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素萍
江蘇省揚州市五臺山醫院老年科,江蘇揚州 225003
目前認為,癡呆是一種由腦器質性病變而引發的機體智能減退疾病,常有認知功能缺損癥狀、非認知性神經精神行為癥狀及體征和社會功能減退三方面表現,常伴有多種認知功能缺損癥狀,其中尤其是精神行為癥狀較為嚴重[1-4]。老年期癡呆伴精神行為癥狀大幅降低了患者的生存質量,給治療及護理也帶來了諸多困難[5-6]。為了探討阿立哌唑與奧氮平治療老年期癡呆的精神行為癥狀的臨床療效,本次選取84例老年期癡呆伴精神行為癥狀患者采用不同的藥物治療,比較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我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老年期癡呆伴精神行為癥狀患者 84例,年齡 59~78 歲,平均(67.4±9.3)歲,其中男49例,女35例。患者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老年期癡呆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的診斷標準[7],阿爾茨海默病行為病理量表(BEHAVE-AD)評分≥8分。阿爾茨海默病患者56例,血管性癡呆患者28例。排除患有其他精神疾病或嚴重軀體疾病的患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患者或家屬已知情同意。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采用奧氮平治療患者42例為對照組,采用阿立哌唑治療患者42例為觀察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平均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奧氮平(江蘇豪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治療,起始劑量為2.5mg/d,口服,于2周內根據用藥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逐漸增加藥量至2.5~10 mg/d,平均劑量為 (4.1±2.1)mg/d。觀察組采用阿立哌唑(成都康弘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治療,起始劑量為2.5mg/d,口服,于2周內根據用藥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逐漸增加藥量至10~15mg/d,平均劑量為(8.7±2.4)mg/d。有錐體外系不良反應時給予安坦(苯海索),失眠時短期給予安眠藥(阿普唑侖),不合并其他精神藥物。所有患者于治療前均做血尿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及腦電圖檢查,并于治療后第4周和第8周各復查1次。兩組患者療程均為8周,于治療后1、2、4、8周分別對患者進行AD行為病理量表、不良反應癥狀量表測定,于治療前和治療8周后對患者進行簡明精神狀態檢查表測定。評分方法同伍毅等[5]研究。
根據AD行為病理量表和簡明精神狀態檢查表的減分率進行判定[8]。顯效:患者評分量表的減分率>60%。有效:患者評分量表的減分率為30%~60%。無效:患者評分量表的減分率<30%。AD行為病理量表評分越低,癡呆患者的精神行為癥狀改善越明顯。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獨立樣本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的計量資料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AD行為病理量表評分比較結果顯示,治療后對照組與觀察組AD行為病理量表評分均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在治療 1、2、4、8 周對照組與觀察組AD行為病理量表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與觀察組AD行為病理量表各因子評分均明顯下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
表1 兩組治療過程中AD行為病理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過程中AD行為病理量表評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 治療前 治療1周 治療2周 治療4周 治療8周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42 42 16.7±4.1 16.4±3.9 1.253 0.492 13.5±3.7#14.0±3.8#2.349 0.168 11.6±3.1#11.4±3.2#1.067 0.534 9.7±2.8#9.6±2.9#0.846 0.627 6.3±2.3#6.4±2.5#0.731 0.728
治療8周后對照組與觀察組簡明精神狀態檢查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D行為病理量表各因子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AD行為病理量表各因子評分比較(±s,分)
組別例數 時間 偏執和妄想 幻覺 攻擊 活動異常 晝夜節律紊亂 情感障礙 焦慮和恐懼對照組42治療前治療后t值 P值觀察組42治療前治療后t值 P值2.6±0.3 1.0±0.2 13.209 0 2.5±0.4 0.9±0.3 12.930 0 1.5±0.2 0.7±0.1 10.528 0 1.6±0.3 0.8±0.2 11.3850 2.3±0.3 1.2±0.3 9.074 0.001 2.2±0.51.1±0.4 11.084 0 2.9±0.7 1.1±0.4 14.2850 2.8±0.6 1.2±0.512.063 0 1.5±0.4 0.3±0.1 29.702 0 1.4±0.3 0.6±0.2 14.809 0 2.6±0.3 0.8±0.2 16.371 0 2.7±0.4 0.9±0.3 17.903 0 2.8±0.51.5±0.6 8.490 0.002 2.7±0.6 1.4±0.59.152 0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簡明精神狀態檢查表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簡明精神狀態檢查表評分比較(±s,分)
?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癥狀量表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9.0%)明顯低于對照組(45.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AD行為病理量表評分和簡明精神狀態檢查表評分總有效率均略高于對照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5。

表4 兩組治療后不良反應癥狀量表比較[n(%)]
治療前后觀察組及對照組的簡明精神狀態檢查表評分總略有提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的患者于治療前后均作血、肝、腎功能,心電圖及腦電圖檢查,未發現明顯異常。
國外有文獻報道[9],多達60%~70%的癡呆患者在病程的某個階段會出現精神行為方面的異常,給家庭和社會帶來不容忽視的影響,極有治療的必要性。奧氮平和阿立派唑均是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目前都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奧氮平為5 羥色胺及多巴胺受體拮抗劑,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精神分裂癥,包括陰性癥狀、陽性癥狀、認知障礙、情感障礙等,而阿立派唑是對精神障礙治療的藥理作用機制具有革新性的新一代藥,又稱第三代抗精神病藥[10]。它是喹啉類衍生物的一種,是D2和5-HT1A受體激動劑,同時對5-HT2A的完全拮抗[10],在治療精神分裂癥時可以下調患者的DA活性,有效改善機體的陽性癥狀,還能上調處于低興奮狀態的DA神經元,有效改善機體的陰性癥狀及認知功能。兩種藥物均能有效改善癡呆患者精神病理的各個方面,臨床上除用于治療精神分裂癥外,也用于治療其他精神障礙[11],且副作用較少。

表5 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n(%)]
本次研究顯示,奧氮平與阿立派唑治療癡呆患者的精神行為癥狀確實有效。對照組與觀察組AD行為病理量表評分及其因子分明顯下降,患者的臨床癥狀得到了大幅緩解,阿立哌唑和奧氮平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老年癡呆患者對于阿立哌唑的耐受性和依從性要好于奧氮平,尤其是錐體外反應、嗜睡、口干等癥狀更為明顯。觀察組AD行為病理量表評分總有效率均略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顯著,表明阿立哌唑和奧氮平用于治療老年期癡呆伴精神行為癥狀的臨床療效相當,均可用于臨床。治療后,對照組與觀察組簡明精神狀態檢查表評分也均略有升高,且對照組與觀察組簡明精神狀態檢查表評分差異不顯著,可能與患者合作較好、不良反應少及說明精神病藥物阿立哌唑和奧氮平對患者認知功能影響不明顯有關。
本結果顯示,阿立哌唑和奧氮平用于治療老年期癡呆伴精神行為癥狀的臨床療效相當,且對患者認知功能影響不明顯。奧氮平開始作用于人體后起效較快,患者的AD行為病理量表評分及其因子分下降幅度略大于阿立哌唑,但安全性不及阿立哌唑,容易引起較多的不良反應。對于較為肥胖,同時患有其他并發癥的患者應給予阿立哌唑,短期研究合并資料顯示,阿立哌唑只有輕微體重增加[10],對機體造成的影視較小,可以減少機體發生代謝綜合征的幾率,而本次研究亦未發現有體重增加者。對于存在飲食不好、營養狀況不良、失眠、消瘦的患者可以考慮使用奧氮平,進而可以增加患者體重并改善睡眠,達到促進機體恢復的目的。用藥過程中一定要定時監測其他血糖和血脂指標,并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藥物用量。
綜上所述,阿立哌唑和奧氮平用于治療老年期癡呆伴精神行為癥狀的臨床療效相當,但阿立哌唑的安全性較好,更適合于臨床使用。當然由于本次研究樣本量少,時間偏短,如果延長觀察時間,加大樣本量是否阿立派唑的安全性依然優于奧氮平,尚待進一步研究。
[1] YuetaoSong,JintangWang.OverviewofChineseresearchonseniledementia in mainland China[J].Ageing Research Reviews,2010,9(Supple1):6-12.
[2] YichunY,WenchenOuyang.Moodstabilizersforthetreatmentof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an update review [J].The Kaohsiung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2,28(4):185-193.
[3] Proitsi P,Hamilton G,Tsolaki M,et al.A multiple indicators multiple causes (MIMIC)model of 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in dementia (BPSD)[J].Neurobiology of Aging,2011,32(3):434-442.
[4] Tanya P,Krista LL,Nathan H.Revisiting the cholinergic hypothesis of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in 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s type[J].Ageing Research Reviews,2011,10(4):404-412.
[5] 伍毅,張懷惠,李小青,等.老年期癡呆患者家屬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7,7(6):453-456.
[6] Yuchun Kuo,Chungfu Lan,Liangkung Chen,et al.Dementia care costs and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QoL)in Taiwan:home versus institutional care services[J].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 Geriatrics,2010,51(2):159-163.
[7] 中華醫學會精神科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75-78.
[8] 張榮.阿立哌唑與奧氮平治療老年癡呆精神行為障礙對照研究[J].中外醫療,2011,18:7-8.
[9] Burjo L.Interventions for the behavioral complica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behavioral approaches[J].Int Psychogeriatr,1996,8(1):45.
[10] 朱紫青,張明園.第3 代抗精神病藥阿立派唑研究進展[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05,5(2):121-123.
[11] 李華杰,吳愛勤.奧氮平的藥理學及臨床應用[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01,11: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