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雪鋒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臺州經濟研究所
發展循環經濟視角下的物質流分析方法的應用:以山東省物質投入與產出為例
■ 佘雪鋒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臺州經濟研究所
20世紀90年代初,日本、德國、奧地利揭開了經濟系統物質流分析方法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的序幕。這三個國家首先對各自國家經濟系統的自然資源和物質的流動狀況運用物質流分析方法進行了分析。1991年,德國成立烏柏塔能源、環境和氣候研究所(Wuppertal Institute),其主要職能是對德國的物質流動進行分析,同時對經濟可持續發展進行理論指導。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 于1996年組建了“ConAccount”平臺。經濟系統物質流分析從此在國際間展開了合作。世界資源研究所(WRI,World Resource Institute)從1997年開始全面分析德國、荷蘭、美國、日本、奧地利這5個國家經濟系統的物質流動狀況。該研究所的第一份研究報告給出了衡量物質輸入狀況的相關指標,通過這些指標得到了各個國家經濟系統的物質輸入總量。該研究所在第二份研究報告給出了衡量物質輸出狀況的相關指標,由此得到了各個國家經濟系統的物質輸出總量。與此同時,瑞典、英國、中國、意大利、丹麥、芬蘭等國家也開始運用物質流分析方法對本國經濟系統進行分析。2001年,第一部經濟系統物質流分析研究方法手冊由歐盟統計局(EUROSTAT)出版發行。這部手冊的出版對深入研究經濟系統物質流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2005年美國國家環境項目組于烏柏塔研究所合作建立了可持續消費和生產合作中心(CSCP)。本文主要應用物質流分析方法,初步分析了山東省經濟系統的物質代謝過程,識別山東省目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高資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的特征。
本文以“歐盟統計局”2001年出版的經濟系統物質流分析研究方法指導(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ccounts and derived indicators A methodological guide,確立的框架為基礎,并根據山東省的具體情況以及區域物質流分析特點進行了必要的修正。下文將對山東省經濟總的輸入、消耗與輸出進行分析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輸入過程用“直接物質輸入量”來描述。投入到生產和消費活動中且具有經濟價值的一次資源的總和被稱為直接物質輸入量。具體包括本地采掘量和進口量兩部分。國際常用總物質需求描述總的物質流通量,總物質需求為直接物質輸入量和隱流的加和。本文研究直接物質輸入量,不用總物質需求表示。這是因為按照歐盟的統計方法,隱流的計算量是用直接物質輸入量乘以隱流系數而得到的。生產力水平、生產方式、資源的特點等因素都影響隱流系數的大小,因此隱流系數在不同國家、不同區域是有差別的。由于生產力水平、生產方式是發展變化的,同一地區的隱流系數也是一個動態值,不斷發生變化。山東省現有的數據無法精確計算出山東省的隱流系數。如果用其他國家或地區的隱流系數來替代,會使最后的研究結果出現一定程度的誤差。借鑒國際上已有的研究結果,我們知道直接物質輸入量與總物質需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用直接物質輸入量取代總物質需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質流動的規模、強度、效率。

圖1 物質流分析框架
本文在物質流分析方法的應用研究中選取直接物質投入量(DMI)、物質生產力作為分析指標,同時增加了物質消耗強度作為新指標。因為本文的研究側重于資源利用與環境影響領域,筆者對隱藏流和凈存量等部分指標不予考慮。
根據歐盟統計局的研究方法指導,本地開采分為生物量、化石燃料、金屬礦物、工業非金屬礦物、建筑非金屬礦物五種類型。中間消耗、進口和出口,除本地開采的5種類型外還包括半成品及制成品,共6種類型。污染排放分為廢水、廢氣、工業固體廢物排放3種類型。
山東省物質流分析系統的活動范圍,既包括整個生產活動(一、二、三次產業),也包括人的各種消費活動。本研究的時間跨度,原則上按2000-2010年。物理邊界按山東省域考慮。
本文選擇的時間范圍為2000-2010年,分析數據主要來自歷年的《山東省統計年鑒》,在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時,需要進行部分篩選和處理:
1.生物量包括農作物、林產品、水產品和畜產品,在實際計算中,以農產品為飼料的水產品和畜產品會產生重復計算問題,為了避免這一問題,這類產品不計入物質輸入中。
2.我國現階段沒有的統計,而這類物質構成了建筑非金屬礦物的主要內容。本文暫以石灰巖生產的水泥產量和基礎設施建設的表土移動(主要包括房屋、交通及水利設施等的工程挖方量)來代替粘土、砂和各種石料的開采量。

表1 山東省2000-2010年經濟系統的直接物質輸入量 單位:萬噸
3.區域物質流分析的難點在于物質進出口數據,鑒于進出口數據的難以獲得性,本文在此暫不計算進出口量。
4.由于我國尚無單位面積房屋和單位長度道路建設挖方量的數據,暫采用荷蘭的計算標準作為近似值。
按照上述5個物質類型的劃分,將逐年各種原材料的開采量進行加和,即可得到該年直接物質輸入的數值。計算結果如表1。
直接物質輸入量是衡量一個區域經濟系統動用自然界物質量的指標,由表1可以看出山東省的直接物質輸入量總體在上升,增長幅度較大。說明山東省經濟的增長對資源的依賴性很大,經濟的增長是以大量資源的使用為代價的。
從直接物質輸入量的構成來看,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建筑非金屬用量,這里主要計算的是基礎建設的挖方量,包括交通、房屋、水利等建設工程的挖方量。如2010年,直接物質輸入量的64%為基礎設施建筑挖方量。由表1可以看出,山東省的建筑非金屬用礦石用量最大,2010年建筑非金屬用礦石輸入量占年度直接物質輸入量的65.8%。第二大貢獻者是原油、原煤等化石燃料,2010年該年物質輸入量占了年度直接物質輸入量的15.6%,其中原煤的消耗量占了83%。從時間序列上看,各物質所占的比例變化不大,建筑非金屬從2000年的61.1%上升到了2010年的65.8%,金屬礦物從4.2%上升到了7.6%,化石燃料從13.7%上升到了15.6%,而生物量從2000年的19.3%逐步下降到9.9%,工業非金屬從1.8%下降到1.8%。
物質生產力即每投入一噸物質量所創造的GDP,GDP按當年的價格計算。表2是山東省2000-2010年的物質生產力。統計結果表明,山東省物質生產力2002年為一谷值,達到953.2元/噸,其后物質生產力呈上升趨勢,2010年為最高值,為1299.54元/噸,說明2000年到2002年,山東省經濟增長速度低于物質消耗增長速度,資源利用率偏低。從2003年開始,這一情況有所改觀,經濟增長速度開始高于物質消耗增長速度,資源利用率有所提高。

表2 山東省2000-2010年物質生產力

表3 山東省2000-2010年物質消耗強度
物質消耗強度即人均物質消耗量。表3顯示,山東省2000年的物質消耗強度為8.28噸/人,2010年這一指標上升到30.13噸/人,增長了3.64倍,年增長率為13.79%,增長速度比較快。相比天津市物質消耗強度11年增長了1.27倍,可以看出山東省快速的經濟發展消耗了大量資源,并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并且資源消耗量和環境破壞程度隨著時間推移還有加大的趨勢。源的生產鏈,充分挖掘和利用可再生資源,以達到實現資源永續利用的目的。
(四)全面推行清潔生產。通過大力推行清潔生產,進行源頭控制,科學調整原料結構,積極利用再生資源,加大技術創新,達到資源和能源的最佳利用。
(五)進一步加強資源與環境的立法、管理和規劃,加強立法執法工作,提高依法管理水平。逐步完善發展循環經濟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法規制度體系,抓緊研究制定有關法規規章,適時制訂促進報廢汽車、電子垃圾、廢舊輪胎、建筑廢棄物、包裝廢棄物資源化的法規。
本文利用物質流分析方法對山東省經濟——環境系統中的物質流進行了分析。由于統計資料不完備,本文計算出的直接物質輸入量只是山東經濟系統物質消耗量的一個低估計值。通過物質流分析,可以發現山東省的資源投入量很高,山東經濟目前依然是“資源高投入,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以資源的過度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為代價,阻礙了山東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是以資源循環和高效利用為核心,以減量優先、再利用、再循環為操作原則,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為主要特征,可以有效緩解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矛盾,具有顯著的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屬性,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想經濟模式。發展循環經濟是改變山東省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的必然選擇。鑒于以上情況,提出以下措施和建議:
(一)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資源總投入量,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效率,構筑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從科技上為實現節能減排提供強有力的配合。發展新能源直接減排,發展潔凈煤提高能源效率,發展智能電網,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
(二)按照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和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要求,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建立資源節約產業體系。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發展節水農業、生態農業、高效農業,推行標準化生產。調整工業結構,加快發展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附加值高的新型工業。加快發展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三大高新技術產業和節能環保、新能源、資源綜合利用等相關產業,改造提升輕工、紡織、化工、機械、建材、冶金等傳統產業。調整第三產業結構,加快發展與資源節約相關的第三產業。
(三)加強可再生資源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建立以供銷系統或其他流通企業為主體的綜合利用可再生資源回收網絡體系,同時形成回收、加工、再生產可再生資
[1]Eurostat.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ccounts and derived indicators---A methodologicalguide[M].Luxembourg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2001.
[2]劉偉,鞠美庭,于敬磊,李智.天津市經濟-環境系統的物質流分析[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6年第19卷6期
[3]陳效逑,喬立佳.中國經濟—環境系統的物質流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00年第15卷第1期.
[4]徐一劍,張天柱,石磊,陳吉寧.貴陽市物質流分析[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第44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