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勇 程金海 高卉
農村綜合服務社建設是供銷合作社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得到了黨委、政府的肯定。國務院《關于加快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強化農村綜合服務。按照政府引導、多方參與、整合資源、市場運作原則,支持供銷合作社參與建設主體多元、功能完備、便民實用的農村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按照農民生產生活實際需要,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在繼續搞好農資、農副產品、日用消費品經營基礎上,積極開展文體娛樂、養老幼教、勞動就業等服務。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共同打造農村社區綜合服務平臺。
2009年以來,浙江省紹興市供銷合作社作為為農服務的合作經濟組織,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及省社考核內容,發揮農村市場流通主渠道作用,力爭在“擴內需,保增長”工作中有所作為,按照政府引導、多方參與、整合資源、市場運作的原則,積極創辦“經營性服務和公益性服務相結合”及融“村務、商務、服務”為一體的村級綜合服務社,努力使其成為撬動農村市場的有力支點。
一是以點帶面,逐步推開。2009年,本著“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市供銷合作社在上虞市社試點創建了“梁湖鎮南穴村綜合服務社”,根據南穴村原有供銷合作社服務設施比較健全,并與村級文化活動中心自成一體的有利條件,投資12萬元,對原有的生產和生活資料經營門店,按現代流通經營網絡的要求進行改造,對村級文體中心按文化特色村建設要求進行完善。通過創建,現共有經營服務用房13間,計470平方米。綜合服務社服務南穴村并輻射周邊的拗花山、任莊、前塘、吳家樓等5個大村,共服務農戶1727戶,人口5298人,耕地面積3901畝,經濟林5200畝。2010年,紹興市社在上虞試點基礎上,在全市推開,至2010年底,全市系統已建成村級綜合服務社13家,資產總額452萬元,總面積6770平方米。2010年銷售總額820萬元,共服務農戶6618戶,人口18776人,耕地面積19302畝,經濟林26960畝。2011年,在全市新建30家綜合服務社,“十二五”期間,計劃在全市新建綜合服務社100家。
二是加強領導,政策保障。2011年,為切實加強領導,加快推進村級綜合服務社建設,市供銷合作社成立了村級綜合服務社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分管領導,落實了職能處室。紹興市社與市財政共同出臺了《紹興市供銷合作社財政專項扶持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安排專項獎金進行以獎代補和經費補貼。明確規定:創建一家二店二室的初級社補助為3萬元;創建一家三店三室的示范社每家補助為8萬元。 在上虞召開了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綜合服務社建設現場會,實地參觀學習了綜合服務社建設的典型經驗,探索建設過程中的一系列政策和機制問題。新昌縣社2011年專門出臺了《關于農村綜合服務社建設實施意見》。為進一步加強綜合服務社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是規范運作,統一管理。各地供銷合作社堅持開放辦社原則,鼓勵和吸引龍頭企業、個體經營戶、農民經紀人等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參與村級綜合服務社建設。紹興市社出臺了《組建農村綜合服務社基本標準》,明確了農村綜合服務社的組建原則、內容、建設要求和管理要求。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建社模式: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各公益性項目,與建社地村委對接,由所在村牽頭,供銷合作社進行適當物資支持,對村級原有的文化活動室、體育和健身場地,按照文化特色村要求進行改造,平整場地、增添設施、強化功能、完善相關制度。各經營性服務項目堅持市場化原則規范運作,投資主體多元,籌資渠道多樣,各門店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農資連鎖店和日用消費品店以直營或加盟方式與供銷合作社農資龍頭企業、大型超市等流通企業實現對接,采用統一商品配送、統一明碼標價、統一經營臺賬、統一管理標準的規范化運作。店內采取開架自選方式售貨,商品分區分類擺放,陳列整齊美觀,各種規章制度規范完善,服從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統一管理、統一制作、懸掛社牌、標識。在規劃布局上堅持依托基層社現有網店或村級辦公活動場所,規定店與室隔距不超過40米;在功能定位上實行村務、商務、服務“三統一”;在服務內容上堅持公益性服務、經營性服務相結合。

第一,推進了農村社區的和諧社會建設。村級綜合服務社的便民超市做到服務公約上墻、商品豐富、質量保證、明碼標價、購物環境明亮整潔,從而吸引了廣大村民購物。活動中心做到有專人打掃衛生、提供茶水、做好管理工作,從而吸引了很多村民到活動中心收看電視、翻看書報、組織各類文娛活動,特別是晚上更是熱鬧。村民群眾普遍反映,供銷合作社建辦村級為農綜合服務社,既美化了環境、方便了購物,又豐富了村民的業余文化娛樂生活。更重要的是積極參與了農村社區的和諧社會建設,有利于密切黨群、干群關系。
第二,拓展了供銷合作社經營服務領域。村級綜合服務社是為農服務的前沿,也是建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載體和基礎。綜合服務社已將單一的商品買賣模式改造成新型的綜合服務體系。隨著農村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推進,供銷合作社傳統的一買一賣的經營方式暴露出明顯的不適應性。各級供銷合作社特別是縣以下供銷合作社全面加強為農服務基礎建設,以現代經營方式改造、重組為農經營服務體系,實行經營服務一體化,在“綜合”二字上做文章。服務社對農民群眾實行集中式的全方位服務。在經營上,服務社都辦有面積不等的連鎖超市,商品品種達數千種;辦有農資銷售點,聘請農技員坐堂問診,配肥配藥;有些還辦有農副產品和廢舊物資收購點。在服務上,其服務項目少則五六項,多則十余項,包括訂購商品、送貨上門、發布農產品市場信息、農業科技咨詢等等。供銷合作社通過鄉村為農綜合服務這個載體既拓展了領域,穩固了陣地,又服務了農民,更重要的是貼近了農民,重塑了自己的社會形象。
第三,改善了農民消費環境,實現了安全便利消費。各地供銷合作社以村級綜合服務社建設為抓手,堅持從豐富農民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出發,堅持使供銷合作社“新網工程”網點與農村社區活動中心有效對接,同時注重以現代經營方式改造傳統經營網點,使農村消費環境得到了有效改善。當地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以買到貨真價實的生活必需品,享受到與城市一樣安全便利的消費環境。
第四,促進了農產品生產與流通,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如新昌縣村級綜合服務社立足當地的煙葉等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開展農副產品生產、收購、加工、銷售業務,幫助農民打通農副產品“進網絡、進城市、進超市”的綠色通道,使一家一戶的“小生產”與瞬息萬變的“大市場”相連接,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通過信息、技術、購銷活動引導農民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初步形成了提供從種苗、施肥、收成、運銷、科技、信息等方面的全程服務,獲取產業延伸和增值效益。2010年這13家綜合服務社實現農產品收購額288萬元,這既促進了農產品生產與流通,又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一是創建工作不平衡。表現在各縣(市、區)建設的進度不一致,經濟基礎較好的紹興縣社、上虞市社及越城區進展順利,其他縣市行動較緩。同時已經確定創建的服務社與服務社之間也不平衡,綜合服務社的功能尚不健全,影響了村級綜合服務社的整體功能和便民服務效果。
二是科學選址有難度。綜合服務社適合建設到經濟條件較好、規模較大的中心村、城郊結合村、鄉鎮駐地村。目前,紹興市供銷合作社系統建辦的綜合服務社在規劃布局上主要堅持依托基層社現有網店或村級便民服務中心。近年來,由于農村社區服務中心數量的擴展,加上農村對空余房產創效增收意識的增強,建設村級綜合服務社可以利用的農村社會空余存量土地、房產資源越來越少,這對我們綜合服務社的定點選址帶來一定困難。
三是服務內容尚單一。從目前已建成的綜合服務社來看,大多是“二店二室”,即生活資料小超市、農資小超市與文體活動室、衛生醫療服務室的模式,服務內容和服務項目還比較單一。
四是建設資金尚缺乏。資金問題是目前制約綜合服務社建設的主要問題。從已建成的綜合服務社的情況來看,先期投入的資金較大,主要用于門店的規范化裝飾、裝修,改建完善村級文化活動中心的文化、體育設施設備。網店是經營性的,尤其是農資經營,考慮惠及老百姓,維持微利。文化活動中心則屬于公益性,需要支付設備維護、保養、環境保潔等費用,后期產出少。紹興市供銷合作社系統經過“雙置換”改制工作,陣地縮小、功能弱化、隊伍削弱,建設資金缺乏成為突出問題。
根據浙江省政府《關于加快推進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浙政發46號)和紹興市人民政府63號文件要求,供銷合作社從2011年開始實施 “千村千社便民工程”,用三年時間在全市100個中心村或較大村建立以“兩店”(日用消費品店、農資連鎖店)為基礎,融多項便民服務為一體的農村綜合服務社,到2013年底,全市將建成100家農村綜合服務社。但是目前綜合服務社建設進度緩慢。今年紹興市社規劃建設30家綜合服務社,每個縣 (市)確保至少新創建5家。為更好地為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在進一步加大力度創建村級綜合服務社方面,有如下建議:
一是做好分類指導。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都未建地區,要加強選點布局,互相結合,爭取同步實施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和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建設。已建成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地區,可按照建設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的基本要求,整合利用現有資產,通過改、擴建或就地新建,積極拓展經營性服務功能。已建成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而應建未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的地區,應積極考慮靠近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設施場所,整合利用現有資源,建設公益性服務設施。
二是對接“新網工程”。各級供銷合作社要積極引導系統內流通企業加大投入,把新建農資和日用消費品等網點和新建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結合起來,統一規劃、同步進行。網絡薄弱和空白縣供銷合作社要把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建設列入網絡重建規劃,切實做到以“新網工程”建設帶動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發展,以發展農村社區綜合服務社完善 “新網工程”在農村的經營服務網絡體系。
三是建立協作機制。村級綜合服務社的建辦涉及到土地、房屋、資金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需要有關部門和鄉鎮、村的支持和配合。為此,一是縣級供銷合作社應加強與農辦、建設、國土等部門的溝通,取得他們的支持。二是各級供銷合作社要主動與擬建綜合服務社的所在鄉鎮政府和農村社區組織聯系和溝通,協商解決有關問題,爭取他們提供土地、房屋、資金和物資,作為建社投資和扶持,并歡迎農民群眾、個體經營戶投資加盟入社,實施多元化投資,聯手建社。各級民政部門和供銷合作社要加強溝通協調,抓緊制定有關實施辦法,力爭做好選點布局和公益性與經營性服務互補工作,合力推進綜合服務社建設工作。
四是爭取政策支持。加強與當地黨委政府的匯報聯系,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盡快出臺加快綜合服務社建設有關實施意見文件,努力將供銷合作社列為當地農村社區建設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爭取必要的經營性服務項目建設資金和相關扶持政策,確?!扒Т迩绫忝窆こ獭钡捻樌麑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