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雷
目前在臨床上膽囊結石是一種多發病同時也未常見病。一般會在20歲以上的人群中具有很高的發病率,據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其發病率大約為6.62%左右,在這其中約有50%的膽囊結石患者很容易發生胰腺炎、膽管結石、反復膽絞痛等一些常見并發癥,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對于膽囊結石是不是群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存有爭議,尤其是對于一些沒有表現出急性癥狀的患者而言。因此在臨床上若是能夠對膽囊結石患者出現急性癥狀的誘發因素予以及時發現,就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的依據[1]。在本次研究中,出于對膽囊結石膽胰合并癥的臨床特點以及相關誘發因素進行簡要分析的目的,我們對抽取的在過去一段時間里我院收治的148例膽囊結石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對誘發因素進行總結討論,以下為本次研究的結果報告。
1.1 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抽取的所有研究對象均為在過去兩年時間里我院收治的患有膽囊結石的患者病歷資料,共148例,在這148例患者中包含有男75例,女73例,年齡23~78歲,平均年齡45歲,患病時間2~9年,平均患病時間4.5年。以上所統計的患者的所有自然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以在分析中予以應用。接受調查的所有患者均通過相關的臨床檢查之后予以確診。
1.2 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在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這段時間里我院收治的膽囊結石患者的病例資料148份,對這14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統計,并展開回顧性分析,對合并癥的誘發因素進行討論。
1.3 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這148例臨床患者的病例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得出,在這148例患者中合并有膽源性胰腺炎的患者有80例,合并有急性膽囊炎的患者有30例,合并有膽總管結石的患者有38例。通過對患者的臨西黃資料進行統計還發現,患者年齡>50歲,病程長于5年,發病次數>3次為導致并發癥發生的危險因素;而膽囊的大小正常,膽囊壁厚度<0.3 cm,膽管直徑>0.03 cm為膽源性胰腺炎與膽總管的高發因素;膽囊直徑<0.3 cm以及膽囊縮小或者是增大為誘發急性膽囊炎的高發因素。詳見表1。

表1 膽囊合并癥與臨床因素之間的關系統計(例,%)
在本次眼研究中對過去一段時間里發生膽囊結石并發膽胰合并癥患者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顯示出,導致無癥狀膽囊結石出現膽胰合并癥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①年齡>50歲以及病程大于5年的患有膽囊結石的患者比較容易發生膽胰合并癥。在本次研究中年齡>50歲以及病程>5年的膽囊結石患者發生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膽源性胰腺炎以及膽總管結石的幾率要相對于年齡<50歲以及病程<5年的患者要高很多具有[2]。導致這種情況發生的原因可能為:由于患者的年齡增大,機體的各種機能均發生減退,代償能力也發生相應的降低,較易并發一些合并癥。由于膽囊結石長期存在于膽囊壁已經導致了慢性炎癥的發生,若是外界的環境發生相應的變化,就會較易發生合并病變。②膽囊結石直徑<1 cm或者是≥2 cm是都會比較容易發生膽胰的合并癥。這是由于膽囊管的正常直徑為0.3 cm左右,若是膽囊發生收縮時膽囊管會出現擴張,若是膽囊結石直徑<1 cm時就會更容易通過膽囊管而進入到膽總管中,從而使膽源性胰腺炎以及膽總管結石比較容易發生。若是膽囊結石≥2 cm時就會對膽囊壺腹部產生壓迫,導致膽囊管炎癥的發生,致使膽汁排泄出現不暢,會比較容易發生急性膽囊炎。③ 膽囊管直徑大于0.3 cm時:由于膽囊管直徑要比正常的大,膽囊內存在有小結石,隨著膽囊的收縮進行運動,比較容易從膽囊管通過而進入到膽總管導致相應疾病的發生。④ 發病次數多于3次,可能導致膽囊壁、膽囊管以及胰腺的結構發生改變,引起其功能受到損害,容易導致并發癥的發生[3]。
綜上所述,膽囊結石膽胰合并癥的主要誘發因素為年齡,病程,發病次數、結石大小、膽管直徑、膽囊大小、膽囊壁厚度等,在臨床治療時應對其予以注意。
[1]李留崢.無癥狀膽囊結石外科治療的臨床研究.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9,15(12):942-943.
[2]陳大興.膽囊結石常見膽胰合并癥的可能誘發因素.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10,19(2):218-219.
[3]李歧柏.老年膽結石120例手術治療臨床分析.當代醫學,2010,16(16):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