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娟
育齡夫婦中約有10%患有不孕癥,不孕癥是由多種致病因素引起,其中生殖內分泌因素占33%左右[1]。既往診斷主要依賴于基礎體溫測定、宮頸粘液評分、子宮內膜活檢或B超等,近年來隨著激素測定逐漸應用于臨床,使生殖內分泌疾病的診斷更趨于完善。本院門診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電化學發光技術(ECL)測定90例不孕婦女不同月經周期的卵泡刺激素(FSH)、黃體生成素(LH)、雌二醇(E2)、催乳素(PRL)、孕酮(P)、睪酮(T)血清水平,以探討不孕患者生殖激素的變化特征。
1.1 一般資料 不孕癥患者90例,年齡22~37歲。已婚1~6年。按受檢時不同月經周期分為3組:卵泡期30例,排卵期30例,黃體期30例,各組間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每組各以20例健康育齡期婦女作為對照組。排除糖尿病、甲亢等疾病,婦檢無異常,排除其配偶不育因素。
1.2 方法 ①儀器與試劑:Elecsys 2010型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分析系統及 FSH、LH、E2、PRL、P、T 的配套試劑,由羅氏公司提供。②所有對象清晨靜坐半小時后靜脈采血3 ml,及時分離血清,-20℃保存待測。采用Elecsys 2010型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分析系統測定患者及對照組健康育齡婦女FSH、LH、E2、PRL、P、T 的水平。
各期不孕婦女及對照組6項生殖激素測定結果見表1。卵泡期不孕婦女與對照組相比,FSH、E2水平下降,PRL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FSH的降低更為顯著(P<0.01)。排卵期不孕婦女LH、E2水平較正常對照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O.01),FSH低于正常對照(P<O.05)。黃體期不孕婦女P水平顯著低于正常育齡婦女,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而LH、PRL明顯升高(P<0.05)。
表1 不孕婦女與對照組生殖激素測定結果比較(±s)

表1 不孕婦女與對照組生殖激素測定結果比較(±s)
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1
分組 例數 FSH(mIU/ml) LH(mIU/ml) E2(pg/ml) PRL(ng/ml) P(ng/ml) T(ng/ml)卵泡期 不孕組 30 4.23±2.91** 4.73±3.43 38.7±29.6* 22.8±24.4*0.46±0.44 0.23±0.13對照組 20 6.14±1.86 4.25±3.07 68.3±36.8 16.8±6.4 0.38±0.13 0.21±0.19排卵期 不孕組 30 6.26±3.55* 8.6±6.48** 87.4±65.8** 23.7±8.9 1.05±0.98 0.26±0.19對照組 20 11.24±5.56 29.2±26.21 174.5±44.3 20.4±5.3 1.49±1.27 0.24±0.21黃體期 不孕組 30 3.51±1.49 5.78±2.03* 98.8±41.1 25.6±14.9* 9.6±2.37** 0.17±0.12對照組 20 3.68±1.52 2.73±1.36 89.7±44.5 18.8±6.7 14.5±9.78 0.16±0.13
女性生殖系統最顯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周期性的變化,下丘腦-垂體-卵巢之間相互調節、相互制約是生殖內分泌的核心,最終通過卵巢實現卵細胞的生成、成熟、排卵和伴隨這一過程的甾體激素的分泌。上述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功能失調或病變都直接決定著是否正常排卵和不孕。
正常周期中,生殖激素呈動態變化。在FSH和少量LH的作用下,隨著卵巢中卵泡的發育,E2逐漸增多并達峰值。正反饋下丘腦釋放大量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垂體前葉釋放大量LH和少量FSH而促發排卵。此后黃體形成,血中P及E2升高,LH、FSH即開始下降。如未受精黃體萎縮,E2、P急劇下降而行經,同時,另一組卵泡開始發育,新的月經周期重新開始。
人體內激素水平極其微量.要求測定的方法高度靈敏。以往一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但由于方法的局限性限制了激素測定的臨床應用。電化學發光技術的出現將激素測定帶到了一個新的領域,該技術具有高度的靈敏度,可達pg水平,測定的精確度、準確度都很高。采用化學元素作為標記物,顯色更為穩定,重復性好,對人體無害,對環境無污染,并且有效期很長。測定自動化,快速準確,可以滿足臨床需要。
本文采用電化學發光技術檢測了不孕和健康對照婦女生殖激素水平,探討其臨床應用價值。結果顯示,不孕婦女在月經周期的不同時期,與正常育齡期婦女相比生殖激素分泌存在顯著差異。不孕婦女卵泡期PRL升高,FSH、E2降低。研究證實,PRL超過生理水平對性腺激素有抑制作用[2],不僅能減弱或消除LH脈沖式分泌,并抑制雌激素對下丘腦的正反饋作用,且可經抑制FSH誘導芳香化作用減少FSH分泌。卵泡因缺乏FSH的刺激不能生長及發育成熟,導致排卵的障礙。本試驗中不孕癥136例中有22例(16.2%)PRL超過正常水平,其中2例>130ng/ml,隨訪證實這些不孕婦女垂體有微腺瘤。
正常婦女排卵期LH、E2維持較高水平,而不孕婦女LH、E2、FSH均低于正常的育齡婦女。卵巢分泌的E2不足,不能形成排卵前高峰,不能引起E2對下丘腦-垂體的正反饋效應,LH無法形成高峰而導致無排卵。不孕癥黃體期P水平明顯降低,而LH、PRL升高。高水平的PRL作用于卵巢可抑制顆粒細胞分泌P[2],P水平低下反映黃體功能不全,子宮內膜的分泌變化不充分,導致黃體期出血、習慣性流產及不孕癥。
[1]羅麗蘭.不孕與不育.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02-203.
[2]王淑貞.婦產科理論與實踐.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451-452.