就會更為積極地參與旅游業的發展,好客度增強。
目前我國直接參與生態旅游經營的企業基本分為三類:與資源管理部門合而為一或者由其所衍生出的旅游企業;外來的投資者所投資和經營的企業;當地社區居民開辦的個體或者集體所有的民營旅游企業。不管何種類型的旅游企業,開發經營的首要目標是獲得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景區生態旅游開展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收益與管理機構的經濟社會效益成正比,因此管理機構的首要任務就是保證景區生態旅游的正常開展。
在生態旅游開展中,各利益相關者要了解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在此基礎上采取一定的協調對策,實現自身利益的同時保證其他利益相關群體的利益不受侵犯。
首先,政府部門應完善與生態旅游開發經營相關的法律法規,使生態旅游開發有法可依,經營中出現的矛盾沖突可以通過法律途徑得到公平解決,同時弱化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矛盾沖突。其次,政府部門必須大力完善評估審批制度,提高旅游開發項目的評審標準,并且加強執法力度,嚴格檢驗旅游工程建設,將旅游開發經營活動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第三,以經濟手段調節各方利益平衡發展,建立有效溝通機制,保障社區居民利益。
景區管理機構必須加大環境監測機制的建設力度,確保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還要組織開展生態旅游宣傳教育活動,充分利用新聞媒體等大眾傳播工具,向游客及居民提供準確信息、解說和教育,使其由生態旅游知識受眾的身份轉變為生態旅游知識的傳播者。
旅游企業應該將關注重點放在生態旅游的長期效益上,在對景區進行生態旅游開發時,保證旅游開發活動不會給景區帶來過多的不利影響;進行生態旅游功能區劃分,旅游設施的建設秉承節能環保原則;不斷提高管理人員及導游素質;精心編排旅游線路體現生態旅游特殊性。
生態旅游者應了解并尊重當地自然文化;自覺保護野生動植物;同時積極接受生態旅游教育。
社區居民應充分認識到其與景區利益的唇齒相依的關系,為生態旅游開展提供條件。積極開辦旅游相關產業,從中受益。同時接受生態旅游教育和文化知識的學習,使自身成為生態旅游及民俗文化傳播的有效媒介。
總之,生態旅游開展涉及許多相關群體的利益,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對這些相關群體進行利益的合理協調、矛盾與沖突的合理解決,取得有關各方的理解和支持,是關系到生態旅游成功開展的重要因素。只有生態旅游的各利益相關方能夠首先考慮其他利益方利益,從生態旅游整體利益的大方向出發,才能使各利益方達到共贏,促進生態旅游的健康發展。
[1]劉靜艷.從系統學角度透視生態旅游利益相關者結構關系[J].旅游學刊,2006(3).
[2]譚紅楊,朱永杰.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利益相關者結構分析[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