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友花 王 蕾
湖北省黃岡市中醫醫院護理部,湖北黃岡 438000
持續質量改進(CQI)是在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在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更注重過程環節的一種新的質量管理[1]。為打造醫院服務品牌,我院護理部從2010年7月在全院推行品管圈(QCC)活動。經消化內科QCC活動小組成員集體討論,結合患者意見反饋顯示,目前病區存在較普遍且亟待解決的護理問題為呼叫鈴聲噪聲。鈴聲呼叫頻繁既造成了病區噪聲,影響患者情緒,同時側面反映科室平面管理水平、護理人力資源配備、工作流程與效率情況。科室通過開展以“寧靜圈”為主題的QCC活動,積極采取措施控制呼叫鈴噪聲污染,效果顯著。
選取2011年8~11月我院消化內科住院患者100例作為實施組(實施后),選取2010年8~11月患者100例為對照組(實施前)。兩組疾病均包括胃病、慢性胃炎、胃癌、便秘、慢性腹瀉、急性胃炎、急性腐蝕性胃炎、胃腸道功能紊亂、食物中毒、腹痛、大腸癌、消化性潰瘍等。兩組患者性別、文化程度、職業類別、原發疾病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通過現狀調查,查明鈴聲噪聲污染原因。①通過對消化內科100例患者發放鈴聲噪聲產生原因調查表和護理工作滿意度表,統計鈴響頻繁的主要原因和患者滿意度(表1)。②統計一周不同時段的響鈴次數(表2)。
表1 呼叫鈴響原因及患者滿意度
1.3.1 科內動員
科主任和護士長組織護理人員召開專題會議,說明創立服務品牌的目的、意義,掀起“我愿意我參與”的氛圍,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創建活動中。
1.3.2 確立目標
“寧靜圈”管理活動的主題是給患者創立寧靜、溫馨的住院氛圍??剖夜ぷ鞯闹攸c是創立無鈴聲呼叫病房?!盁o鈴聲病房”是指一般性日常事務需要處理時不得出現呼叫鈴響,只有在緊急、特殊情況下才允許鈴響。
表2 不同時段鈴響次數(次)
1.3.3 合理配置人力資源、科學排班、合理分工
借助優質護理示范病區創建活動,實施責任包干制整體護理,以“我的患者我負責”為理念。根據病房床位數設立3個護理責任小組,每個責任小組由3~4 名護士組成,負責9~16例患者的護理。實施APN排班,調整3個責護小組工作時間,由2 組負責白天時段,1 組負責中夜班時段,確保不同繁忙時段的人員配備和工作質量。
1.3.4 合理安排工作流程
輸液管理是日常護理工作的重點,因此需重點作好此環節的管理。
1.3.4.1 充分發揮呼叫鈴的對講、廣播、互動功能 每天上午7 點45分,由主班護士作晨間廣播,告知患者今日值班醫生、護士姓名、打開水、訂餐、安全知識等宣教工作。輸液前由治療連班護士作廣播讓患者完成早餐、入廁,督促患者返回病房,便于治療集中進行。輸液前主動告知藥物名稱、劑量、作用和注意事項,使其掌握自己的用藥和治療情況,減少疑問。需續加液體或作輔助檢查時,由辦公班護士直接以呼叫鈴對講形式告知患者或家屬;呼叫鈴響時一律由辦公班護士接聽并給予處理,響鈴時間不可超過3 s,避免長時間鈴響。
1.3.4.2 建立簡易“二級護理站”嚴格落實各級人員崗位職責,要求責任護士工作在病房,每小組有固定的治療車,車隨人走,相當于“二級護理站”。治療前將治療車用物準備充分,上層按床號的順序擺放液體,下層擺放輸液、治療用物,能滿足基礎護理需要。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首先完成需緊急處理的事務,然后集中進行輸液、治療,利用輸液巡視間隙完成基礎護理操作。由治療連班護士將后續的藥物配置好后依次送至“二級護理站”,可縮短責任護士奔波于治療室之間的路程,節省時間和體力。同時治療連班護士通過配藥可了解每位患者輸液動態情況,適時給予督導、協助。“二級護理站”的建立,讓患者感覺護士一直陪在身邊,免除輸液完畢未及時處理的顧慮。
1.3.4.3 合理安排輸液順序 責任護士對自己分管患者的基本情況及病情、治療動態知曉率需達到99%以上。從而有計劃地進行工作,按藥物的性質、作用及劑量,合理安排接瓶的順序,調節合適的輸液速度能較準確預計輸液續加、拔針時間,讓患者滿意。
1.3.5 加強溝通與巡視
1.3.5.1 實施“首迎負責制”責任護士主動接診住院患者,詳細的入院宣教,告知創建“無鈴聲呼叫病房”活動的意義,教會其掌握呼叫鈴的使用方法。通過護士反復講解,讓其熟悉住院環境、掌握日常物品的使用方法。
1.3.5.2 落實健康教育路徑單 按健教表單嚴格落實宣教內容,要求責任護士按宣教內容全面完成不同階段的健康指導。并且平時要多與主管醫生溝通,了解診療方案及病情變化,保證醫護人員與患者交流信息保持高度一致,使患者對責任護士產生信賴感。
1.3.5.3 感動服務 老年患者容易遺忘,比如不知曉主管醫生、責任護士,不記得藥物的名稱和作用等,筆者自行設計了醫患連心卡,發放給每位病友或家屬,讓他們記得自己的主管醫生和責任護士,需要幫助時能及時、準確找到護士。在治療不忙時多與患者溝通,增進護患感情。
1.3.6 定期檢查維修呼叫鈴
檢查維修叫鈴以保證呼叫鈴的正常使用。
1.4.1 跟蹤管理,及時反饋
試點工作開展期間,安排專人調查記錄各時段呼叫響鈴次數、呼叫原因及響鈴時護理人員工作動態。發放患者滿意度調查表、醫生對護理人員滿意度調查表,及時反饋并采取適當的獎懲措施。
1.4.2 評估
QCC活動開展期間根據活動的實施步驟,在不同的階段進行評估。護理部每周跟蹤、觀察效果,嚴格督導,定期調整計劃。
在實施QCC活動后,針對鈴響原因進行了實施前與實施后的比較。見表3。
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推薦正常人晝夜暴露在聲強不超過45dB較為適應,當噪聲超過60 dB,環境產生的干擾就會使人煩躁不安[2]。病區呼叫鈴導致的噪聲可以引起患者心緒不寧、心情緊張、心跳加快和血壓增高。噪聲還會使胃酸分泌異常和其他胃腸功能紊亂,表現為上腹痛、腹脹、泛酸、噯氣、大便不規則、肝脾腫大以及消化道潰瘍患病率增高[3]??刂撇^噪聲污染,營造安靜的環境是提高護理質量一個重要方面[4]。同時也是為醫護人員自身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減輕工作壓力的重要舉措。調查結果顯示,呼叫鈴響頻繁與護理人員工作繁忙、未及時巡視、護理告知不到位有關。QCC是一種運用群體智慧、集體力量、團隊精神的改進程序[5-6]。在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管理中,科室通過開展以“寧靜圈”為主題的QCC活動,針對頻繁鈴響原因、重點人群和環節,積極采取干預措施,有效保證了護理人員有足夠的時間巡視病房,主動關心患者,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從而控制呼叫鈴響。通過對實施前后30 d不同原因響鈴次數調查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 P<0.01)。
表3 實施前后不同原因鈴響次數(次)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以及健康觀念的更新,服務對象的要求在不斷變化[7-8]。護理質量管理在提高醫療服務水平、促進患者康復、滿足患者需求中起著重要作用[9-11]。在爭創“無鈴聲呼叫”病房活動過程中,筆者用科學的方法,集體的智慧,對傳統的護理工作流程進行改進和重組,按時間要素和患者的特點進行了有機的統一,彈性排班、明確分工、責任到人,注重了護理工作細節,體現了醫院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的現代管理意識。通過實施整體護理,培養了護理人員主動參與意識,學會換位思考,從鈴聲背后發現患者未滿足的需求,主動服務,真正將人性化護理落到實處,讓患者和家屬真正受益。通過開展QCC活動,樹立了醫院服務品牌,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及護理質量,切實達到了護理質量持續改進管理的目的。
[1] 俞繼芳,邱賢云,李章平.持續質量改進在急診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7):601.
[2] Balogh D,Kittinger E,Benzer A,et al.Noise in the ICU[J].Intensive Care Med,1993,19(6):343-346.
[3] 張玉萍.噪聲對非聽覺系統的影響及社會綜合防治[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0(4):36-37.
[4] 章國芬.運用護理干預手段減少病區呼叫鈴頻次的效果探討[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9):977.
[5] 李海燕.QCC活動在創傷外科護理單元的推廣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24):94-95.
[6] 戴艷琴.“QCC”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護雜志,2005,2(3):255-256.
[7] 王惠琴.品質管理中的護理文化[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1.
[8] 王利香,李旺君.淺議“QCC”活動在護理環節質量檢查中的應用[J].家庭護士,2008,6(1):255-256.
[9] 方桂珍.在護理人員中推行QCC活動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8,22(4):1103-1104.
[10] 李旺君,王利香.“QCC”活動在護士長夜查房中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07,7(5):55-56.
[11] 張明芳.實施要素管理 提高護理管理實效[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6):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