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寧 黃方 齊玉琴 陳雪松 張興虎 萬文輝 錢曉明
肺部感染是老年人發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80歲老人由于基礎疾病多、長期臥床、免疫力低下、營養不良等因素,故易發生肺部感染。在積極抗感染治療的同時,營養支持已成為≥80歲肺部感染患者救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選擇合適的腸內營養支持方式,不僅可以改善病人的營養狀況,還可以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改善胃腸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促進病人的康復。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6年7月至2011年7月間于我院長期住院患者34例,均有>3種慢性基礎疾病,其中腦血管病18例,癡呆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例、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9例,陳舊性心肌梗死6例,帕金森病4例、糖尿病12例,惡性腫瘤4例。并對34例患者進行急性生理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CHEⅡ),分值為(15.28±4.25)分。隨機分為2組,經皮內鏡下胃空腸造瘺術(PEG/J)治療組18例,男16例,女2例,年齡80~97歲,平均(89.75±5.45)歲;鼻胃管治療組16例,均為男性,年齡80~102歲,平均(90.0±2.35)歲;2組在年齡、性別、基礎疾病情況和治療前營養狀況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營養支持方法
1.2.1 PEG/J組:所有病例均在嚴密監護下針對原發病實施綜合治療。手術均采用經典的經腹壁導管拉出法技術[1]。須禁食>8 h。術前做好口腔、鼻腔和氣管內吸痰。給予鎮靜、鎮痛。煩躁不安,不能配合者均在麻醉師配合下實施異丙酚靜脈麻醉。常規采用胃鏡直視下先觀察上消化道是否有長期置管禁忌證,將胃鏡插入胃腔,注氣使胃膨脹。由助手進行上腹部常規消毒,見左上腹光點最亮處,用手指輕壓辨明胃腔部位,在相應處局麻下切開皮膚0.5 cm,由此穿刺進入胃腔,退出針芯,于外套管內插入導線,通過內鏡異物鉗抓住導線一并退出。PEG管與導線相固定,牽拉腹部皮膚切口外的導線,使PEG管經口腔進入胃內,并從腹壁穿刺處拉出胃腔,拉緊PEG管使內墊片將胃壁與腹壁貼緊以防出血。然后,在腹壁外使用卡片將PEG/J管固定,完成PEG。
1.2.2 鼻胃管組:所有病人使用的是12號復爾凱鼻胃管,采用常規插胃管方法插入胃內,用抽取胃液法確認。妥善固定于鼻翼部。
1.3 喂養方法 PEG/J組,術后當天予以靜脈營養補液。次日先經空腸管泵入5%的葡萄糖鹽水500 ml,后再泵入腸內營養(能全力)500 ml,均以30 ml/h的速度泵入。逐漸過渡到每天營養液1000~1500 ml,以80~100 ml/h的速度泵入。第7天拔出空腸置管,改為胃造瘺管泵入,每天的營養液在2000 ml。鼻胃管組,患者取半臥位,第1天經鼻胃管泵入500 ml腸內營養液(能全力),逐漸增加,第7天達到2000 ml,并維持在每天2000 ml。
1.4 觀察指標 術前及術后2月監測患者的體質量、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并統計34例患者腸內營養治療前6月及治療后6月發生肺部感染的次數。
1.5 并發癥指標 記錄2組患者反流、誤吸及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情況。判定標準:鼻飼后或鼻飼中胃內食物由口腔流出為反流;患者突然出現嗆咳、呼吸困難或咳出類似營養液樣痰為誤吸;有吸入史,隨即出現咳嗽、氣促、聽診兩肺濕啰音,胸片散在不規則邊緣模糊陰影為吸入性肺炎。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前后患者營養狀況的改善情況比較 2組治療后體質量、血紅蛋白、血清白蛋白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間治療后比較各指標差異無顯著性(P>0.05)。全部患者的營養狀況都得到明顯改善,為原發病的救治及恢復創造了條件。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營養狀況改善比較(±s)

表1 2組治療前后營養狀況改善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47.4±3.2 86.2±4.0 24.6±2.4治療后 55.6±2.5*102.0±5.4* 32.6±3.6*鼻胃管組 治療前 46.8±3.086.6.0±3.9 25.1±2.7治療后 54.9±2.4*101.0±5.2* 32.4±3.2 PEG/J組 治療前*
2.2 2組患者2月內并發癥的比較 鼻胃管組有12例因導管阻塞或誤拔而多次重新置管。PEG/J組有2例發生空腸造瘺管堵塞,經導絲疏通后管通。鼻胃管組堵管、消化道出血、反流、誤吸、吸入性肺炎的發生均較PEG/J組多,對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并發癥比較(n)
2.3 腸內營養支持后肺部感染發生情況 根據中華醫學會呼吸疾病學分會制定的《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2],比較34例患者腸內營養治療前6月及治療后6月發生肺部感染的次數。34例≥80歲患者,治療前反復發生肺部感染次數168次,平均(5.25±1.60)次,平均感染時間達17.2 d/次,治療后發生肺部感染次數44次,平均(1.65±1.80)次,平均感染時間達7.5 d/次,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有1例肺癌患者在PEG營養支持342 d因肺部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80歲老人因全身系統退行性變,氣道屏障功能減退,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力下降,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降低,故易發生呼吸道感染。尤其是≥80歲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如本組的心腦血管病、癡呆、帕金森病等,不能很好地配合進食或吞咽困難,更易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加之誤吸等,因而反復出現肺部感染者多見。據統計,我國每年老年人肺炎患病率達70%[3]。而改善營養不良的關鍵在于早期發現,盡早進行干預。因此,營養狀態是影響感染病人預后的重要因素[4-5]。給病人進行腸內營養不僅可以解決合理的營養問題,而且在防治腸道細菌移位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且較腸外營養具有更好的效果,已經被大家所認可。
對≥80歲反復肺部感染患者,腸內營養是營養支持的首選途徑。本研究中34例≥80歲反復肺部感染患者經過2月積極合理的營養支持治療,各項營養指標較治療前有了明顯改善。其中鼻胃管簡便易行,但長期使用易導致患者不適,出現鼻胃管置管并發癥如堵管、消化道出血、反流、誤吸、吸入性肺炎。這些都是制約≥80歲反復肺部感染患者開展腸內營養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組資料中鼻胃管留置時間>6周者,造瘺手術置入胃鏡時,多數病例可見其食管或賁門黏膜部有不同程度的糜爛。吸入性肺炎是鼻胃管組患者中較嚴重的并發癥,其基本原因在于胃排空不良。尤其是意識不清并使用機械通氣的病人往往存在胃輕癱,致使胃內殘存大量胃液及食物殘渣,胃內容物>200 ml,表示胃排空延遲,易引起誤吸。胃潴留導致胃液連同輸入的營養液呃逆反流,引起誤吸,從而發生吸入性肺炎。本觀察研究提示,PEG/J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明顯減少,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PEG/J可以避免鼻胃管帶來的不適及長期放置鼻胃管所致的鼻竇炎、咽炎、食管潰瘍等,減少對呼吸的影響,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復,有利于排痰。Segal等[6]前瞻性研究經鼻飼管營養與PEG腸內營養患者胃液致病菌的繁殖情況,發現前組胃液內致病菌微生物陽性率高,可能是經鼻飼管營養患者易發生肺部感染的原因之一。
腸內營養能全力為整蛋白纖維型腸內營養混懸液,含有水、麥芽糖糊精、酪蛋白、植物脂肪、多種膳食纖維、卵磷脂、礦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人體必需的營養要素。1000 ml含有1000 kcal熱量。腸內營養混懸液營養比例合理,能量充足,尤其是維生素A、C、E可改善細胞和體液免疫功能,保證機體細胞的代謝,維持器官組織的結構,參與機體生理、免疫功能調控與組織的修復,提高了機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肺部感染發病率和死亡率。本研究中34例≥80歲反復肺部感染患者經過2月積極合理的營養支持治療后,反復發生肺部感染次數減少,平均感染時間也縮短,前后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抗生素的使用時間也縮短,明顯提高了臨床療效,也大大提高了≥80歲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組臨床研究表明,PEG/J對于≥80歲反復肺部感染患者的臨床應用是安全可靠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反流、誤吸、吸入性肺炎的發生次數均明顯少于鼻胃管組,且可在床邊直接操作,值得老年病房推廣[7-8]。但病例和時機的選擇在≥80歲危重病中非常重要。病情十分嚴重估計短期內可能原發病加重而死亡者應謹慎酌情選用。對于那些≥80歲,基礎疾病嚴重,預期壽命短暫的患者PEG/J并不能為患者帶來根本利益。
[1]江志偉,汪志明,黎介壽,等.經皮內鏡下胃造瘺、空腸造口及十二指腸造口120例臨床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2005,43(1):19-21.
[2]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1999,22(4):201.
[3]蹇在金,廖紀南.老年人肺炎的病因與臨床[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4,23(10):758-760.
[4]鄧青南,王燦敏,張德明,等.腸內和腸外營養支持在老年重癥肺炎病人中的應用[J].實用老年醫學,2008,22(5):371-373.
[5]汪志明,李國立,王震龍,等.腸內營養支持在胃癌伴幽門梗阻患者的應用[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0,23(11):1182-1183.
[6]Segal R,Dan M,Porgoreliuk I,et al.Pathogenic colonization of the stomach in enterally fed elderly patients comparing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with nasogastric tube[J].J Am Geriatre Soc,2006,54(13):1905-1908.
[7]吳寧,陳雪松,黃方,等.高齡危重病患者經皮內鏡下胃空腸造瘺術營養支持的研究[J].中華保健醫學雜志,2011,13(5):364-366.
[8]牛憲萍,邵莉,陳魏,等.腸內營養在高齡老年患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醫學版,2010,31(3):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