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凌 劉潔欣 宋瑞軍 劉 萍 吳 威 (吉林油田總醫院江北分院康復科,吉林 松原 138000)
由于心理、語言、肢體的障礙,嚴重影響了老年腦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時也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負擔。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訓練的依從性是影響康復效果的關鍵因素。本文主要探討腦卒中偏癱患者恢復期康復訓練依從性的影響因素和干預對策。
1.1 一般資料 將我科2011年5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76例腦卒中偏癱恢復期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符合1995年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76例患者均經過神經內科的早期治療和康復訓練,其中男62例,女14例,年齡55~82〔平均(64.2±7.2)〕歲,病程1~8年,其中伴癡呆(完全性失語)25例,認知功能障礙6例,意識障礙5例,所有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抑郁癥狀。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兩組患者年齡、癥狀、肢體功能運動情況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通過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調查,包括文化程度、心理因素、家庭支持、醫患關系、運動功能、經濟狀況;并有針對性地制訂干預對策,在提高康復訓練依從性的基礎上,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
1.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2.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資料處理采用χ2檢驗。
兩組依從性好20例,依從性差34例,其余為依從性一般,依從性好的患者與依從性差的患者相關因素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干預后對照組依從性好6例,一般11例,差11例;觀察組依從性好30例,一般5例,差3例;觀察組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得分見表2。

表1 76例患者治療前依從性好與依從性差相關因素比較(n)
表2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干預前后比較()

表2 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干預前后比較()
維度 干預前 干預后 t值 P值運動功能 64.25±6.25 72.45±7.82 2.023 ﹤0.01心理功能 53.52±6.18 76.38±6.32 3.451 ﹤0.01獨立性 50.15±4.96 62.53±8.12 2.841 ﹤0.01社會功能 78.25±9.60 82.31±9.20 2.725 ﹤0.01
3.1 相關因素 (1)文化程度:低文化程度的患者往往對堅持康復訓練的意義理解不透,不能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性。有研究表明,康復訓練可促進側支循環或神經軸突聯系的建立,大腦皮層缺血操作區域經過康復訓練后興奮性增加,從而增加了腦的適應性改變和自身恢復的敏感性,為康復治療提供了理論依據〔2〕,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則能認識到康復訓練的重要性。
(2)心理因素: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大多數病程較長,愈后差,加之在長期的艱苦的康復訓練后,會出現各種心理變化和情緒反映,信心不足,意志消沉。焦慮可削弱對應激源的適應力,抑郁可使人的生理功能下降,情緒低落,食欲降低,睡眠障礙,免疫力低下;腦卒中后抑郁是一個普遍問題,對康復訓練的依從性影響較大〔3〕。
(3)家庭支持力度: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雖然腦卒中患者大多能在早期得到及時治療和康復,但在恢復時期,就要回歸家庭和社會,長期繁重的照顧工作和照顧者本身的技能缺陷,不僅影響照顧質量,也使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因此,家庭對患者的關心程度也是衡量依從性的又一個重要因素〔4〕。
(4)醫患關系:康復師制訂的康復訓練計劃能否順利實施,是影響依從性的又一因素。
(5)經濟狀況:長期的康復訓練需要長期用藥,專人守護,經濟基礎比較差,特別是病程比較長的患者很容易放棄恢復期的康復訓練。
(6)運動功能:老年腦卒中偏癱患者的運動功能、平衡功能、感覺功能的失常,使患者不能主動地完成康復訓練的計劃。
3.2 干預對策 (1)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了解患者對腦卒中疾病與康復上的認識誤區,幫助患者客觀地全面地學習疾病的相關知識,積極配合治療,促進其功能康復和改善其生存質量。(2)康復訓練過程中,隨時調整患者的心態,對病人進行心理指導,緩解病人的焦慮、憂郁等情緒,反復講解康復治療的重要性,改變患者及家屬過分依賴藥物作用的思想,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訓練要持之以恒,反復練習,對取得的進步給予肯定和鼓勵,激發患者的康復欲望和潛能。(3)積極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協調患者與親人的關系,加強家屬對疾病的正確認識,積極參與協助患者的康復訓練。同時,要有計劃地提高主要照護人員的康復訓練的技能,使其能夠正確協助病人進行肢體的功能訓練。(4)醫務人員在給患者實施康復訓練的過程中要根據患者的性格、年齡、人生閱歷、職業不同而確立康復計劃,與患者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用伙伴式的康復訓練模式營造一個互動的治療環境,讓患者身心放松,保持康復訓練的進程和療效。(5)根據患者意識、肢體肌力、平衡功能協調性對患者的運動功能進行分級,以Bobath技術為主的神經促進技術進行運動訓練運動治療遵循循序漸進的方式,語言的康復訓練采用中形法向患者示范口形,鼓勵其經常與家人進行語言交流,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訓練環境,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 中華神經科學學會,中華神經外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6;29(6):379.
2 張秀紅腦梗死患者的康復訓練原則〔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21):112.
3 姚 斌,尹 嶺,吳東宇.北京萬壽路地區老年人卒中后抑郁的調查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5;11(9):695-7.
4 Morimoto T,Schreiner AS,Asano H.Caregiver burden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Japanese stroke caregivers〔J〕.Age Ageing,2003;32(2):2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