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纓 陳 彪 關紹晨 張 錦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營養科,北京 00053)
老年人由于特殊代謝特點和生理、心理及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容易罹患營養不良〔1〕。營養不良可使機體免疫功能降低,感染機會增加,加速組織器官萎縮,抑郁癥患病率增高,生活質量降低等。微型營養評價(MNA)是Guigoz提出的一種專門評價老年人營養狀況的方法〔2〕,已在國外得到廣泛應用,國內常用于各類住院老年人營養評價,很少用于社區老年人,用于大樣本的社區老年人營養評價則更少。我們利用MNA對北京社區老年人進行營養狀況評價,并分析相關因素,了解營養不良的發生情況及影響因素。
1.1 研究對象 采用按類分層、整群、隨機的抽樣方法,于2008年抽樣調查了北京市城區(宣武、東城、西城區)和郊區(順義)60歲以上老年人9 450人,回收有效完整調查資料9 338份,有效應答率為98.8%。年齡60~101〔平均(71.42±6.91)〕歲,其中男性3 658例,女性5 680例。
1.2 方法 由經培訓的社區醫生在社區服務站對滿足納入條件并同意參加者進行問卷調查、人體測量。
1.3 調查內容及判定標準
1.3.1 一般資料 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家庭類型、慢性病患病情況。
1.3.2 營養狀況評價 MNA量表〔2〕由4個部分共18條問題組成。A:人體測量指標〔體重、身高、中臂圍(MAC)、腓腸肌圍、近3個月體重丟失情況等〕;B:整體評估(包括生活、心理、用藥情況、醫療疾病狀況等);C:膳食評估(包括食欲、每日攝食情況、攝食行為模式等);D:主觀評定(對自身健康及營養狀況的評價)。MNA≥24,營養情況良好;17≤MNA<24,有營養不良危險;MNA<17營養不良。
1.3.3 日常生活能力 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進行Barthel指數計分〔3,4〕,包括十個項目(進餐、洗澡、修飾、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廁、床椅轉移、行走、上下樓梯)。總分100分(日常生活完全獨立),總分75~95(輕度依賴),總分50~70分(中度依賴),總分25~45(重度依賴),總分0~20(完全依賴)。
1.3.4 認知功能 采用簡易精神狀態量表(MMSE)〔5〕,包括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和計算力、回憶能力、語言能力五部分。認知功能障礙判斷標準按照教育程度加以糾正(文盲組17分,小學組20分,中學組22分,大學組24分)。
1.3.5 抑郁狀態 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6〕評價抑郁狀態,包括15項問題,最高分15分,1~4分為正常,5~8為輕度抑郁,9~11為中度,12~15為重度。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營養不良患病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進行單因素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對資料進行多因素分析。
2.1 北京社區老年人營養狀況MNA的評定結果 營養不良患者17例,營養不良患病率為0.2%,營養不良危險患者3 020例,占32.3%,營養良好患者6 301例,占67.5%。
2.2 北京社區老年人人口統計學資料與營養狀況MNA的評定結果 北京社區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營養不良危險性增大(P<0.001)。男性北京社區老年人營養狀況好于女性老年人(P<0.001)。隨著文化程度的降低,營養不良危險性增大(P<0.001)。在婚的北京社區老年人營養不良及危險率最低,而離婚和喪偶營養不良及危險率明顯升高(P<0.001)。目前仍工作的北京社區老年人營養良好率明顯高于不工作的老年人(P<0.05)。見表1。

表1 北京社區老年人人口統計學資料與營養狀況MNA的評定結果〔n(%)〕
2.3 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抑郁狀態及慢性病與北京社區老年人營養狀況的關系 隨著日常生活能力的降低,營養不良及危險的發生率顯著升高(P<0.001)。認知功能正常者營養不良及危險發生率,與認知功能障礙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精神抑郁者營養不良危險較正常者顯著增大(P<0.001)。有慢性病增加營養不良及危險的發生率(P<0.001)。見表2。

表2 不同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抑郁狀態及慢性病社區老年人營養狀況〔n(%)〕
2.4 營養狀況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將上述營養狀況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將營養狀況作為因變量,進行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慢性病、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及抑郁是營養不良及危險發生的獨立影響因素。見表3。

表3 營養狀況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結果
MNA簡單、易操作、無創傷、耗時較短,與傳統的營養評價方法有良好的線性相關,能較早發現存在營養不良危險的人群,其敏感性、預測值及特異度分別達96%、97%和98%〔7〕。由于社會、經濟、生理及心理因素的影響〔8~10〕,老年人營養不良患病率高。營養不良可減低機體免疫力,感染機會增加;加速組織器官的衰老;抑郁癥患病率增加;生活質量降低等,危害極大〔11,12〕。很多研究表明,社區老年人中0.7% ~8%存在營養不良,20% ~40% 存在營養不良危險〔10,13,14〕。我們的調查是在各社區服務站進行,臥床、病重、行動不便老年人無法到社區服務站參與調查,而這一部分老年人又是營養不良的高發人群,導致營養不良患病率偏低。盡管如此,北京社區老年人還有約1/3者存在營養不良的危險,營養狀況不容樂觀,應引起社區醫療的高度重視。
社區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營養不良及危險患病率增加,由于年齡的增加,老年人咀嚼能力下降,對食物的敏感性下降導致食欲下降,消化系統功能減退,從而影響了進食量和營養素的攝入、消化、吸收和利用,更應該加強高齡社區老人的營養管理。對于性別與營養狀況的研究結果不相一致,韓燕紅等〔10〕提示老年人營養狀況與性別無關,男性與女性老年人營養狀況無顯著性差異。Ferdous等〔15〕調查表明男性老年人營養狀況明顯好于女性老年人,王文蕾等〔16〕調查顯示女性營養狀況良好者的比例略低于男性,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另外文化程度也是影響老年人營養狀況的因素之一,文化水平高,獲取營養知識的途徑增多,易產生積極的營養態度及行為,更趨向于選擇對自身有利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營養不良及危險的患病率顯著降低。
身心健康是維持營養良好的基礎,慢性病、日常生活能力、認知功能、精神狀態也影響著營養狀態的維持。本研究結果表明有慢性病增加社區老年人營養不良及危險的發生率。疾病本身增加了營養的消耗,影響患者的食欲,同時許多藥物還影響了營養素的吸收利用,導致營養狀態不斷惡化。有文獻報道ADL是營養狀況的一個預測因子〔17〕。ADL下降,一方面妨礙老年人購買、制作食物,影響了食物可得性及質量,另一方面容易對老年人的心理情緒產生負面影響進而影響食欲,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認知功能障礙影響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文獻報道認知功能障礙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顯著升高〔18〕,認知功能障礙是營養不良危險因素之一。認知功能的障礙往往伴有ADL的下降〔19〕,更增加了營養不良的發生。抑郁癥是老年人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精神抑郁者營養不良危險較正常者顯著增大〔20,21〕。抑郁者食欲下降,食物攝入減少,身體及社會功能降低,都會導致營養不良的發生〔22〕。
1 Brownie S.Why are elderly individuals at risk of nutritional deficiency〔J〕.Int J Nurs Pract,2006;12(2):110-8.
2 Guigoz Y,Vellas BJ,Garry PJ.Assessing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elderly:the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as part of the geriatric evaluation〔J〕.Nutr Rev,1996;54(1):59-65.
3 Wade DT,Collin C.The Barthel ADL index:a standard measure of physical disability〔J〕.Int Disabil Stud,1988;10(2):64-7.
4 孟家眉.神經內科臨床新進展〔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4:171.
5 梁 妮,張青萍,胡躍強,等.綜合康復對社區腦卒中患者心理狀態及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醫急癥,2011;20(4):519-20.
6 伍小蘭,李 晶,王莉莉.中國老年人口抑郁癥狀分析〔J〕.人口學刊,2010;5(1):43-7.
7 Vellas B,Guigoz Y,Garry PJ,et al.The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and it use in grading the nutritional state of elderly patients〔J〕.Nutrition,1999;15(2):116-22.
8 嚴曉霞.老年人營養不良原因分析及護理進展〔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1):53-5.
9 Griep MI,Mets TF,Collys K,et al.Risk of malnutrition in retirement homes elderly persons measured by the Mini-Nutritional Assessment〔J〕.J Gerontol,2000;55(2):57-63.
10 韓燕紅,李斯儉,袁 杰,等.微型營養評定法調查城區老年人營養狀況及相關因素〔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8;25(1):1-3.
11 Pepersuck T.Nutritional problems in the elderly〔J〕.Acta Clin Belg,2009;64(2):85-91.
12 Ahmed T,Haboubi N.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nutrition in older people and its importance to health〔J〕.Clin Interv Aging,2010;5:207-16.
13 Tsai AC,Chang TL,Yang TW,et al.A modified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 without BMI predicts nutritional status of community-living elderly in Taiwan〔J〕.J Nutr Health Aging,2010;14(3):183-9.
14 Kaburagi T,Hirasawa R,Yoshino H,et al.Nutritional status i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grip strength and depression in community-living elderly Japanese〔J〕.Public Health Nutr,2011;14(11):1893-9.
15 Ferdous T,Cederholm T,Kabir ZN,et al.Nutritional status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community-living rural Bangladeshi older adults〔J〕.J Am Geriatr Soc,2010;58(5):919-24.
16 王文蕾,曾 果,吳紅梅.應用微型營養評價法評價四川都江堰地區長壽老人營養狀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6):1026-8.
17 Wojszel ZB.Determinants of nutritional status of older people in longterm care settings on the example of the nursing home in Bialystok〔J〕.Adv Med Sci,2006;51:168-73.
18 Khater MS,Abouelezz NF.Nutritional status in older adults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living in elderly homes in Cairo,Egypt〔J〕.J Nutr Health Aging,2011;15(2):104-8.
19 賈守梅,陳利群,李 萍.輕中度血管性癡呆病人的社會功能狀況調查〔J〕.護理研究,2011;25(5):1161-2.
20 Smoliner C,Norman K,Wagner KH,et al.Malnutrition and depression in the institutionalised elderly〔J〕.Br J Nutr,2009;102(11):1663-7.
21 Alves de Rezende CH,Coelho LM,Oliveira LM,et al.Dependence of 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ores on age,nutritional status,and haematologic variables in elderly institutionalized patients〔J〕.J Nutr Health Aging,2009;13(7):617-21.
22 Avila-Funes JA,Gray-Donald K,Payette H.Association of nutritional risk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with physical performance in the elderly〔J〕.J Am Coll Nutr,2008;27(4):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