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程 云
1.復旦大學護理學院,上海 200032; 2.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寧波 315104;3.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上海 200032)
職業性危害因素的暴露,是指由于職業關系而暴露在危險因素中,從而有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種情況,簡稱職業暴露。護理人員的職業暴露與健康損傷已經成為護士這一職業群體備受關注的問題。目前認為引起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性、物理性、化學性和心理社會性危害因素[1]。護理實習生作為護理專業的后備力量,在實習過程中處于同樣的工作環境,也面臨職業暴露的問題。護生在實習期間發生職業暴露除了會對其身心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可能導致嚴重的后果。如何讓護生能在實習期間減少職業暴露的發生,使其順利完成實習,減少職業暴露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知信行理論是20世紀60年代西方學者提出的健康教育行為干預的重要理論模式,該理論認為,衛生保健知識是改變健康相關行為的基礎,信念和態度是行為改變的動力,提出了知識、信念、態度和行為實施之間的遞進關系模式,即知識-信念-態度-行為實施[2]。近年來知信行模式的研究被廣泛運用于各個健康相關領域,而對護理人員的職業健康領域的知信行模式的研究很少涉及。本研究通過對高職護生職業防護的知信行現狀進行調查,以發現其存在的主要問題,為進行針對性的職業防護教育提供實證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 選取寧波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11級(3+2)高職護生99名,均為女性,平均年齡(19.3±0.9)歲,于2011年9月入學依次進行在校學習和醫院實習各1年,經知情同意后自愿參加調查,調查在2012年4月即將進入臨床實習前進行。
1.2 研究工具 以文獻資料[3-4]和相關書籍[5-7]為依據,在征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整理成高職護生職業防護知信行問卷。問卷包括3部分:①個人一般資料,包括出生年月、性別、中專畢業院校、實習時間、實習醫院級別和輪轉科室等6個條目,以填寫或打鉤的形式完成。②職業防護知識、態度、行為問卷,包括個人基本防護、生物性危害因素暴露的防護、化學性危害因素暴露的防護、物理性危害因素暴露的防護和心理社會性危害因素暴露的防護5個維度。職業防護相關知識部分由15道問題組成,答對得1分,答錯或不確定得0分,最低0分,最高15分,得分越高說明知識掌握越好。態度部分:共30項,個人基本防護2項,生物性危害因素的職業防護6項,化學性危害因素暴露的防護8項,物理性危害因素暴露的防護9項,心理社會性危害因素暴露的防護5項,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非常重要”為5分,“比較重要”為4分,“不確定”為3分,“不太重要”為2分,“根本不重要”為1分,最低30分,最高150分,得分越高說明其職業防護態度越積極。行為部分:共36項,個人基本防護4項,其中生物性危害因素的職業防護7項,化學性危害因素暴露的防護8項,物理性危害因素暴露的防護11項,心理社會性危害因素暴露的防護6項,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一直如此”為5分,“經常”為4分,“有時”為3分,“偶爾”為2分,“從不如此”為1分,反向問題賦值相反,最低36分,最高180分,得分越高則說明職業防護行為依從性越好。③職業防護教育現狀及需求部分:包括是否參加過相關培訓、有無必要開展職業防護教育、是否愿意參加系統的職業防護教育和職業防護教育的內容應包括哪些等4個項目,以打鉤的形式完成。問卷經5名專家針對各條目的適用性、明確性及涵蓋面進行審閱和修改,對30名護生進行了預調查,得到問卷的知識、信念和行為部分 Cronbach's α 系數分別為0.698、0.894和0.822。14 d后再由此30名護生填寫同一問卷,計算2次測評知識、態度和行為得分的相關系數分別是 0.773、0.800 和 0.685。
1.3 調查方法 研究者取得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后,集中發放問卷,采用統一指導語,向調查對象說明填寫方法后,由其單獨逐項認真填寫。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99份,收回有效問卷99份,有效回收率100%。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將99份問卷進行編碼后,雙人錄入數據,仔細核對,確保數據的準確性。知識、態度和行為得分用()和得分率表示。
2.1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知識的認知狀況 護生職業防護知識部分得分為(11.62±1.72)分,得分率77.5%,最低分為8分,最高分為15分。
2.2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知識得分率前5位條目分布見表1。

表1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知識得分率前5位條目分布 (n=99)
2.3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知識得分率末5位條目分布見表2。

表2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知識得分率末5位條目分布 (n=99)
2.4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態度水平 護生對職業防護的態度整體水平較高,該部分得分為(135.58±9.60)分,得分率達到90.4%。
2.5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態度得分情況 見表3。

表3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態度得分情況 (n=99)
2.6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態度得分率末5位條目分布見表4。

表4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態度得分率末5位條目分布 (n=99)
2.7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行為得分情況 護生職業防護行為部分(137.40 ±15.20)分,得分率76.3%。
2.8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行為得分情況 見表5。

表5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行為得分情況 (n=99)
2.9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行為得分率前5位條目分布見表6。

表6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行為得分率前5位條目分布 (n=99)
2.10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行為得分率末5位條目分布見表7。

表7 高職護生職業防護行為得分率末5位條目分布 (n=99)
2.11 職業防護教育需求 是否參加過職業防護教育培訓:70名表示沒有參加過職業防護培訓,占70.7%;29名表示參加過職業防護培訓,占29.3%。學習意愿:98名表示有必要且愿意參加職業防護培訓,占99.0%;1名表示沒必要且不愿意參加職業防護教育,占 1.0%。
3.1 護生職業防護知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乏 職業防護知識是護生職業防護行為的基礎,有了科學的知識才能樹立正確的防護態度,并促成有效的職業防護行為。調查結果發現,護生的職業防護知識部分得分率為77.5%,最低分8分,說明其職業防護知識水平并不高,存在不同程度職業防護知識的缺乏。這與陳青等[8]的調查結果一致。調查表明護生對針頭是否回套、術后器械清洗的順序、化療患者的排泄物中是否含有化療藥物成分、HIV抗體檢測的相關知識和搬運重物的方法知曉率相對較低。分析原因可能為:①學校未開設專門的職業防護教育課程,也無相應教材。專業課的學習雖有滲透職業防護教育,但不夠系統,如很多護生不知道艾滋病有窗口期,檢測HIV抗體陰性并不能排除感染風險。②醫院在實習生崗前培訓時未進行系統的職業防護教育,本調查發現,只有29.3%的低年資護士表示參加過醫院組織的職業防護培訓。因此,護生的職業防護知識主要來源于實踐的經驗,由于經驗不足導致其職業防護知識的水平不甚理想。③臨床上存在一些不規范操作,而這些不規范操作導致實習護生對職業防護知識的錯誤認知,比如操作結束后就近放置各類廢棄物,臨床上的護士多由于工作繁忙,將一些廢棄物先就近放置,等空閑下來后再集中處理,導致很多護生錯誤地效仿。化療藥物如不慎滴落或打破,普遍認為可以讓病房清潔工清掃。④對于某些職業暴露不夠重視,缺乏相應的意識,如關于化療患者的排泄物中是否含有化療藥物成分,搬運重物時肘部是否應靠近身體兩側,很多護生表示不確定或否。說明護生在化學性職業暴露方面和物理性職業暴露方面的認識不夠。
3.2 護生職業防護態度較積極 根據調查,護生職業防護態度得分率為90.4%,說明其對職業防護的態度較積極。在物理性職業危害因素的職業防護態度得分率最低,和知識調查的結果一致,同時也說明了知識決定態度,因為其對物理性職業危害因素的認識不足,導致其對相關的職業防護態度不夠積極;而心理社會性職業防護態度得分率最高,說明護生對心理社會性的職業防護很重視,越來越重視自身的職業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而觀念的轉變和整個社會現狀有關,目前醫療糾紛的頻繁發生和媒體的輿論導向使得護理人員在臨床工作中對相關的職業暴力非常重視并注重防范。只有具備積極的職業防護態度,建立職業防護的相關信念,才能最終形成有效的職業防護行為。
3.3 護生職業防護行為依從性較差 調查表明,護生職業防護的行為依從性較差,得分率僅為76.3%。造成行為依從性差的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未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如用手掰安剖瓶時,未墊棉花或紗布。②自身或管理層不重視,個人或管理層未配備相應的防護用具,如工作中穿彈力襪可預防靜脈曲張,但臨床都不提供;護目鏡等只在供應室和手術室等特殊科室才配備。③效仿他人的不規范操作,護生在實習期間主要的學習對象是高年資的護士,在進行操作時,如果高年資護士采取一些不規范的操作,很容易被低年資護士效仿,也是導致其防護行為依從性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3.4 對策
3.4.1 針對性地進行職業防護教育 在護生實習前進行職業防護教育是提高其實習期間職業防護行為的最主要的措施,并且最好選擇在實習前技能強化期間進行,因為這個時期學生即將進入臨床,主要的任務就是為實習做準備,對于職業防護教育有迫切的需要。因此,根據職業防護知信行的結果,制定針對性的職業防護教育計劃。系統的職業防護教育應主要包含:①職業防護相關知識教育;②職業防護技能培訓;③職業防護態度和價值觀教育。可采用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如講座教育、發放宣傳資料、視聽教育、操作演示和同輩教育等。健康教育的方法包括:①講授法:講授職業暴露及職業防護的基本概念。②案例分析和討論法:適用于各種職業暴露后處理過程,如展示1例艾滋病毒職業暴露的案例,對處理經過進行分析和討論,使護生有更直觀的印象和深入的感受。③演示和情境模擬法:適合于技能教學,可演示如何洗手,正確穿戴口罩、帽子,使用防護服、防護眼鏡,使用安全注射用具和銳器盒,使用彈力襪、腰托和搬運板等。另外,教學中可以設置具體的情境,讓參加培訓的護生進行綜合技能的實訓模擬。④同輩教育:通過護生之間相互分享中專實習期間發生的職業暴露事件進行充分的討論,使護生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3.4.2 提供持續性的職業防護指導 除了在實習前進行職業防護教育,在實習期間教師應密切關注護生的職業防護行為,應有專門的專業老師指導學生臨床實踐,關注其職業防護行為并做好相關記錄,以便適時提供相應的指導。專業教師定期走訪各實習醫院,了解護生在實習期間出現的職業防護相關問題,根據出現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教育,如防止防護過度,通過表揚來正性強化,對薄弱環節給予針對性指導,以培養維持正確的職業防護習慣,使護生在實習過程中能就職業防護相關問題得到及時反饋和應對指導。
[1]姜見申.醫務人員的職業危害及預防[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1992,10(6):363-364.
[2]胡俊峰,侯培森.當代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5-64.
[3]鄔維娜.“護理職業安全與健康”課程的編制及評價[D].上海:復旦大學,2009.
[4]林虹,馬淑清,黃敏霞.澳門護理人員職業危害認知及自我防護行為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8):752-756.
[5]肖平.醫院職業暴露與防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6]魏麗麗.護理職業防護管理[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6.
[7]徐筱萍.臨床護士職業防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
[8]陳青,張月娟,王華,等.臨床工作5年內護士職業防護認知分析與對策[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4):3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