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華
(鶴壁日報社,河南 鶴壁 458030)
與新聞報道一樣,輿論監督是黨報的另一重要功能,肩負著宣傳黨的主張、弘揚社會正氣、通達社情民意、引導社會熱點、疏導公眾情緒等重要作用。新形勢下,如何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有效的方式、切實做好地市黨報輿論監督工作、提升地市黨報的影響力和凝聚力,已成為每一名新聞從業者面臨的問題。
作為離基層和群眾距離最近的一級黨報,地市黨報最容易聽到群眾的聲音,掌握最真實的情況與線索,在架起黨和政府橋梁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與條件。但同時,在市場化的今天,地市黨報進行輿論監督也面臨著眾多的困難與問題。
首先,黨報畢竟不是行政機關,不能對某一問題或現象下文件、作指示,也不能像司法機關那樣當“裁判”、斷是非,更不是解決具體問題的操作者。同時,作為最基層黨報,地市與省級、國家級黨報相比,影響力與權威性要相差許多,在新聞監督的難度上要相對困難得多。特別是當遇到不重視的部門,在行使輿論監督過程中往往有心難辦成事;其次,輿論監督會有一定的風險,包括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的人身安全,以及報道后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等。近期,社會上發生了許多記者因為曝光社會問題而遭到報復,報社因為輿論監督稿件而吃上了官司、遭受經濟損失的事例。這也漸漸導致一些地市黨報及記者對輿論監督產生擔憂畏縮的心理;再次,近年來,隨著企事業單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地市黨報目前已基本形成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局面,這對激發報社的活力、減輕國家負擔確實是好事。但同時,也讓地市黨報在相當程度上被市場所同化,會因為市場關系而形成復雜的關系網。這樣,報社對報紙發行大戶、廣告大戶,搞輿論監督都會有所顧忌,使黨報的輿論監督功能大打折扣。此外,相對于目前正蓬勃發展的網絡等新媒體,作為傳統媒體的地市黨報存在著信息發布落后、形式相對單一、讀者大量流失等眾多問題,地市黨報輿論監督工作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作為反映社會發展真實境況的一面鏡子,一張報紙如果滿版都是“太平言”,無疑是一架天平失去刻度,沒有分量和指導作用。為此,報紙應切實強化主動監督意識,始終把強化輿論監督作為報紙的生命線,大力倡導編輯記者在抓熱點的同時,敢于找缺點、善于攻難點,努力反映社情民情,推動社會發展。
主動出擊,需要善于尋找輿論監督的著力點,要盡量選擇那些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經報道后能有利于推動社會和諧與經濟建設的現象與問題。2010年國慶長假后上班第一天,鶴壁日報社安排記者對鶴壁市政府職能部門、公共服務部門的工作人員上班情況、工作狀態進行了暗訪。第二天,一篇《記者暗訪政府部門上班第一天》的稿件刊登出來,稿件中對暗訪過程中發現的消極工作以及積極工作的相關部門人員進行了公開報道。報道見報后,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影響,同時也引起了政府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公共服務部門的高度重視。相關部門立即召開會議,嚴抓工作作風,對報道所涉及的部分人員更是給予了批評教育,有力提升了全市政府職能部門、公共服務部門的工作作風。
輿論監督難,這是媒體面臨的共同問題。但如果輿論監督缺乏跟蹤監督的力度,那則是自動放棄社會責任,失信于民。而作為黨報的新聞從業人員,必須堅持黨性,保持良知,時刻想到弱勢群體對我們的期望。缺少監督,只能助長不正之風的盛行。為此,地市黨報應堅持開展跟蹤監督、采取回訪制的方式,定期落實監督事件的處理結果,確保廣大讀者對所報道事件后續發展狀況的知情權,提升黨報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2010年5月《鶴壁日報》刊登了《洗沙洗沙,河道變荒灘》一文,報道了當地浚縣衛賢鎮淇河北紙坊村段河道被洗沙場排放的泥沙淤平變荒灘一事。事件報道后,報社記者并不是一“曝”了之,而是繼續關注該事件的處理情況,并促使責任單位得到了有效處理。但是由于對該事件并沒有相關的執法人員進行管理,只能通過行政的手段去治理,而不能通過法律的手段給予相關制裁。因此,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011年3月,記者再次來到該段河道,對河道排沙問題進行查訪發現,2010年報道過的洗沙場仍然還在向淇河排放泥沙,不同的只是將原有的排水口停用,換了個地方,又打開了一個新的排水口。經過仔細探訪后,記者又寫出一篇《淇河北紙坊村段河道污染加重3個洗沙場泥沙流入淇河》的稿件,對該事件進行連續報道。報道刊出后,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并得到鶴壁市委、市政府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對該事件進行有效治理的同時,并把對淇河保護的立法事宜提上了議程。
只有形成監督的合力,才能保證輿論監督的效力。輿論監督既要取得政府領導機關的支持,同時也要與網絡、手機報等新興媒體相結合,多管齊下,形成輿論監督全力,才能使輿論監督真正發揮效果。
輿論監督與新興媒體相結合,可以有效擴大輿論監督報道的受眾面與影響力,使其在更大范圍內引起社會的關注,從而促使相關人員、相關部門盡快行動起來,使所反映的問題得到落實解決。2010年6月25日,《鶴壁日報》刊登了《干枯河床暴露排污“黑手”淇河水底潛藏多處排污口》一篇報道,揭露了在淇河斷流期已經開始被監管的幾個排污口仍在不斷把廢水排向淇河中這一事件。報道不僅在報紙上刊登,同時也通過大河鶴壁網發布到網絡上。報道刊出后,許多市民紛紛打電話給報社反映淇河排污問題,同時,報道也得到鶴壁市環保部門的高度重視,環保部門對相關排污口下達了整改通知書,給予處罰,并且對排污管道的源頭實施了封堵,保證不會再向淇河排污。對于淇河干枯之后暴露出來的暗排水管道,環保部門表示會盡快查明是哪里安裝并向河里排放污水的。如果屬于私自向河里排污,淇河監察大隊將及時反饋給環保部門,將對私自排污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嚴厲處罰,從而使這一事件得到了及時處理。正是通過類似這一系列事件的報道,報紙通過資源整合,充分發揮了自身優勢,切實增強了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形成輿論監督合力,還要加強與專門監督機關及政府相關部門的的合作與聯系,以促進問題解決。為此,自2002年起,報社聯合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開辦“監督服務臺”欄目,報社將收到的群眾意見及時用《群眾意見反饋通知書》的形式送達有關部門,限該單位在一定時間內作出答復。并要主管領導簽字送達報社監督服務臺和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然后,將群眾反映的問題和主管部門答復的意見一并刊發在報紙“監督服務臺”欄目里。稿件經過這樣處理見報,避免了失實。報社還將那些有政策依據的答復,在“監督服務臺”欄目進行刊發,以利消除群眾的疑慮,增進這些部門與群眾的溝通與理解,群眾滿意,回答問題的部門也滿意。通過宣傳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可以預防違法違紀的發生,起到舉一反三、自我教育、自我啟迪作用。自欄目開辦以來,監督服務臺共接待群眾來電、來信、來訪4000余人次,解決問題3000余個,獲得良好的社會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