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北京奧運會的全民大作戰,品牌廣告主對倫敦奧運會的熱情似乎并不高,不少國內大型品牌甚至缺席此次奧運營銷。
然而,贊助商的類型卻更加多樣化。(具體可參見本期《營銷大講堂》欄目)。今年倫敦奧運會期間,僅僅中國奧組委的贊助商數量就達到70多家,超越北京奧運會,這表明,隨著全民娛樂精神的繼續升溫,廣告主對體育營銷的認可度和參與度在上升。當然,由此也出現企業打法良莠不齊,各家的投入所換來的回報差別較大的現象。
根據品牌動作所引發的聲浪大小、支持度高低,以及綜合業內人士的采訪意見,我們挑選了幾家“品牌好聲音”,來解析他們的打法策略,他們:
或者“策略完備”;
大型營銷項目永遠是多線路運作,有沒有足夠完備的前期策略制定,是影響后期執行效果好壞的關鍵。作為第一步,認真周全的調研、分析和策略制定,不可或缺。
或者“反應快速”;
失敗或奪冠只是一瞬間,下一波賽事熱點又繼續涌來,在熱點密集的大型賽事,“快”是制勝的要訣。或者“體驗尤佳”;奧運營銷就是借助人們關注比賽時的眼球?不。線上線下全方位的活動,拓展人們關注的視線,在賽場之外的空間提升他們的體驗。
或者“出手準確”;
以為都是賭運氣?其實背后總有道理。無論失敗或者成功,品牌風險最小、收益最大,就是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