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亮/文
(作者系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秘書長)

外資零售經過十多年的積淀和發展,也已成為中國零售市場不容忽視的力量,這是對過去十年簡單的評價。
第一,在局部市場和特定業態的領先地位已然確立,在個別市場已經處于領先地位。特定的業態,全國性和區域性的大型綜合超市,從銷售規模、店鋪數量以及單店效率來看,外資已經居于領先地位,在便利店方面,發達地區特別是上海、廣州、深圳地區的便利店市場外資品牌的優勢非常突出。
第二,外資開始大面積地涉足商業地產。歐尚、沃爾瑪、麥德龍、宜家、永旺等一批外資零售企業在近期積極地進入商業地產的開發,其開發模式與本土商業地產開發模式完全不同,他們資金供應充足,購物中心的運營經驗豐富,占據了一定的有利位置。
第三,積極探索多業態發展,并加速向一線市場滲透。超市曾經是外資的滑鐵盧,最近一段時間外資企業重啟了多業態的嘗試,沃爾瑪社區店,壓縮版的購物廣場,永旺的小型店等等,都在積極地探索和開店當中,同時外資積極向一線市場快速拓展。
在下一個十年,外資的規模優勢將進一步強化,并將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外資零售在商品采購、自由品牌開發、供應鏈管理等核心零售技術方面的優勢會在未來的中外零售企業的競爭當中居于更加有利的位置。
第一,外資在大型綜合超市和便利店領域將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市場的優勢地位將更加明顯,從店鋪競爭力、持續擴張速度、跨區域經營能力、供應鏈管理等方面外資明顯強于內資,大型綜合超市作為零售業的主流業態,意味著外資對于中國零售市場特別是快消品零售市場的控制力在未來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第二,外資很有可能在服裝零售業獲得領先的地位,對內資服裝零售業形成擠壓。目前國外領先服裝企業目前在國內發展勢頭都非常迅猛,這些企業在模式、品牌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特別是對年輕消費者具有更強的吸引力,而且成為購物中心普遍歡迎的主力店,將快速普及購物中心,進一步占領服裝零售市場的高地。
第三,在奢侈品零售方面,外資品牌居于主導地位,下一階段隨著二線城市奢侈品市場的成熟,外資奢侈品將會在中國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
第四,外資在開發運營購物中心方面具有更強的專業能力和資金優勢,從而在零售地產占據一席之地。
本土企業應加快增長方式的轉變,發揮比較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
第一,開放十年,本土快消品零售企業堅持區域深耕,確立了局部市場的競爭優勢,在大多數的城市本土企業通過多業態發展密集布點,在當地市場占有率已經明顯優于外資,實踐證明,堅持區域市場策略對抗外資是一條符合當前市場發展階段特征的有效途徑。
第二,在百貨、家電、家具建材零售市場本土零售企業已經取得了領先的地位,在國內主要的百貨企業當中,本土企業占據著主導地位。家電連鎖企業的經營規模,本土企業已具有國際水平,現行模式也比外資更符合中國目前的市場國情。家具、建材零售采取與外資不同的市場模式,在與外資競爭中搶得先機,但應注意各業態所在市場環境變化,適時優化和調整所謂的類地產經營模式,逐漸提高商品自營模式和比重,形成更合理的盈利模式。
零售業的競爭既是規模的競爭,更是贏得消費者的競爭。未來十年,本土零售企業還應保持開放學習精神,緊跟消費者需求變化,不斷優化經營模式,過去十年消費市場快速增長為本土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也成就了本土零售企業過去十年的快速成長,隨著市場空間的飽和和競爭的加劇,今后零售業的市場拓展競爭以及利潤將越來越依靠零售核心技術的掌握和零售效率的比拼,因此,本土零售業應及時轉變增長方式才能在與外資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